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从(cóng)事互联网直播营销信息内容服务,不得发布虚假信息,不得虚构或者篡(chuàn)改浏览量、交易量等,欺骗、误导用户。
B.清代文字狱制造出了一种非常恐怖的氛围,弄得文人士大夫危若累(lěi)卵,动则得咎,他们只好躲进离现实最远的文字训诂(gǔ)和考据当中去了。
C.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向党内顽瘴(zhàng)痼疾开刀,以坚如磐(pán)石的意志正风肃纪反腐,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
D.对于丑闻曝(bào)光时,一些不理智粉丝参与(yù)发帖声援、互撕谩骂的行为,我想说:纵然流量顶级,粉丝再多,也不是违法行为的辨驳理由。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诗歌需要有广大的受众作基础,相继涌现出的下里巴人式诗作是诗歌发展的沃土,为出现阳春白雪之佳作提供了提升的平台和跳板。
②以各种原因为借口而故步自封,爱惜羽毛,文化只能日渐衰落;唯有敞开胸襟,接受各层次的文化智慧,文化才能得以继承与发展。
③“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
④虽然当前我国经济领域创新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经济领域里的专家指出,加快培育新动能,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依然间不容发。
⑤无论在北京音乐厅还是瑞典皇家歌剧院,那钢琴演奏出来的激越雄浑、清脆婉约、可歌可泣的乐曲,都萦绕于我的脑海,久久不去。
⑥20世纪80年代前,安微合肥市的‚篾匠一条街‛曾名噪一时,时过境迁,如今昔日热闹的篾匠街已经沉寂,只有两家篾编店尚在经营。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④⑥ D. ②③⑥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述详细的纪传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
B.《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年)至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一些历史。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历史,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取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烛之武是春秋时期郑国人,他劝说秦穆公撤兵而解救了郑国;邹忌是战国时的齐国人。
4、下列选项中,感情色彩一致的是( )
A.口若悬河 虚怀若谷 泰然自若 改头换面
B.井然有序 冠冕堂皇 两面三刀 美轮美奂
C.墨守成规 处心积虑 离经叛道 按图索骥
D.才高八斗 持之以恒 光明磊落 朝三暮四
5、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和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____。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____。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
A. 改名换姓 大名鼎鼎 弄巧成拙
B. 移花接木 如雷贯耳 弄巧成拙
C. 改名换姓 如雷贯耳 弄假成真
D. 移花接木 大名鼎鼎 弄假成真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廊桥上的人生
周华诚
廊桥,是连接此岸与彼岸的道路,也是连接人与人的道路,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道路。
——题记
一群年轻的背包客在廊桥冷冷清清的时候,脚步坚定地向它们迈去了。面对一座廊桥,你会怎么看它?
它的老,它的旧,它的不喧哗,它的不繁盛,怎么就有一种别样的美呢?即便是风霜雨雪、水流云在,它静立于此,怎么就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呢?
年轻人坐在溪流中间的石头上,听流水潺潺,看云卷云舒。大家默默地看着廊桥,一直坐了很久。
衰落、凋敝、破旧、干枯、不完满的事物,会引起人们对生命、对变迁的叹惋、惆怅与留恋。
比起满月,残月更美。比起盛开的樱花,凋落的樱花更美。
有一种美,是需要以同等的能量才能看见的。
在这群年轻人里,素秋是年轻的导游。很多时候她在向远方的客人介绍廊桥,其实也是自己在一次又一次地体悟廊桥之美。
老家有几十座古老的廊桥,但是素秋并不能确切地知道廊桥到底有多么美。稀奇吗?素秋时不时扭头就能见到一座廊桥,她只觉得平常极了。
那年素秋刚毕业,她多想留在外面工作。她的很多同学都愿意选择城市的生活,素秋一开始也不打算回老家,但是家里人不放心,左催催右问问,尤其是爷爷,爷爷年纪大了。爷爷说,老家好啊。素秋听爷爷的话,就回来了。
九月,山里凉起来,县里刚好要招廊桥讲解员,素秋就去考了。一考就考上了。
深秋乌柏叶红,她对着廊桥背解说词,一边背,一边钻到桥底下去看桥拱的奥秘。时间一长,她觉得廊桥越来越有味道了。
刚讲解时紧张的情景,就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但是一晃,已经这么多年了。关于廊桥的那些解说词,她到底讲过多少遍呢?素秋也不记得了。
有几句话她是越来越清晰——“一个人一生当中,真正重要的抉择机会并不会太多。正是那看似偶然的几次选择,决定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她这样说的时候,其实是把自己对廊桥的体会分享给每位陌生的客人。同样,在廊桥边上生活了一辈子的村民,也会向素秋敞开自己的内心。
在泗溪的北涧桥,好些村民向素秋说起这座桥在他们心中的重要性。“有菩萨保佑的……”村头茶馆里喝茶的老人,呷一口浓茶,悠然地说道。在他看来,这座廊桥保佑了附近所有的人家。
素秋知道,廊桥从来不单单为交通的便利而存在。在数百年间,北涧桥上中间位置的神龛里,都供奉着几尊神灵,长年香火不断。
廊桥在村民心里,当然不是迷信那么简单,而是寄托了大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前的人们造一座廊桥是极不容易的事,必须到处集资“写缘”,大家出钱出木,集全村之力、耗数年光阴才能建成。廊桥架于水上,山中洪水来急,桥被水冲走是常有的事。人们认为,万物有灵,树有树神,桥有桥神,桥神会保护廊桥自身的安宁。人们在桥上多祭拜桥神,桥就不会被湍急的山溪冲走。
桥神之外,保佑出行平安的路神,还有各种可以保佑一方平安的神灵,也一并被请上廊桥。那些神灵的塑像,许多人往往分不清,但并不影响人们对这些神灵的祭拜。在这些廊桥的神龛里,神灵们默默无言,长久地驻守,自有一份威严在此,过路旅人行经此地,都会驻足停留,双手小心翼翼地合十祈祷,保佑平安。
廊桥之下,川流不息。廊桥之上,人来人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祈求,有自己想要达成的愿望。就在这廊桥上,在看起来甚至有些简陋的神龛面前,人们与高处的某些神明达成了精神上的沟通。这是一个人神交流、心灵交换的空间。
乡民所求,不过是稻麦长得好一些,家人出入平安,种瓜能得瓜,种豆能得豆,如此而已。乡民在廊桥上的神灵面前,从未有非分之求,在这里,人们把内心的祈求交出,把负累交出,把无力交出,把卑微交出。从这廊桥上走出去,走向外面喧喧嚣嚣的俗世,人们抖擞起精神,去奋斗,去打拼,去为向神明祈祷过的每一个幸福与安宁,一点一滴地交付自己的努力,礼失而求诸野。礼在哪里?在乡间。乡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瑰宝,而廊桥是承载这些内容的文化瑰宝。一座廊桥的建造,从开工到圆桥,把无数细细密密的传统习俗重新带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若干年的造桥时光中,整个族群的人得以温习千百年前的精神礼仪,彼时彼刻,他们与自己早已离去的先辈们心意相通了。
一座廊桥接通了新的道路,无数的人将会来到这座廊桥上。人们会在某些特殊又神圣的时候,在神龛前跪下来,虔诚地祈求神明的护佑;也会在平淡的日子里,到廊桥坐下来歇个脚,随意地聊聊天;甚至还会有很多人带着他们刚收获的土特产或山货来到廊桥,于是这里便成了一个小型的商贸集市,这个村庄由此日渐热闹起来。
空闲下来的时候,素秋还是喜欢跑到廊桥上去坐一坐,吹吹溪上的风。时间一点一点,像流水一样淌走。素秋在这里已经待了七年。后来有了孩子,她就把孩子也带到廊桥来玩。守护廊桥的时光,是素秋的一整个青春岁月。
(有删改)
文本二:
散落在高山秘境中的古老廊桥,不用一铜一钉,全靠木头交叠穿插的廊桥如何经受住数百年风雨?浙江文艺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流水辞:遇见古老廊桥的隐秘之美》,以文化散文的笔法,讲述了浙南古老廊桥的古今故事,通过静谧、深邃的文字呈现了廊桥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涵。
中国廊桥是桥梁与房屋的珠联壁合,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营造技艺。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曾散落着上千座大大小小的各色廊桥,每个廊桥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自己的美。周华诚决定开始寻访那些古廊桥,“希望能以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廊桥与人、与自然、与社会周遭之间的关系,去寻找和发现‘人’的故事”。他历时两年多寻访泰顺廊桥,最终就有了我们如今看到的这部《流水辞:遇见古老廊桥的隐秘之美》。该书在造桥人、守桥人、说桥人、访桥人、桥乡人等不同角度的切换中,描绘了文物、交通、民俗、技艺、宗教等不同维度的廊桥,将纪实性融于纯文学中,用娓娓道来的文学语言表达浙江廊桥文化名片的丰富内涵。
——(选自《周华诚:用(流水辞),为古老廊桥做有温度、有生命的全新表达》,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残月、落樱这类事物会引起人们对生命、变迁的感慨,以之类比老旧的廊桥,会有一种别样的美和动人心魄的力量。
B.素秋听爷爷的话回到家乡做廊桥讲解员,开始她觉得随处可见的廊桥很平常,后来受到村民影响才看到廊桥的美。
C.素秋成为廊桥讲解员是一次看似偶然的选择,但却决定了她人生道路的方向,她用一整个青春岁月守护着廊桥。
D.文本通过廊桥这一艺术形象,表达了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和习俗的主题思想,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关于文中村民在廊桥供奉神灵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村民们希望桥神会保护廊桥自身的安宁,是因为桥在就可以去到山水阻隔的对岸了。
B.作者对村头茶馆里喝茶的老人作了细节性描写,表现了廊桥是乡民们精神的纽带。
C.有人说散文应该关注现实,而作者却选用供奉神灵的材料,这是不符合散文选材要求的。
D.乡民们在廊桥上的神灵面前,从未有非分之求,那些愿望体现了他们淳朴忠厚的特点。
【3】文本一通过静谧、深邃的文字呈现了廊桥哪些内涵?
【4】文本二说周华诚的《流水辞:遇见古老廊桥的隐秘之美》,将纪实性融于纯文学中,用娓娓道来的文学语言表达浙江廊桥文化名片的丰富内涵。文本中是如何体现纪实性和文学性的?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时的军容之盛。
(3)古人经常把“江”和“月”集中于同一句诗文中,抒发自己特定的感情,如“________”和“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红楼梦》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出了薛家的豪富奢侈之气,《阿房宫赋》中与之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晚唐诗人许浑在《金陵怀古》一诗中以“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作结,感叹英雄逝去,功业不再,而北宋的辛弃疾也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类似的感慨。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___________”一句将描写的视线由帐外转到帐内,场景再次移到帐外时,作者又用“__________”一句将视线延伸至广远的沙漠。
(4)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明珠美玉,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
(5)李白的《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l)苟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优秀的人相较于一般人,更长于从外界实际事物中学习。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呼应题目,更引出“__________”从而将自身命运和国运交织在一起。
(3)韩愈《马说》中指出因为“__________”的缘故,千里马吃不饱,力气不足,结果就是“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叹古代英雄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_______,不悱不发。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2)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3)遥襟甫畅,逸兴遄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5)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旅夜书怀》)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以桑叶之润泽之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成对比,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描写听众沉浸在音乐境界中的情景,侧面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江晚泊①
刘禹锡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迥,荒村闻犬稀。
轲峨艑②上客,劝酒夜相依。
注: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夔州途中。轲峨:孤高状。艑:船。
【1】分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2】概括尾联表达的情感。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谓公子他曰:“韩之在我,心腹之疾。吾将伐之,何如?”公子他曰:“王出兵韩,韩必惧,惧则可以不战而深取割。”王曰:“善。”乃起兵。
韩恐,使阳成君入谢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令韩阳告上党之守靳黈曰:“秦起二军以临韩,韩不能支。今王令韩兴兵以上党入和于秦,使阳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靳黈曰:“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韩阳趋以报王,王曰:“吾始已诺于应侯①矣,今不与,是欺之也。”乃使冯亭代靳黈。
冯亭守三十日,阴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内之于王,唯王才之。”赵王喜,召平阳君②而告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吏民不欲为秦,而皆愿为赵。今冯亭令使者以与寡人,何如?”赵豹对曰:“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对曰:“秦蚕食韩氏之地,中绝不令相通,故自以为坐受上党也。且夫韩所以内赵者,欲嫁其祸也。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王大怒曰:“夫用百万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见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十七,何故不为?”赵豹出。
王召赵胜、赵禹而告之曰:“韩不能守上党,今其守以与寡人,有城市之邑十七。”二人对曰:“用兵逾年,未见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乃使赵胜往受地。胜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胜,太守有诏,使臣胜谓曰:‘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冯亭辞封而入韩,谓韩王曰:“赵闻韩不能守上党,今发兵已取之矣。”韩告秦曰:“赵起兵取上党。”秦王怒,令公孙起、王齮以兵遇赵于长平。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一》)
【注】①应侯:范雎,时任秦相,封应侯。②平阳君:赵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
B.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
C.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
D.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腹之疾”,指体内致命的疾病,也用来比喻严重的隐患,文中指后者。
B.“使阳成君入谢于秦”与“哙拜谢”(《鸿门宴》)两句中的“谢”字含义不同。
C.“寡人”,古代诸侯王的谦称。其他表示君王自称的词还有“孤”“不谷”等。
D.“赵起兵取上党”与“虽一毫而莫取”(《赤壁赋》)两句中的“取”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赞同公子他的观点,决定出兵韩国;面对秦国的两路大军,韩王十分惊恐,派阳成君向秦国求和,提出愿意割让上党之地。
B.上党太守靳黈拒绝割让土地,准备全力以赴,誓死抵抗秦军;但韩王不敢违背与秦相的诺言,只好将靳黈撤掉,用冯亭代替他。
C.冯亭在上党坚守三十天后,暗中派人联络赵王,假称上党百姓感念赵王恩义,不想归附秦国,而想归顺赵国;赵王听后很高兴。
D.赵王就是否接受上党之地的问题询问众人后,派赵胜去接受土地,最终赵国接受上党之地事发,赵军与秦军在长平发生战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有城市之邑十七,愿拜内之于王,唯王才之。
(2)用兵逾年,未见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
【5】赵豹为什么不赞同赵王接受上党?请简要概括。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这是八十五年前革命先烈在狱中描绘的美好愿景。请你以“中国青年”的身份写一封信给方志敏烈士,以“可爱的中国”为主题,讲述今日中国之面貌,告慰烈士英灵。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