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父亲对中国女排比赛的关注和痴迷可见一斑,因此还 “老球迷”。
(2)清明节扫墓的时候,不少人都会手拿鲜花、钱纸、蜡烛、食物等。那么有人困惑了, 清明节扫墓带什么 好呢?
(3)村上春树,就是这样一个 的人,跑马拉松,喝淡啤酒,听爵士,写作,简单地生活,简单地追寻自己的内心。
(4)认识固有文化很重要,但如果认为一定要回到旧有的生活方式,那就是 了。
A. 自诩 供品 不动声色 敝帚自珍
B. 自许 供品 不动声色 抱残守缺
C. 自诩 贡品 无动于衷 敝帚自珍
D. 自许 贡品 无动于衷 抱残守缺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在任职期间,对当地老百姓敲骨吸髓,离任时,当地没有什么可搜刮的了,他便找来一把折扇,把当地的山水画到扇子上带走。
B. 许多当年的新生代导演似乎还没有挥霍青春就已经开始变老了,于是,更年轻的一代电影人借助市场改革的契机粉墨登场了。
C. 春秋战国时期,因讲究繁文缛节而被人诟病的儒家享受着无限的风光,而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墨家也受到了人们的极力追捧。
D. 在广场一侧又一次见到了瓦依提,老远地他就看到了我,笑容可掬地走到我面前,像拉老大姐。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从某种意义上讲,控制了财权,管好了政府的“钱包”,诸如约束三公消费、
行政开支、遏制奢侈浪费之类的难题,将随之迎刃而解。
(2)在青岛市中心血站,小记者们参观了血液的采集、检测、保存整个过程,像好奇宝宝一样不时提出各种问题,详细 了采访的每个细节。
(3)非法侵入是国际民航保安的常用语之一,未经 进入停机坪、候机室等限制区域,都是非法侵入,各国均将非法侵入行为定为违法犯罪。
A. 节减记录授权 B. 节减记载受权
C. 节俭记载受权 D. 节俭记录授权
4、下列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B.“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C.司徒,春秋时负责掌管国家的土地和人民,制定贡赋。汉时,主管教化。
D.秦代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位最高,尊称相国,通称为宰相,秉承皇帝旨意辅佐朝政以及全国军事。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谋求发展的动力之源,年轻人敢于迎接挑战,选择自主创业是值得肯定的,即便交点学费,也不足为训。
②依我的能力,承担这份工作实在是绠短汲深,但大家既然信任我,我只能勉力而为。争取把事情办好,不辜负大家的希望。
③图书与文化的关系如此密切,而图书的数量又是如堕烟海,要通过图书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必须择其经典来阅读和研究。
④尽管学校多次三令五申强调不能携带手机进教室,但依然不有少同学对此置若罔闻,究其原因,他们不是没有听见老师们的谆谆教诲,而是没能抵抗信网络和游戏的诱惑。
⑤在当前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如果利用职权舞文弄墨,贪赃枉法,就会被人民群众所唾弃。
⑥吴老师是一位知名的金玉满堂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当我得知可以。忝列门墙之时,心中一阵狂喜。
A.①②④ B.④⑤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25分)
蔡元培的富贵 余世存
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
说蔡先生之传统,有很多角度,其中之一是蔡元培一生没有置备私产。他亲历满清、北洋、民国,为国家社会服务多年,地位不可谓不高,为家为私的机会多多,但他没有谋私谋家,一生搬家多次,只是租居而已。这样的国士,确实有着传统中国文化中士大夫的品德——以国事天下事为念,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念兹在兹。
蔡先生病逝,国民政府给蔡元培先生发布了褒扬令,“道德文章,夙孚时望”,“推行主义,启导新规,士气昌明,万流景仰”,毛泽东在唁电中称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吴稚晖的挽联是“平生无缺德,举世失完人”。
蔡元培的做官机会太多,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富贵于他是可望可即之事。但蔡先生跟一般寒酸文人不同,生性豪放,不拘小节,爱花钱,爱请客。据说妻子为此非常不满,两人经常吵架。儿子证实,父亲置业并不困难,后来不仅没有置业而且没有积蓄的原因是,收入多,支出也多,主要支出除购买中外图书典籍外,还用来捐助公益事业接济困难亲友、学生。
一生受惠于蔡元培的人太多了。随便即能想到陈独秀、鲁迅、胡适、梁漱溟等人,还有众多学生、看门人,都得益于蔡先生。到他晚年,仍然如此。有人回忆先生晚年,旅居香港,极端拮据,仍不忘周济他人。当时有一位广东籍诗人廖平子,恬淡高洁,不屑钻营,家无隔夜之粮。廖常将诗作呈予蔡先生,先生知其生活清贫,即赠其法币拾元,每月皆然,数年不断。
一般的官吏极易为官场习气所染,习惯了当官做吏,再难回归平实,难以自食其力。这方面,蔡元培的自信自足是中国人中少有的。1907年40岁的蔡元培放弃国内身份地位,在驻德公使孙宝琦帮助下赴德,入莱比锡大学听课。后公派留学机会搁浅,但蔡元培没有放弃,决定自费。当时还需要抚养妻儿四口,孙宝琦答应每月资助银子30两,让他在驻德使馆中做兼职,但使馆只照顾食宿,不提供职务薪金。为此,蔡元培给当时在德学习的唐绍仪侄子唐宝书、唐宝潮做家庭教师,讲授国学,每月报酬100马克。他还通过同乡同上海商务印书馆商洽,为该馆著文编译,每月稿酬100元,如此保证留学所需维持国内妻儿生活。
他自称“好好先生”,但实则是“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他终生都涉足官场,然辞职之烦扰于他却是家常便饭。
1898 年蔡元培时任翰林院编修。传统中国社会,中进士点翰林就意味着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更意味着身系国之重望参与写史之列。但戊戌政变后,蔡元培却选择了辞职。1912年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7月2日,为抵制袁世凯独裁,向袁当面请辞。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7月3日,因抗议张勋复辟,向黎元洪提出辞职,后复任校长。1919年北京市小学以上各校教职工要求政府以现金发薪而罢课,教育部未能及时应对,蔡元培与其他各大专院校校长联名辞职。1920年1月8日,蔡元培再度辞职,直至教育部及北京政府对教职工所提要求完全承认才复职。1928.1929 那两年,蔡元培几乎月月在写辞职信:请辞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请辞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请辞中央政治会议委员,请辞国民政府委员……有人统计,蔡元培一生辞职有24次之多,其中为北大辞职7次。
我们由蔡元培的生计及态度可以试图接近这位圣贤的心地。著名哲学家杜威曾说:“拿各国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哈佛、哥伦比亚等等,其中在某些学科上卓有贡献的不乏其人;但以校长身份,领导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蔡元培的贡献可谓大哉。恩格斯曾称赞但丁:“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我们看蔡元培在传统与现代中国转折中的位置,庶几近之。(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都是(5分)
A.蔡元培一生为国家社会服务,地位不可谓不高,但他没有谋私谋家,收入微薄,却常常捐助公益事业,接济困难亲友学生。
B.蔡元培晚年生活并不宽裕,却依旧不改乐善好施的品性,在其旅居香港之时资助广东籍诗人廖平子创作诗歌长达数年之久。
C.蔡元培不为官场习气所染,自食其力,公派留学无法实现之时,放下身段做家庭教师,在驻德公使孙宝琦的帮助下为上海商务印书馆著文编译以赚取生活费用。
D.蔡元培不仅是一位教育家更是一位以国事为念的国士,每每遇到学潮、罢工、政变之事,他都能以实际行动表明态度,追求正义不为强权荣华所趋。
E.蔡元培身为校长处于传统中国和现代中国的转折位置,是我们民族在那个特殊时代的一位标志性的大人物,在这一点上已胜过了当时世界其他各国大学校长。
(2)为什么说“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文章从哪几方面写“蔡元培的富贵”?请简要分析。(6分)
(4)本文对传主进行了多角度的刻画,请结合全文,从“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三个角度中任选两个,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愿望,于豪迈之外稍含不满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1)李煜词《虞美人》中,“_________,_____”,两句暗含词人对国家破灭,山河易主的深深感伤。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唐朝统治者应以史为鉴,吸取教训,否则就会重蹈历史覆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茶马古道,万里长途,川入滇地唯此路。深峡谷,关河阻。荒寒古戍凭险处,沧桑世变看清楚。棺,悬千古;人,贤名驻。”这是一首题咏盐津豆沙古镇的小曲,曲牌是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认为,要想保全树木的天性,须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间闪耀着“呵护和放手都是爱”的思辨色彩。
(2)屈原开创了香草美人之喻,在《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
(3)古人常通过“吟”或“啸”的方式吐露心曲,抒发情怀,古代诗文中对此也多有描述,如归有光《项脊轩志》中“____________”句彰显书斋生活之乐,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一句尽显求贤若渴之意。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的《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的响应。
(2)《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荀子在《劝学》中,也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3)“扁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或寄托漂泊羁旅的愁思,或承载悠然自得的情怀,或暗含淡泊隐逸的愿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表明每个人都各有所长,要将自己的潜能尽可能发挥出来。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听众的悄然沉醉和江心月影的寂冷清寒,侧面烘托音乐的巨大感染力和琵琶女的高超技巧。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没有写农民的举止笑貌,但却体现了农家待客的盛情,也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喜爱。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树爱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其中第一句的“谈舌如云气吐虹”写出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温润含蓄的人格追求。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与诗人抒发的沉痛感情相关,也与诗人选取的意象相关。
【2】陆游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人,这首作品中的诗人有哪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石曼卿墓表(节选)
欧阳修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幽州入于契丹,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闲走南归。天子嘉其来,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秘阁校理卒于京师。曼卿少举进士,不中。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邪?”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通判乾宁军。丁母永安县君①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累迁大理寺丞,通判海州,还为校理。庄献明肃太后临朝,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自契丹通中国,德明②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扞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教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遇人无贤愚,皆尽忻。及闲而可否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
(注)①县君:中国古代宗女、命妇的位号。②德明:北宋时期,西夏李元昊的父亲,是宋朝的定难军节度使,被宋朝封为西平王。
【1】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扞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B. 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扞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C. 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扞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D. 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扞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墓表”指墓碑,竖于墓前或墓道内,表彰死者。作为一种文体,与碑碣相同。
B. “博士”古为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博士是掌典书籍文献、通晓史事的官职;汉武帝时期,博士成为执教于太学,传播孔孟学说的学官,东汉以后历代亦多有设置;后来,博士也成为专门从事某种职业的人的尊称,如“茶博士”“酒博士”等。
C. “服除”指守丧期满。中国封建社会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五种,即所谓五服。穿大功服的服期是九个月;穿小功服的服期是六个月。
D. “临朝”古代特指皇室女性亲临朝廷处理政事;“称制”是指后妃掌权后代理皇帝之责,行使皇帝权力。两者合称为“临朝称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的祖先是幽州人。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节操品行并建立非同寻常功劳的人。
B. 石曼卿年轻时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真宗皇帝就广施恩惠,只要三次没考中进士的人都给予奉职,曼卿接受了职务。
C. 石曼卿曾经为朝廷的边防担忧而进谏,皇帝未加理会。后元昊造反,这才引起皇帝的注意,逐渐采用了他的主张。
D. 石曼卿奉命在河东征兵,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正想充分发挥他的才智,他却身体不好生了重病。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晏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
(2)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围桌共食是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家人共餐或亲友聚会,许多人习惯用相互夹菜来表达情感。但2020年春天,广东、北京等多地卫生部门发出倡议,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分餐进食。
为此,小武爸爸决定开始在家里实行分餐制,家人就餐,必须用公勺公筷从公盘里取食物。但爷爷奶奶对此颇有微词,认为家人、亲友之间,分餐而食不仅生分,也让人有被嫌弃的感觉。
请你以小武的身份选择某一类长辈,就“公共生活与卫生安全”的问题,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