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划线部分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实现四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进军,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心里装着大棋盘,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召唤,当好一兵一卒。
A.明喻,因为句中有比喻词“像”。
B.夸张,因为实际上心里装不下“大棋盘”。
C.借代,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指代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D.借喻,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比喻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2、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去友人家赴宴:看在你的薄面上,我才来吃饭的。
B.学术研讨会时发言:鄙见如上,欢迎大家交流探讨。
C.正式场合收到礼物后的感谢语:承蒙惠赠,不胜感激。
D.纪念死者的悼词:音容笑貌今犹在,一片丹心万古传。
3、下列经典作品中环境和人物联系,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A.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正是这个众姐妹诗意生活着的“世外桃源”,造就了贾宝玉力求摆脱世俗的叛逆性格。
B. 《边城》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湘西小镇茶峒。山明水净的湘西风光,映衬了翠翠、爷爷、傩送等人物心灵的澄澈纯净与人性的善良美好。
C. 《红岩》讲述的是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共产党员在监狱中艰苦卓绝的斗争。牢房的阴暗、刽子手的凶残,突显了革命者信念的坚定、意志的坚强。
D. 《阿Q正传》写的故事以辛亥革命时期的未庄为主要场景。赵太爷、假洋鬼子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对阿Q的压迫和欺凌,是阿Q“精神胜利法”形成的重要原因。
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应该明白,__①当前在我们的国有企业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__②__有诸多方面的原因,__③__根本原因在于原有体制的弊端还没有消除。__④__,要尽快使国有企业解脱困境,__⑤__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__⑥__能实现。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尽管 既然 那么 所以 只有 /
B. 如果 虽然 / 但是 只要 就
C. / 虽然 但是 因此 只有 才
D. 虽然 / 那么 因此 只要 就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被誉为当代奇幻文学史上里程碑式作品的《冰与火之歌》,除却在美国本土享有盛赞,于全球其他地区也拥有不计其数的粉丝与拥趸。
B.含正房、厢房和中间天井等构成的中国传统民居,无论是北方四合院、南方厅堂,还是上海石库门,都有适于聚居的结构特点。
C.浙江公路管理局负责人介绍,合法装载的集装箱车辆进出指定收费站,根据以不同距离按照里程增加收费递减为原则,可以减免30%﹣50%不等的通行费用。
D.数据显示,移动广告市场增速保持在100%以上,预计到2018年,中国移动广告市场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牢牢占据着移动广告市场的第一阵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所谓六艺乃春秋时固有之学问,先孔子而存在,孔子实未制作之。但孔子虽未曾制作六艺,而却曾以六艺教弟子。故后人以六艺为特别与孔子有密切关系,亦非毫无根据。以六艺教人,并不始于孔子,据《国语》,士亹教楚太子之功课表中,已有“诗”“礼”“乐”“春秋”“故志”等。但此等教育,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受。不但当时之平民未必有机会受此等完全教育,即当时之贵族亦未必尽人皆有受此等完全教育之机会。吴王寿梦第四子季礼到鲁方能见各国之诗与乐,可见“乐”“诗”各书,在当时乃是极名贵的典籍学问。
孔子则抱定“有教无类”之宗旨,“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如此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凡缴学费者即收,一律教以各种功课,教读各种名贵典籍,此实一大解放也。故以六艺教人,或不始于孔子;但以六艺教一般人,使六艺民众化,实始于孔子。以后各家蜂起,竞聚生徒,然此风气实孔子开之。
孔子之讲学,又与其后别家不同。别家皆注重其自家之一家言,如《庄子·天下篇》所说,墨家弟子诵《墨经》。但孔子则是教育家,他讲学之目的,在于养成“人”,养成为国家服务之人,并不在于养成某一家的学者。所以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所以颜渊说:“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庄子·天下篇》讲及儒家,即说:“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此六者正是儒家教人之六种功课。
唯其如此,所以孔子弟子之成就,亦不一律。《论语》谓:“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可见孔子教弟子,完全欲使之成“人”,不是教他做一家的学者。
孔子又继续不断游说于君,带领学生,周游列国。此等举动,前亦未闻,而以后则成为风气;此风气亦孔子开之。
再说孔子以前,未闻有不农不工不商不仕,而只以讲学为职业,因以谋生活之人。古时除贵族世代以做官为生者外,吾人亦尝闻有起于微贱之人物。此等人物,在未仕时,皆或为农或为工或为商,以维持其生活。孟子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孔子以前,不仕而又别不事生产者,实未闻有人。《左传》中说冀缺未仕时,亦是以农为业。孔子早年,据孟子说,亦尝为贫而仕,“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孟子·万章下》)。但自大收学生以来,即纯以讲学为职业,为谋生之道。不但他自己不治生产,他还不愿教弟子治生产。樊迟“请学稼”,“请学为圃”;孔子说:“小人哉!樊须也。”他这种不治生产的办法,颇为其时人所诟病。据《论语》所说,荷蓧丈人谓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此外《庄子》亦载盗跖谓孔子:“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庄子》中所说,不可以为实事,但此等批评,则是当时可能有者。
观此可知儒家之一种风气。唯其风气如此,于是后来即有一种非农、非公、非商、非官僚之“士”,不治生产而专待人之养己。此士之阶级,孔子以前,似亦无有。以前所谓士,多系大夫士之士,或系男子军士之称,非后世所谓士农工商之士也。此种士之阶级只能做两种事情;即做官与讲学。此所谓: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孔子即是此阶级之创立者,至少亦是其发扬光大者。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六艺是春秋时期固有的学问。孔子虽未创作六艺,却将其当作教学的教材,所以后世认为六艺与孔子关系密切,也有一定道理。
B. 孔子奉行“有教无类”的理念,不过问学生的出身,只要缴纳学费者,一律教给他们各种功课和名贵典籍,这在当时是一大解放。
C. 孔子之所以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是因为他讲学的目的并不在于培养儒家学派的学者,而在于培养能为国家服务的人才。
D. 孔子一直以来不治生产,不农不工不商不仕,颇受时人诟病。荷蓧老人说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即是批评其此种生活态度。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孔子以前为官的人有两种:世代为官的贵族,出身微贱但后来出仕的人物。第二种人在为官以前,都为维持生计而干过其他行业。
B. 孔子的学生樊迟希望学习农耕和种植的技能,孔子斥其为“小人”,说明孔子认为读书人从事农业生产是品德卑劣的体现。
C. 《庄子》记载的盗跖对孔子不耕不织,以如簧巧舌迷惑君主等批评虽然未必是实事,但可能确是当时的人对儒家的看法。
D. 孔子创立或者至少是发扬光大了士人这一新兴阶层,这个阶层的人只能做为官与讲学这两件事,并且这两件事还能相互促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据《国语》,士亹教楚太子之功课表中,有“诗”“礼”“乐”“春秋”“故志”等,可见当时平民未有机会受此等六艺教育。
B. 孔子欲使弟子成“人”,而非成一家之学者,所以颜渊子路虽皆为孔子门生,但颜渊注重仁德修养,子路擅长政治事务,他们的成就并不一律。
C. 因孔子首以六艺教一般人,从而开创了教育的风气,其后各家蜂起,皆效仿孔子招收学生,故而后世推崇其为“万世师表”。
D. 孔子对先秦时期教育的普及、游说之风的兴起、士人阶级的出现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可见其在我国历史上享有的极高地位。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词《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又包含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无奈。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自己被贬后,无论春天江花盛开还是秋天美好的夜晚,都独自一人喝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跟《小石潭记》一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借鱼儿的游弋,从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统治者穷奢极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和大肆挥霍的暴行。
(2)________________,唯昭质其犹未亏。(《离骚》)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学习和思考不能分离《论语》中“______,_______” 两句就阐述了人们在求取知识时应把学和思结合起来的道理。
(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运用生动的比喻将琴声写得可听可感。
(3)李密在《陈情表》中申述得照顾年迈祖母,委婉表达他不能出仕的苦表:“母、孙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在“停课不停学”期间的云班会上讨论“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你想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可以引用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可是唐代“士大夫之族”却不愿从师学习,韩愈在《师说》中揭示其荒谬心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在琵琶声低沉徘徊,近似停顿之后,猛然爆发出一阵雄壮铿锵、激越昂扬的强音,将全曲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 。”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两句写月光与水波一起荡漾,闪烁着金光,月亮的倒影沉浸在水底,宛如一块美玉。
(3)杜甫在《登高》中把眼前秋景和心中重重悲情紧密联系在—起的名句是:“ ,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中庄子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锦瑟》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岁月的变化,表达对美好年华的思念。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对雪
[唐]许浑
云度龙山暗倚城,先飞淅沥引轻盈。
素娥冉冉拜瑶阙①,皓鹤纷纷朝玉京②。
阴岭有风梅艳散,寒林无月桂华生。
剡溪一醉十年事,忽忆棹回天未明。
[注]①素娥:中国神话中掌管冰雪与霜冻之神。②玉京:道家称天帝所居之处。唐白居易《梦仙》诗有“须臾群仙来,相引朝玉京”的句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人以“对雪”为题的诗很多,从题目就可看出,这首诗是写诗人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的所见所感。
B.首联叙写降雪过程,乌云越过龙山在黑夜直压城池,在一阵淅淅沥沥的雨过后,空中飘起了轻盈的雪花。
C.颈联实写眼前的景色,山岭背阳的梅花因风吹而四处飘散,充满寒意的树林因雪花飞舞似乎洒满月色。
D.尾联转而抒情,诗人忽然忆起十年间醉人的剡溪生活,此时此刻真想划着船回到剡溪,可惜天还没有放亮。
【2】本诗颔联的描写富有特色,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霍光,字子孟,骠骑将军去病弟也,河东平阳人。骠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还,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上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数月,立为皇后。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由是与光争权。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御史大夫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皆与燕王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候伺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稍迁诸曹侍中 稍:稍微
B.而德长公主 德:感恩感激
C.免冠顿首谢 谢:告别
D.将军亡罪 亡:死亡
【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出则奉车 则耻师焉
B.谁当嗣者 群臣事殿上者
C.桀、安欲为外人求封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光闻之 悟已往之不谏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B.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C.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D.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讳:字面意义是指不可隐讳,又常常用作对尊长者死亡的一种委婉的代称。
B.结婚:文中指男方女方两家之间结成婚姻关系,现代指男性与女性结为夫妇。
C.休沐:字面意义是休息沐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
D.发觉:文中指败露,现代指发现、觉察,败露也可以理解为被发现、被觉察。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霍光得到提携,又受武帝重托。他由兄长去病带至长安,仕途上屡获升迁,直到侍奉皇上;武帝临终,将少子托付给他,要他行周公辅佐之事。
B.霍光主持大局,得罪一干权贵。他秉公处事,拒绝权臣的无理请求,因此遭到怨恨,以致后来受到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皇亲国戚的抱团诬告。
C.霍光遭到陷害,昭帝主持公道。政敌想扳倒他,让人假托替燕王上书,说霍光专权放纵,或将发生意外之变;昭帝却不予理会,表示霍光无罪。
D.霍光挫败政敌,威名天下传扬。昭帝力挺霍光,政敌再也不敢发声,于是转而暗中谋杀霍光,结果弄巧成拙,被一举铲除,霍光因而威震海内。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数月,立为皇后。
②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7】文末说到霍光最终一举清除政敌,其政敌最为严重的罪行是什么?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美学家朱光潜曾说:“正路并不一定就是一条平坦的直路,难免会有些曲折和崎岖。”
阿·托尔斯泰又说:“只有什么事都不干的人,才不至于犯错误,而这恰恰是他最基本的错误。”
列宁说:“你怕狼,就别到森林里去。”
以上文字,引发你什么样的联想或感悟?请就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必须符合文体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