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呼伦贝尔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针对金融危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香港表示,是否降息要根据CPI的快速下降来确定,直到明年年中都有降息的可能。

    B.如何能让大家都富裕起来呢?关键问题是知识在起决定性作用,财富的充足往往是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的。

    C.10多年来,宝马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提高发动机效率和降低排放的研发,这种战略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已经收到了实效。

    D.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无疑是一种保障。

  •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个世纪以来特别是伴随着新中国70周年,张伯苓先生“爱国三问”教育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南开人。

    B.叶嘉莹先生在国内几十所大学讲过课,吃住行都是自费,这些大学从来没花过一分钱,也从来没付她报酬。

    C.耗时近一年,与国内外多个工程师团队合作,历经千余次调试、试验、论证,“狗不理”研制出专用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D.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如果已经到了较高的层次,却依然沉湎低层次的享乐,这无疑就是“追求低级趣味”。

  •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fú)除    道(xiàng)    塞(yīn)  财(héng)   甲归田( jiě )

    B.漏(pī)    (jié)     挛(jìng)  心病(guān)   若寒蝉(jìn)

    C.沱(pāng ) (nào)      (bìn)    风景(shā)    渭分明(jìng)

    D.挑(tī)    大(nuò )    (xiá )    子手(guì)    恶不悛( hù )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据悉,“泉城美食节”将于本月底举行,消息一经披露,“美食家”们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赶到济南,意欲大快朵颐

    B. “被电脑”的后果,在中学生的书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你让学生写篇作文,他大笔一挥,龙飞凤舞,而卷面字迹却无法辨认。

    C. 哈尔滨大桥垮塌、山东威海居民楼爆炸、济青高速淄博段特大车祸……一个个悲剧如影随形。人们不禁要问:安全监督部门是否尽到了应尽的职责?

    D. 改革开放之初,大家都一穷二白,连一辆自行车都是奢侈品,但现在不同了,家用轿车满街跑,由此我们感受到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清朝名臣谢济世,一生四次被诬告,三次入狱,两次被罢免官职,一次充军,其经历之坎坷,令人不忍卒读

    ②韩国同意美国在其领土布置“萨德”反导系统,无疑火中取栗,这样做定会使自己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③冰岛已成为本届欧洲杯当仁不让的黑马,要知道,他们在最后两场比赛中战胜的奥地利队和英格兰队都是世界强队。

    ④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学者,但相关史书并没有留下有关他的详细记载,人们只能从前人的闲言碎语中了解他。

    ⑤那里地处热带,白天太阳灼人,街上不见人影;夜市则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货架和地摊上,物品琳琅满目。

    ⑥他们用年轻的生命换取新中国温暖的阳光,自己却在黑暗中心甘情愿地忍受着百般折磨直至献出生命,他们死得其所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①④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莫言的创作成就及其获奖的意义

    (1)莫言获奖已经是事实。我非常高兴。因为这毕竟是中国作家第一次以中国人的身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应该理解为中国文学在世界上(尤其是在欧洲国家)的地位不断增高的见证。中国现代文学从鲁迅开始,就有过多次被提名,但那时,中国文学被翻译成西方文字出版的作品寥寥无几。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文学的影响逐渐扩大,起初还是中国官方组织的翻译出口,后来逐渐通过西方汉学家的翻译介绍,但基本上还是在高校或者汉学界流通。到了新世纪以后情况出现了根本变化,中国一线作家的作品,如莫言、余华、王安忆、严歌苓、苏童等人的小说,都是由欧美国家的主流出版社主动来推动翻译,使他们的作品进入了商业图书市场,这就证明了中国文学在国际上影响的提高。莫言的获奖不仅仅是莫言本人的成就被认可,它也包含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成就在国际上赢得了关注。我一直认为,中国文学在新世纪以来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这是一百年中国现代文学的艰难历程和痛苦经验所换得的。

    (2)新世纪以来,中国在经济领域飞跃性的发展,这在全世界有目共睹; 从另一个方面看,中国近百年来饱受苦难、贫困、战争、耻辱的长期折磨,一旦经济迅速起飞,过程中   要拖泥带水,藏污纳垢,造成巨大的社会震荡, 导致社会各种矛盾尖锐爆发:繁华与腐烂现象同体共生,贫富不均加剧,社会矛盾和伦理冲突骤然尖锐,外在的狂欢假面舞会掩盖了内在的紧张感,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的觉醒,等等,这一切都刺激了文学创作,迫使文学直逼社会转型中的大量感性的生活素材,也迫使中国文学重新回到一百多年前欧洲(特别是俄罗斯)社会转型中的古典现实主义大师们的立场和视角。在重振雄风的新世纪中国文学行列里,以莫言为代表的中国当代作家们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人到中年,经过三十多年的历练,最终形成了丰富的表达自我的成熟风格,而他们的美学追求,也构成了一个时代的文学风格。在这个作家行列里,除了莫言以外,至少还有贾平凹,张炜,王安忆,张承志、严歌苓、阎连科,余华,刘震云、韩少功、苏童、格非、林白等等。

    (3)莫言是当代最有代表性,也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在新世纪连续发表了两部长篇小说,一部《生死疲劳》(2007年)曾经荣获香港浸会大学颁发的第二届“红楼梦”文学奖·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大奖;另一部《蛙》曾经获得中国茅盾文学奖。这两部小说都以非常尖锐的描写,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在半个世纪以来的苦难历程,中国农民对于土地与生命权利的孜孜不倦的追求。由于作家深刻洞察了中国社会的本质,1950年代以后,国家为了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经济状况,在农村政策上采用了过激的土地集体化的政策,控制了农村的所有生产资料;同时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制止农民无节制地生育。而土地与生育,是中国农民祖祖辈辈所寄托了全部人生理想的两大领域,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生育是农民家族生命延续的基本形态,这两者结合起来,成为农民的生与死的全部意义的隐喻。在中国,没有一个作家能够像莫言那样如此深刻地感受了中国农民难以言说的悲痛;也没有一个作家,能够如此尖锐地表达了中国农民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真实处境及其软弱而无效的反抗。作家在《生死疲劳》中刻画了西门闹死后冤魂不散坚持申冤,农民蓝脸为维护自己的土地而苦斗终身;在《蛙》里写了农村医生“姑姑”的残忍、疯狂以及变态心理,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文学典型,这些人物故事以独特的中国经验为人类表达追求自由的理想,提供了新的美学探求。

    (4)应该说明的是,尽管莫言在创作中表达了对农民苦难的强烈愤怒和深刻同情,但是这些小说作品都是第一时间在中国国内正式出版,而且因为其尖锐的批判立场和有趣的叙事形式赢得大量读者的关注和尊重;莫言在文学领域的巨大影响已经是一个客观社会存在。这首先要归功于莫言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与把握,其次要归功于他的魔幻神秘的写作技巧和艺术形式。前者使他始终站在中国现实的土壤里进行写作活动,并且在中国读者群体中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点很像他的前辈鲁迅先生,一辈子在深刻批判中国社会,但始终没有离开自己的祖国,这是需要高超的生存智慧和战斗能力;后者使他的小说叙事始终建立在一种形式奇特、感觉陌生、甚至是表达晦涩的先锋文学结构之上,如《生死疲劳》、《蛙》的叙事结构都套用了中国佛教传统中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的荒诞形式,以及创造性地利用了《西游记》、《聊斋》等古代小说中的动物、地狱、幻境等神秘意象,使他的尖锐的现实性和批判性都包裹在丰富的叙事艺术中表达出来。艺术的力量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节选自2012、10、16《文汇报》,作者陈思和,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

    1选文第(1)段,“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文学的影响逐渐扩大”表现在:

    在翻译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作品流通领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填入第(2)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 必定 但是

    B.但是 也 因而

    C.虽然 也 但是

    D.但是 必定 因而

    3第(2)段划线句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

    4下列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莫言获奖非常令人高兴,因为这毕竟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B.中国文学在新世纪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当代文学整体成就在国际上赢得了关注。

    C.莫言比任何中国作家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并尖锐表达中国农民的处境、悲痛和抗争。

    D.《生死疲劳》《蛙》的屡屡获奖,说明莫言是当代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E.当代一批中年作家表达自我的成熟风格和美学追求也促使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F.莫言的小说叙事往往采用形式奇特、感觉陌生、甚至表达晦涩的先锋文学结构。

    5根据文意,概括莫言的创作成就(请分条陈述)。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这与李贺“老鱼跳波瘦蛟舞”有异曲同工之妙。

    (4)杜牧《阿房宫赋》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以两种事物来作类比,说明人通过学习可以智慧明达,行为无过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居易《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演奏前调试琵琶都有很高技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行路难》中,借吕尚、伊尹的典故,表达自己希望被朝廷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屈原的《离骚》中,诗人用反问句表明自己即使受挫甚至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原来志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于谦《石灰吟》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2)《论语.学而》讲,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体现君子修养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持司法公正是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古代很多政治家都懂得这个道理,诸葛亮就建议后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小石潭记》写潭中小鱼,动静结合:“日光下澈,影布石上,_________,俶尔远逝,_________。”水之清冽,鱼之游弋,给柳宗元带来了片刻的欢乐。

    (2)婉约派词作往往“辞情蕴藉”,从《声声慢》“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_________”等句中不难感知其辞情悲切,意蕴无穷。

    (3)《兰亭集序》中“又有__________________,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等句是绍兴兰亭公园中流觞亭景点的创意来源。

    (4)高三学生李华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作为新年寄语赠给好友,好友则以毛泽东词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欣然回赠。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用“借助车马远行的人”和“借助船只渡河的人”设喻,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诗人身在官场、心在田园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努力改善民生,让百姓住有所居,是党和政府的追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表达了类似的美好愿望。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评当时存在的不正“士风”。

    (2)调查研究是成事之道,苏轼“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探求石钟山得名由来,否定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华文化润物无声,总能激发我们在困境中看到希望,比如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发赵屯,得风宿杨林池,是日行二百里

    杨万里

    动地风来觉地浮,拍天浪起带天流。

    舞翻柳树知何喜?拜杀芦花未肯休。

    两岸万山如走马,一帆千里送归舟。

    出笼病鹤孤飞后,回首金笼始欲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地浮”“天流”,语意夸张,极言风大浪高;而诗人此日能行二百里,也有赖动地强风之力。

    B.颈联将“两岸”的“万山”比作奔跑的快马,写出了舟行迅捷,也暗示了诗人返乡途中的愉悦心情。

    C.尾联诗人以“病鹤”“金笼”作比,这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诗意相当。

    D.全诗除了颔联、颈联之外,首联也用对仗,且对仗工整,却不见雕琢痕迹,自然清丽,令人叹服。

    【2】杨万里创立的“诚斋体”具有活泼自然、通俗浅近、饶有趣味等特点,请分析本诗颔联是如何体现这些特点的。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蔡徵,字希祥,侍中、中抚军将军景历子也。幼聪敏,精识强记。七岁,丁母忧,居丧如成人礼。继母刘氏性悍忌,视之不以道,徵供侍益谨,初无怨色。徵本名览,景历以为有王祥之性,更名徵,字希祥。

    梁承圣初,高祖为南徐州刺史,召补迎主簿。寻授太学博士。天嘉初,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历外兵参军事、尚书主客郎,所居以干理称。至德二年,迁廷尉卿,寻为吏部郎。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掌诏诰。寻授左民尚书,与仆射江总知撰五礼事。后主器其材干,任寄日重,迁吏部尚书、安右将军,每十日一往东宫,于太子前论述古今得丧及当时政务。又敕以廷尉寺狱,事无大小,取徵议决。俄有敕遣徵收募兵士,自为部曲,徵善抚恤,得物情,旬月之间,众近一万。徵位望既重,兼声势熏灼,物议咸忌惮之。寻徙为中书令,将军如故。中令清简无事,或云徵有怨言,事闻后主,后主大怒,收夺人马,将诛之,有固谏者获免。祯明三年,隋军济江,后主以徵有干用,权知中领军。徵日夜勤苦,备尽心力,后主嘉焉,谓曰“事宁有以相报”。及决战于钟山南岗,敕徵守宫城西北大营,寻令督众军战事。城陷,随例入关。

    徵美容仪,有口辩,多所详究。至于士流官宦,皇家戚属,及当朝制度,宪章仪轨,户口风俗,山川土地,问无不对。然性颇便佞进取,不能以退素自业。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徵不修廉隅,皆此类也。隋文帝闻其敏赡,召见顾问,言辄会旨,然累年不调,久之,除太常丞。历尚书民部仪曹郎,转给事郎,卒,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蔡徵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

    B. 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

    C. 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

    D. 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B. 吏部,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

    C. 后主,在本文指陈朝的末代君王。我们熟知的“后主”还有蜀汉的刘禅,南唐的李煜等。

    D. 隋文帝,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蔡徵孝顺父母,笃守孝道。七岁时,母亲去世,他就按成人礼节为母亲服丧;他的父亲认为蔡徵有孝子王祥的品行,替蔡徵改名。

    B. 蔡徵政务娴熟,办事干练。陈后主诏令蔡徵决断廷尉寺狱大小事情;蔡徵受命招募兵士,十天到一个月之间,招募兵士将近一万人。

    C. 蔡徵位高权重,险遭不测。蔡徵担任中书令时,有人说他有怨言,陈后主听闻后大怒,想杀蔡徵,幸有人极力谏浄,蔡徵才免于一死。

    D. 蔡徵历官三朝,颇受器重。梁高祖征召他为主簿;陈后主让他给太子讲述古今得失和当时政务;隋文帝召他咨询,授予太常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继母刘氏性悍忌,视之不以道,徵供侍益谨,初无怨色。

    (2)隋军济江,后主以徵有干用,权知中领军。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家里没有小汽车的山村姑娘张晓兰,却发明了汽车远近光灯转换器,获得囯家专利。

    张晓兰家只有3个人。在她还不到1岁时,母亲离家出走。她的爸爸在工地上打工,被倒塌的房子砸成重伤。从此之后,父亲再也干不了重活儿,视力也受到了影响。一个假期的夜里,她陪爸爸从工地干完活儿回家,迎面而来的大货车都开启了远光灯,让本身视力就不好的爸爸非常难受。为了让爸爸夜里走山路更安全,她就开始思考怎么才能减少貨车使用远光灯的频率:如果车辆安装某种装置,两个都开着远光灯的车面对面,会自动转换为近光灯,如果对面没有车辆,会自动切换为远光灯。

    就是这样一个想法,催生了一个发明。

    张晓兰的事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