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取下列句子主干正确的一项( )
A.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主干:鲁迅代表大多数。
B.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主干:天气冷。
C.我不相信他会来。主干:他会来。
D.荷塘的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主干:荷塘长树。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山涧有泉水在动,水色灰黑, ,冰上绣满花纹,冰下有水在流,气泡儿就浮在水里游走,像一颗灵动的卵石,走走停停,走着走着就不见了。
A.一层厚厚的冰冻结在水面宽阔处
B.水面宽阔处是一层厚厚的冰
C.水面宽阔处就有着一层厚厚的冰
D.一层厚厚的冰在水面宽阔处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西藏自治区70年的沧桑巨变,凝结着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关怀和心血。
B.这座古老的城市与埃及,巴比伦和中国相同,这是人类文明的掠影。
C.走在八廓街,就像走在一个遥远的梦境中,那些珍珠般的记忆,现在就将被我铺陈开来。
D.《独立宣言》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4、下列语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召有司案图 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③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④进兵北略地 ⑤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⑥失其所与,不知
⑦唯大王命之 ⑧请毕今日之驩
A.①②⑤⑥⑧
B.①③④⑥⑧
C.②③④⑤⑦
D.②③⑤⑥⑦
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全都是褒义的一项是
A. 他从小就喜欢画画,常在纸上东涂西抹,现在他画的鸟已是栩栩如生。
B. 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
C. 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费尽心思、处心积虑,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
D. “五四”新文学的伟大旗手屈指可数,其中鲁迅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花草柬
聂鑫森
古城湘潭有许多条古香古色的巷子。巷子里讲究的人家,院门两旁放置着花草,门楣上攀爬着藤本植物,还会摆上石凳或椅子,让前来叩访者稍坐,等待主人开门迎客;或者,经过此处的陌生人,走累了,也可以坐下来,歇歇脚。有的主人很风趣,还会在门上贴一条窄长红纸,上写:“花草陪人请小坐”。这个红纸条,人们称之为“花草束”。
曲曲巷中的高家宅院,就是这种格局。
男主人高振宇,快七十岁了。除了他,还有一个比他小一岁的妻子柳鹂。儿子一家在外地,只有春节时才回来与他们团聚。他们喜欢安静,退休前和退休后一个样,院门常关。但只要他们一出门,见着街坊邻居,总会主动打招呼,客客气气的。他们不去串门,也不邀请别人来家里。但院门两旁的花事常新,花缸按照时令换进换出,春天的山茶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木芙蓉、冬天的绿梅或白梅。他们在院子里养了许多缸花草,轮流着让花草出来陪人。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在院内靠门两侧的墙根下,栽了许多藤本植物,比如迎春花、紫藤花、牵牛花、爬壁虎之类,再用细麻绳拴在院门顶端和扶持植物的竹竿之间,让柔藤顺着绳子爬到门楣上,变成一座花草牌楼,好看。春有金黄的迎春花和粉紫相融的紫藤花;夏秋的牵牛花,有红有白有紫,像一支支仰天而吹的小喇叭,仿佛铿然有声。
退休前,高振宇是本市京剧团的名角,谭派老生。柳鹂先是唱梅派旦角的,后来身体不好,改行成了后台的检箱(收检戏服)人。在职时,早晨要吊嗓、练身段,然后是琢磨戏文;下午得好好休息,晚上要演出。柳鹂55岁就退休了,高振宇一直唱到65岁,红了好几十年,然后在声誉最隆的时候,急流勇退,息影林泉。
人们很奇怪,高振宇一身的好本事,怎么不带徒弟?他饰《碰碑》中的杨老令公、《打渔杀家》中的萧恩,《空城计》中的诸葛亮……一亮相一叫板必是“碰头彩”。可他的儿子却坚决不学戏,而想好好读书,将来去造飞机造火箭。儿子被他骂过打过,但倔犟如故,有几句话就最让高振宇伤心:“爹,成一个角比成一个科学家还难,嗓子好身材好是爹妈给的‘饭碗’,还得有悟性,能吃大苦。您是成功了,妈就没成。我不是学戏的料,天下也没几个是!您不要轻易带徒弟,别害了人家。”
现在儿子在大西北的一个特殊单位工作,已经是总工程师了。
高振宇真的没有带过徒弟,也不接待上门来求教的同行和戏迷。自己走上了这条路,就好好走下去吧。可心里老觉得对不起人,就让院门两旁的花草表示歉意吧,让人看看花,听听他在院里吊嗓子,或者酣畅淋漓地唱上一段,聊作补偿。到真正退了休,高振宇凌晨起床后的大事,是和老妻一起去侍弄花草,一边干活一边轻声哼几句而已。
处暑后,天气变凉了。
高家院门两旁,分放着一缸雁来红、一缸白菊花。门楣上爬满了清脆的藤叶,一朵朵直立的牵牛花,红红紫紫,还有白色的,开得很热闹。
巷子里的人,发现天刚亮,就有一个穿西装的中年汉子,安静地坐在高家花缸边的绿色木靠椅上,上身直直的,两手平放在膝盖上,尖起耳朵听院里的声响。
这个人没有谁认识。
院里传来录音机播出的京胡声,高振宇唱道:“恼恨那吕子秋行事可恶,恨不得插双翅飞过江河。船行到半江中儿要掌稳了舵。我的儿为什么撒了篷索?”接着,高振宇变了哭腔:“啊……桂英儿啊!”
有老戏迷明白,这是《打渔杀家》中萧恩的唱段,“快板”后是“哭头”,而这“哭头”是高振宇的绝活,“儿”字下行腔,将喉音愈落愈低,透出苍老凄怆之音!有人正要喊“好”,中年汉子忙站起来,摆摆手,又深鞠一躬,然后再坐下听。
高振宇反复唱了三遍,才停住。
中年汉子站起来,朝挤在巷道里的几个人拱了拱手,然后飘然而去。
第二天早晨,中年汉子又来了。高振宇唱的是《碰碑》中,杨老令公与六郎离别后,先唱“二黄导板”再唱“哭头”:“我的儿呀”。声腔极为凄惨悲凉,也是唱了三遍。
第三天早晨,巷子里的人,早早地聚集在高家门口,就为听高振宇的“哭头”。
那个中年汉子没有来。高振宇也没有打开录音机,没有唱“哭头”。
又过了些日子,外地的一个京剧团来湘潭演出,主角是谭派老生传人、年方四十的景金石,戏码是《打渔杀家》、《碰碑》、《四郎探母》。海报上还贴了照片,景金石就是那两个早晨来听戏的中年汉子!
巷子里立马欢腾起来。
“景老板肯定是来请教‘哭头’唱法的。”
“那么,高老板怎么不开门迎客?”
“高老板并不失礼,门上有花草柬,门边有花草陪客。”
“买票去!听景老板的‘哭头’,等于是听高老板的‘哭头’。”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社会环境和“花草柬”的来历,为下文作铺垫。
B.“院门常关”“不去串门,也不邀请别人”,表现了高振宇孤僻高冷、落落寡合的性格。
C.景金石如何与高振宇取得联系,演出的情况如何,文中以留白处理,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D.小说结尾人们的议论,揭示高振宇不开门迎客却不算失礼的原因,照应开头。
【2】关于文中高振宇要求儿子学京剧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现了高振宇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以及京剧艺术能够代代传承的期望。
B.儿子的话,强调了走京剧艺术之路的不易,要成“角”得有天分,能吃大苦。
C.儿子对学戏的看法,虽令高振宇伤心,却也成为其不带徒弟的原因之一。
D.小说补叙高振宇要求儿子学京剧的情况结,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3】小说详细描写了高振宇唱“哭头”的情形,这对人物塑造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有人评价聂森是“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化的守望者”,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例子设喻,引出“_____,_____”的观点,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
(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粗俗的乡野音乐来反衬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两句是“_____ ,_____”。
(3)眼泪在古人眼里有着深刻含义,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则用 “_____”一句,用泪水含蓄而深沉地表达了对琵琶女身世以及自己遭遇的感慨。
(4)《锦瑟》中“_____ ,庄生晓梦迷蝴蝶”使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五丁开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以彩虹为喻,写出楼阁间的双层通道给人的观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苏轼《赤壁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清风明月是自然界赐予人们的无穷宝藏,大家应该好好地享受。
(3)美好的事物如英雄人物总会随岁月流逝而不复存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对此深有感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引用“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正在乘风破浪前行。在这艘巨轮上,每一份力量都不可或缺。
(2)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自己担任县尉一年的薪俸,写出官吏的舒适富裕,与农民的辛劳贫困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夸张之辞还原了曹操当年率领八十万大军“会猎东吴”的磅礴气势。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答司马谏议书》中,“______,______”两句,王安石借盘庚之事道出了自己的行事准则:三思而后行,确认正确,无怨无悔。
(3)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提倡“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古人诗文中的“______,______”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了一个道理:权势地位和智慧并不成正比。
(2)《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隆重而丰富的宴会场面,反衬了诗人悲愤、失望的情绪。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将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得出“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使得齐王心悦诚服地采纳了他的谏言,广开言路,修明政治,最终取得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成效。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感 遇①
陈子昂
苍苍丁零②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③何摧④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漠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注)①公元686年,陈子昂参与边境平乱,而有此诗。②丁零:古代少数民族,曾属匈奴,唐时称回纥。③亭堠:边境守望的堡垒。④摧兀:险峻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联写无论多么险峻的城堡,如果守帅无能,也只是徒有虚设。
B.第三至第六联描写了险峻的亭缑,惨死的士兵,漫天的黄沙及西垂的落日,营造了一种阴沉、凄凉的意境,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C.诗歌最后两联使用虚实结合手法,抒发了诗人内心无比心痛,表达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D.诗人描写了边地荒凉悲惨的景象,抨击了边塞空虚、将士遗孤得不到体恤的弊政。
【2】请简要概括本诗的语言特色,并举例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以徭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夫君位为相国,功第一,可复加哉?然君初入关中,得百姓心,十馀年矣,皆附君,常复孶孶得民和。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货以自污,上心乃安。”於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相国因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原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乃为请吾苑!”乃下相国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於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高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高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摘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红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B.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C.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D.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相国为上在军/乃拊循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军/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借指平民,后也以布衣称做官后归隐的人。
B.贾人指商人,古时也指官府掌管采购物品的人员。“委身为贾人妇”中贾人即商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D.持节,节代表皇帝的身分,凡持节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行使权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做沛主吏掾时,多次在刑狱之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以吏卒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吏卒们都送份子钱三百,萧何独自送了五百。
B.萧何从谏如流,韬光养晦,自污其名。当门客劝说他声名过盛,民望太高,离灭族不远时,他能及时听取建议,自污名节,受到了刘邦的认可。
C.萧何心系天下,为民请命,不怕牢狱之灾。因为为百姓争取上林苑的空闲土地,于是被刘邦以欺君罔上、不为皇帝分过的罪名把他交给廷尉,用镣铐拘禁了他。
D.萧何先后辅助两代皇帝都能精忠为国、尽心尽责。在他病危之际,惠帝向他询问曹参可不可以替代他为相时,他认为曹参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原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禽兽食。
(2)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
【5】刘邦说他之所以对萧何“拘而又放”是想让百姓知道自己的过错,如何理解他这种想法?请简要说明。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任何值得一做的事,都是值得做好的事。
也有人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如:不值得热爱,不值得付出,不值得珍视……
还有人认为:值不值得取决于认知。只有认识到得失,并切实的感受到得失才能更加有效的认识到值不值得。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