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枣庄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________的汉代工艺品,那_________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象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直接_____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

    A.美轮美奂 蜿蜒曲折 感悟

    B.琳琅满目 蜿蜒曲折 感触

    C.琳琅满目 笔走龙蛇 感触

    D.美轮美奂 笔走龙蛇 感悟

  •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屏幕中的剧情风生水起,扣人心弦。屏幕上方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争先恐后。某些字符甚至悬浮于屏幕中央,仿佛不忍退场。【甲】弹幕是这些字符获得的形象称谓——那些字符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在夜空展开了眼花缭乱的一幕

    弹幕通常是对屏幕中剧情的即时评论,短小精悍。【乙】评论内容五花八门。崇拜、感叹、剧透、调侃、吐槽,也包含了前方高能反应”“美爆了”“劝你善良……等弹幕文化的常用语。

    【丙】弹幕文化显示出既丰富又单调的双重特征:一方面群情踊跃,图文并茂;另一方面彼此重复。似曾相识。不必否认弹幕文化的狂欢气氛,若干小创意甚至让人耳目一新。然而,也不必否认众声喧哗主要不是来自思想的真正激荡,是来自互联网新型文化套餐的事先设计。

    A.甲

    B.乙

    C.丙

  • 3、填入下面唐诗划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是一项

    寒窗灯尽月斜晖,佩马朝天独掩扉。   ,白云空长越山薇。

    病中送客难为别,梦里还家不当归。惟有寄书书未得,卧闻燕雁向南飞。

    A. 细水浮花归别浦   B. 淡烟浮照明星楼

    C. 清露已凋秦塞柳   D. 绣户夜攒红烛市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些综艺节目的普及和推广,把大量观众转化为此类游戏的爱好者,新的线下娱乐需求也催生出大量实体门店,成为文化产业赋能实体经济的成功案例。

    B.大跨空间结构一般是指横向跨越60米以上三维受力的各类结构,多运用于机场、运动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是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C.根据调查显示,一些校园小卖部变成“生意场”,主要销售学生喜欢的“垃圾食品”,有的还销售“三无”产品,这对学生健康无疑会造成不良影响。

    D.每到夏季,供电公司工会为电力巡线人员配备了防暑降温个人防护包,内装清凉油、藿香正气水和防蚊喷雾等祛暑药品,并在施工现场配备应急药物。

  • 5、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秦王有虎狼一般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光,处罚人唯恐不能用尽酷刑。)

    B.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

    C.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是天生就与别人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D.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而且我年轻时做伪朝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希图仕途通达,并不想自命清高。)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AI绘画,其实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的一些绘画作品。用户仅需要在作画前,输入相关的关键词、图片等基本信息,提供创作的基本素材,即可生成一张“有模有样”的画作。20229月,游戏设计师杰森·艾伦就用人工智能绘图工具,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年度艺术比赛的数字艺术单元上,以AI绘画作品《太空歌剧院》夺得一等奖。不少AI绘画的艺术作品颜色绚丽,构图复杂,光线自然,场景科幻,展现出对未来无穷的想象力。

    当时这件事还引起业内一些争议,比如在国外已经逐渐有一些报纸开始使用AI绘画配图,使得不少画师认为这些作品不仅“剽窃”了自己的创意,还会让不少画师失去职业。一部分画师甚至表示焦虑,认为这种大数据基础上的人工智能绘画会对传统绘画造成版权等方面的冲击。

    在笔者看来,其实这种担忧大可不必。目前,已经有画师针对AI绘画的数据库的选取,提出了画作的版权保护想法,即画师可以选择拒绝授予AI绘画的素材,也可以把绘画素材授权给AI绘画获得新的版权收益,这是一条可以诉诸法律的创作保护之路。在厘清版权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大家“乐此不疲”的AI绘画尝试也并不是完美的,有的AI绘画甚至与用户的要求存在较大距离,不过,这种落差造成的“喜剧感”,可能正是大家愿意去尝试AI绘画的原因之一。可见,虽然AI绘画降低了用户绘画的门槛,让大家都能体会到绘画的乐趣,但目前其技术还远远没有达到成为基本绘画工具、对行业造成冲击的程度。

    其次,AI绘画的主要绘画原理,还是建立在大批量数据之上的“再创作”,这种创作的主要优势是在保持一定质量的基础上,满足了大众对“量”上的需求,使得画作的传播量更高,省去一些人工烦琐成本。但众所周知,世界上伟大的画作,凡·高、莫奈、达·芬奇的作品之所以受欢迎,无不是因为画作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是作者独特的人生经历、独特的个人情绪和深挖现实的穿透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为有了这些“内核”,这些作品才成为无可替代的传世之作,这种“独特性”是AI画作生成原理所不具备的。

    并且,就算是AI绘画的技术以后发展到足够细腻精良的地步,它同样也需要背后的作者进行画作内容的调试、数据指标的设定,说到底,AI画作背后也离不开“人”的创作,归根结底它还是“人”的作品,艺术的魅力就在于“人”,没有“人”的艺术作品,是缺少灵魂的。毕竞艺术不像是围棋等需要竞技、结果与算法的领域,AI可能通过自我学习战胜人类,但艺术审美是主观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没有绝对的赢家。

    在技术不断更迭的当下,我们与其去担心AI绘画对传统绘画造成的冲击,不如将传统绘画融入AI思维,推动艺术行业的发展,延展艺术作品的边界,思考在AI绘画技术已经足够成熟的基础上,如何去利用AI技术拓宽自己的创作视野,去创作具有独特性的作品。

    (摘编自李婷《AI绘画来了人仍是不可替代的“造梦师”》)

    材料二:

       

    (摘编自网络)

    材料三:

    AI‘抄袭’说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抄袭’。”北京市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商事诉讼与仲裁业务中心主任李阳表示,AI没有独立人格,不具备我国著作权法规范中“作者”的主体资格,因此解决AI“抄袭”的关键是解决AI背后开发商、使用者的滥用行为。

    李阳认为,从鼓励作品的创作、传播,促进美术行业发展层面上看,单纯训练AI对在先作品创作思想进行学习、研究而不涉及商业用途的行为本身并不构成侵权,但如果AI画作的呈现结果仅是对在先作品的简单复制粘贴,且利用该画作谋取商业利益,则需要事先获得授权并支付使用费用,否则属于侵权行为。

    AI再聪明也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不应该成为超法律的特权主体。”刘俊海认为,AI本身无法超越人类,其本质仍基于现有人类智慧的积累和传承,是借助人类的大数据和深度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助力发展起来的。在当前法律体系下,AI绘画与真人画师的权利边界仍存在冲突,这需要法律对此做出回应,启动法律的“立改废释”途径,通过修改著作权法或者修改司法解释的手段使法律规定与时俱进,让AI技术造福于人类。

    AI也许能够精准复制人类画师的色彩和线条,但永远无法复制创作中人类画师对画作倾注的情感。”做了六年画师的黄桃说。

    (摘编自刘胤衡《或涉抄袭,AI绘画野蛮生长现隐忧》)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有少数人根据AI作画目前的发展速度判断其能取代漫画家,但半数以上的人还是依据漫画创作的特点提出了相反见解。

    B.当AI创作的漫画需要付费才能欣赏时,有超三成的人觉得无所谓,但也有超四成的人表示没有情感融人的创作,不值得去消费。

    C.从“80后”到“95后”,其中“95后”群体对AI漫画的前景不看好的比例最高,五个年龄段中不愿意为这一技术买单的人数也是最多的。

    D.年龄偏小的“95后”、“00后”在为AI漫画技术买单的趋向上反倒不如“90后”高,而各年龄段对AI漫画前景持不明确态度的都占一定比例。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艾伦的AI绘画作品《太空歌剧院》荣获一等奖引发了业内的争议,甚至还让一些画师产生了焦虑心理。

    B.AI绘画的出现必然对传统绘画的版权等造成冲击,如果纠结于此的话,就无法再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C.AI“抄袭”只是表面现象,背后其实是程序的开发商和使用者的滥用行为,说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抄袭。

    D.真人画师对自己的作品能否成为AI绘画的素材有决定权,其与AI绘画的冲突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

    【3】AI绘画目前为什么不能超越人类?请依据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不体察他的心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衰弱的生命顽强抗争的精神。

    (3)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体现了边塞的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运用相似的景物渲染了边塞的悲凉,这句词是:“_______________。”

  • 8、名篇名句填空。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代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由此句可以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路难》(其一)写酒宴时诗人内心苦闷抑郁、感情激荡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鹃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就表达了这样的感情。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些描写与李白在《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诗文与“酒”结缘,似乎已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传统。如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一句,写友人盛情备美酒为之饯行;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一句,借酒抒发思乡之深情。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鲜明的对比,指出了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2)鸡犬在田园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与鸡犬有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界大雁的南来北往会引发古人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四十三年前北方人民如火如荼反抗异族统治的斗争。

    (2)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写出了唐玄宗回京后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3)《蜀道难》中化用西晋张载“形胜之地,匪亲勿居”语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陋室铭》 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屈原在《离骚》中书写了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相似境遇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名句是“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以在顺风中呼喊为喻,形象阐明学习能借助外物提高自己的道理时说,“____”,声音并没有加大,“____”。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停止之后默默无声却比有声更感人的诗句是“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冬

    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

    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表示,虽然已经是冬天,但毕竟是早冬,天气和自然景物,给人春天般的感觉。

    B.诗人看到早冬柘树、寒樱的样子,妙用比喻,表现出树叶和花显现出的勃勃生机。

    C.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闲散生活的态度,不知不觉自己也走人酒家喝酒,轻松闲逸。

    D.这首诗写早冬景物及生活,平易通俗,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于通俗中见巧妙。

    2诗中的“萋萋”“漠漠”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

    楚庄王既服郑伯败晋师将军子重三言而不当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庄王喟然叹曰:“吾闻之:其君贤者也,而又有师者王:其君中君也,而又有师者霸;其君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君者亡。今我下君也,而群臣又莫若不毅,恐亡。且世不绝圣,国不绝贤,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为!”故战服大国,义从诸侯,戚然忱,恐圣知不在乎身。自惜不肖,思得贤佐,日中忘饭,可谓明君矣。

    明主者有三惧:一曰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二曰得意而恐骄;三曰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何以识其然也?越王勾践与吴人战,大败之,兼有九夷。当是时也,南面而立,近臣三,远臣五,令群臣曰:“闻吾过而不告者,其罪刑。”此处尊位而恐不闻其过者也。昔者,晋文公与楚人战,大胜之,烧其军,火三日不灭,文公退而有忧色,侍者曰:“君大胜楚,今有忧色,何也?”文公曰:“吾闻能以战胜而安者,其唯圣人乎!若夫诈胜之徒,未尝不危也,吾是以忧。”此得意而恐骄也。昔齐桓公得管仲、隰朋,辩其言,说其义,正月之朝,令具太牢,进之先祖。桓公西面而立,管仲、隰朋东面而立。桓公赞曰:“自吾得听二子之言,吾目加明,耳加聪,不敢独揸,愿荐之先祖。”此闻天下之至言而恐不能行者也。齐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焉。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山上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君道》,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既服郑伯/败晋师/将军子重三言而不当/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

    B.楚庄王既服/郑伯败晋师/将军子重三言而不当/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

    C.楚庄王既服/郑伯败晋师/将军子重三言而不当/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

    D.楚庄王既服郑伯/败晋师/将军子重三言而不当/庄王归/过申侯之邑/申侯进饭/日中而王不食/申侯请罪/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肖,有“不才、不贤”的意思,与“不孝”含义不同,而与《屈原列传》中“人君无愚、智、贤、不肖”的“不肖”含义相同。

    B.九夷,古代称东方的部族,后成为泛称。在“九夷五狄顺方向而来奔”中,“九夷”与“五狄”都泛指少数民族。

    C.太牢,即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它是最高的祭祀等级,高于“少牢”。

    D.东面,文中表示“在东面”的意思,与《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的“东向”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晋平公的提问,师旷从致力于博爱、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不被世俗和身边的人束缚、要有远见卓识等方面,高屋建瓴地对人君之道做了回答。

    B.楚庄王求贤若渴,认为若有贤明的臣子作为老师辅佐自己,就可以称王,而自己没有贤才辅佐,担心走向灭亡,因此忧心不已并发出了感叹。

    C.越王勾践打败吴王之后,并未骄傲自得、自以为是,而是要求群臣见到自己的过失必须告知,否则将予以处罚,这充分体现出他是一位明主。

    D.齐景公外出狩猎,在山上看见老虎,在水中见到蛇,认为这是不样之兆。而贤臣晏子借机劝谏他要知人、用人、任人,并认为山中见虎、水中见蛇并非不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战服大国,义从诸侯,戚然忧,恐圣知不在乎身。

    ②若夫诈胜之徒,未尝不危也,吾是以忧。

    【5】文中列举了许多君王任用人才的故事,在对待人才的态度和任用人才的方法上,这些君王有哪些共同特点?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列文字,按照要求写作。

    2019年7月26日,北京京西宾馆,一张照片定格珍贵瞬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会见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当看到94岁的老英雄张富清,习近平总书记俯下身,双手紧握住老人的手,深情地说:“你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楷模!”一时间,掌声四起。

    这是对英雄的致敬,更是对英雄模范的礼赞!

    张富清,94岁,原西北野战军战士,曾在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战功赫赫;从部队退役后,他选择扎根偏远山区,一心为民,默默奉献……虽历经风雨,老英雄仍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忠贞不渝。

    请运用假设论证,为张富清老人写一则150字左右的颁奖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