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胡杨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近几年来,地处偏远、发展迟滞的少数民族地区,利用自身在资源、生态、丈化等方面   的条件,步入了经济发展   。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更是把地处经济发展神经末梢的民族地区推到了开放开发的前沿和   的位置。

    A. 独一无二 快车道 枢纽   B. 得天独厚 快车道 中枢

    C. 独一无二 主干道 中枢   D. 得天独厚 主干道 枢纽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著名学者钱钟书没有自恃才高而目空一切,德学双馨的风范令人肃然起敬。

    B. 秦汉的统一,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实际的利益,这些利益使中国成为东方强国。

    C. 贾平凹是当代的一位多产的作家,以小说创作为主,偶然也写一些诗歌杂文。

    D. 关于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备案管理的问题,可以参考下列文献资料。

  •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孰谓方氏无人哉?可以活其命矣 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

    B.余少好书,老而弥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

    C.爱《左氏春秋》,吟常为口实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

    D.以鼎儒生,不边事 谁会计,能为文收债于薛者乎?

  • 4、清代《四库全书》分古书为经史子集四部,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传》以鲁史为中心,编年记事,故列于史部。

    B. 屈原作品收录于《楚辞》,故《渔父》须查集部。

    C. 《道德经》为道家最重要的经典,可在经部查阅。

    D. 孟子为先秦诸子之一,故《孟子》一书列于子部。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科技飞速发展,全球化日益频繁,人们的交往日趋便捷,整个社会的变革速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

    B. 近年来,高校招生多以“男神”“女神”为宣传点,有人尽管质疑这种方式,但在另外一些人看来,这种宣传方式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具有更好的宣传效果,值得肯定。

    C. 延长售票期的新举措有力地打击了“黄牛”,方便了铁路部门的统筹调配,加深了乘客的购票乘车体验,深受广大乘客所拥护。

    D. 台湾地区地方公职人员选举结果11月29日揭晓,国台办发言人表示,希望两岸同胞珍惜两岸关系来之不易的成果,共同维护并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近代以来,西风东渐。五四以后,西风狂飙。随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进一步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中国的传统礼教自然成了众矢之的。礼教从古代文化价值体系的高处跌落下来,变成抬不起头的概念。时至今日,一提到礼教,似乎就意味着封建、腐朽、落后、不平等,是束缚人、摧残人的坏东西,唯恐避之不及;但说起礼仪,人们却并不反感。

    礼仪源自典籍《仪礼》——儒家十三经之一,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礼教,其原义就是礼仪的教育。然而,在今天的汉语语义场中,礼仪仍是一个正面、光辉的词语,而礼教则成了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礼教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造成了今天国人在传承古代礼仪教育时的尴尬。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以礼乐教化人心本来是礼教的核心内容,自现代以来,却长期无法名正言顺。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这里的小学教育,其主要内容就是礼教,也就是学习在家里和社会的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比如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

    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编写了一本浅易的韵文读物——《弟子规》。这本久已不闻的小册子,近几年重新兴起,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它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议。

    斥之者以为它所宣扬的是愚忠愚孝的腐朽礼教,这泛起的沉渣必将毒害儿童的健康成长。比如,从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里只有子女单方面对父母的义务,没有父母对子女的责任。这太不公平!

    看来,反对者们恐怕存在一个很重要的误解。在古代,中国人一般都是把人纳入到一个关系网络中来考量的。因此,一个男子的身份可以同时是儿子、父亲、丈夫、领导、下属和朋友。若强调这位男子作为儿子的义务,并不涉及什么平等不平等的问题。另外,就父慈子孝的伦理要求而言,对成人的要求其实比小孩子高得多。

    很多人都认为,受传统礼教的影响,中国孩子至今仍接受着既多又严的规矩和纪律的教育,丧失了自由之个性;西方则没有礼教,孩子们没有束缚,比较自由任性。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在阶层相对固化的西方,礼不下庶人,贫民阶层在礼仪和规则的教育上确实比较随意;但精英阶层的孩子都必须接受非常正规而严格的训练。无论是在知识能力的学习上,还是在礼仪规范的训练上,英美那些优质私立中小学的要求都远远高于贫民区的公立中小学。为培养出懂礼仪、有修养的绅士或淑女,英国的不少私立中小学甚至现在仍保留着传统的体罚制度。

    今天,我们重新重视传统的礼教,当然不是要复古几千年前的礼仪规范。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礼的具体内容,总是要与时俱进,跟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但是,礼所蕴涵的精神实质——“对他人的尊重,则是普遍和永恒的。

    节选自2016年08月06日《光明日报》钱翰的文章,略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四以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开始进一步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中国的传统礼教因此广受批判。

    B.今天国人在传承古代礼仪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礼教早已成为人们避之不及的沉渣

    C.礼教的本义就是礼仪的教育,其核心内容是以礼乐教化人心,但近现代以来,却逐渐被国人误解,成了束缚人、摧残人的坏东西。

    D.作者认为,朱熹所说的小学教育,其主要内容就是礼教,即教会学生在家里和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基本礼仪。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教不应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作者有为礼教正名之意。名正言顺,有利于今天的国人更好地传承我国古代的礼仪教育。

    B.《弟子规》是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编写出来的一本韵文读物。

    C.在中国,古人一般会把人纳入到一个关系网络中来考量,当强调某人作为某一身份的义务时,并不涉及什么平等不平等的问题。

    D.今天,我们重新重视传统的礼教,不是要复古几千年前的礼仪规范,但礼教的内容应以传统经典为凭借,并兼顾中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仪源自儒家十三经之一的《仪礼》,与礼教的境遇大不相同,至今仍是一个正面、光辉的词语,毫无封建、腐朽、落后、不平等等令人反感的因素。

    B.近几年,《弟子规》重新兴起,但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议,有人认为此书宣扬愚忠愚孝,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害无益。

    C.实际上,西方精英阶层十分重视礼仪和规则方面的教育,他们的孩子必须得接受非常正规而严格的训练,但贫民阶层对礼仪和规则的教育却显得比较随意。

    D.虽然礼的具体内容在不同时代和社会里会有所不同,但是礼的精神实质——对他人的尊重——是一致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1)蒹葭苍苍,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_____________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3)可堪孤馆闭春寒,___________。(秦观《踏莎行》)

    (4)___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5)______________ ,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_______________,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予·密州出猎》)

    (7)_______________,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

  • 8、根据语境默写

    (1)用典是古代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_______________”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______”,这两句提到的两位历史人物都是三国时期的英雄,诗人借此表达对英雄的仰幕之情。

    (2)李煜被誉为“千古词帝”,其作品情深意切,且常妙用比喻传情达意。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选取鲜活的视觉形象,传达出内心深重绵长的愁情。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作者见到曾经繁盛强大的王朝现在已经灰飞烟灭了。

    (4)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以 ,行深山巨谷中写他求学路上的艰苦情景。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说蜀地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年“__________”,可见其闭塞;后来“五丁开山”,才使“__________”,秦蜀相通。

    (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虽免于步行,但还没有达到逍遥的境界,因为他“__________”;只有做到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 ,“_________”,遨游于无穷的境域,才算逍遥。

    (3)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淳朴闲适的农村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是进亦忧,退亦忧”两句,“进亦忧”指的是:________,“退亦忧”指的是:________

    (2)在《琵琶行》中,“________”是白居易听到浔阳当地音乐时的感受;而“________”一句,则写出了他当夜听到琵琶声时的感受。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仰之弥高,______________。瞻之在前,______________(《论语》)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4)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5)泻水置平地,___________。人生亦有命,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

    陆游

    早岁入皇州,尊酒相逢尽胜流。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

    蓬峤偶重游,不待人嘲我自羞。看镜倚楼俱已矣,扁舟,月笛烟蓑万事休。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自己年轻时就到京城,举杯对饮的都是名流雅士。表现青春年少时的胸襟抱负。

    B.三十年来像梦-样,一个“梦”字,写出了作者对岁月易逝、世事无常等无尽的慨叹。

    C.故地重游,不待人嘲,已自感羞愧,写出作者年老体衰、事业无成、愁苦不堪的形象。

    D.圆月之下,一叶扁舟,一曲笛声,一蓑烟雨,意境宁静淡远,表现作者厌倦官场的心境。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加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琛,字国宝,会稽山阴人也。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乃补王国侍郎,俄兼太学博士,稍迁中卫参军事、尚书通事舍人,参礼仪事。累迁通直正员郎,舍人如故。又征西鄱阳王中录事,兼尚书左丞,满岁为真。诏琛撰《新谥法》,至今施用。每见高祖,与语常移晷刻,故省中为之语曰:“上殿不下有贺雅。”琛容止都雅,故时人呼之。迁散骑常侍,参礼仪如故。

      是时,高祖任职者,皆缘饰奸谄,深害时政,琛遂启陈事条封奏曰:

       “臣荷拔擢之恩,曾不能效一职;居献纳之任,又不能荐一言。窃闻‘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明君不畜无益之臣’,臣所以当食废飧,中宵而叹息也。辄言时事,列之于后。非谓谋猷,宁云启沃。独缄胸臆,不语妻子。辞无粉饰,削槁则焚。脱得听览,试加省鉴。如不允合,亮其戆愚。

      其事曰:圣躬荷负苍生以为任,弘济四海以为心,不惮胼胝之劳,不辞癯瘦之苦,岂止日昃忘饥,夜分废寝。至于百司,莫不奏事,上息责下之嫌,下无逼上之咎,斯实道迈百王,事超千载。但斗筲之人,藻棁之子,既得伏奏帷扆,便欲诡竞求进,不说国之大体。不知当一官,处一职,贵使理其紊乱,匡其不及,心在明恕,事乃平章。但务吹毛求疵,擘肌分理,运挈瓶之智,徼分外之求,以深刻为能,以绳逐为务,迹虽似于奉公,事更成其威福。犯罪者多,巧避滋甚,旷官废职,长弊增奸,实由于此。今诚愿责其公平之效,黜其谗愚之心,则下安上谧,无侥幸之患矣。”

      书奏,高祖大怒,召主书于前,口授敕责琛曰:

    “ 卿云‘百司莫不奏事,诡竞求进’。此又是谁?何者复是诡事?今不使外人呈事,于义可否?无人废职,职可废乎?职废则人乱,人乱则国安乎?以咽废飧,此之谓也。若断呈事,谁尸其任?专委之人,云何可得?是故古人云:‘专听生奸,独任成乱。’犹二世之委赵高,元后之付王莽。呼鹿为马,卒有阎乐望夷之祸,王莽亦终移汉鼎。宜各出其事,具以奏闻。”

       琛奉敕,但谢过而已,不敢复有指斥。

    (选自《梁书·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

    B. 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

    C. 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

    D. 普通中/刺史临川王辟为祭酒从事史/琛始出都/高祖闻其学术/召见文德殿/与语悦之/谓仆射徐勉曰/琛殊有世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满岁为真,指朝廷对任命的官吏,在试用期满一年后对其进行考课,如合格,便“真除实授”。

    B. 日昃,古时人们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

    C. 藻棁,本指梁上有彩画的短柱,在文中比喻浮夸识浅的人。

    D. 口授敕,是指皇帝口授敕令、主书在一旁记录的谈话形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贺琛每次见高祖,高祖都和他站在日晷边谈话,贺琛举止文雅,因此宫禁中人这样说:“上殿不下有贺雅。”

    B. 当时高祖任用的官员,很多都是奸猾谄媚的人,这些人对时政影响很坏,贺琛于是写了奏条给高祖进谏。

    C. 为了表达对高祖的一片忠心,贺琛将上奏的内容连最亲近的家人也没有告诉,写完后将草稿也焚毁了。

    D. 高祖指责贺琛没有说到具体的人,让贺琛举实例详细上奏,贺琛知道高祖恼怒,只好认错,不敢再有指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知当一官,处一职,贵使理其紊乱,匡其不及,心在明恕,事乃平章。

    (2)无人废职,职可废乎?职废则人乱,人乱则国安乎?以咽废飧,此之谓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阿里巴巴开发的无人超市亮相杭州街头,这一新型的售卖模式很快出现在其他城市。没有了导购员,没有了收银员,传统模式的超市的这些岗位将逐渐消失。风靡全球的《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在上海的一次演讲中指出,随着人工智能不断发展,计算机和机器人将会取代人类大部分工作,绝大多数的人因此而变得无所事事,沦为一个庞大的“无用群体”。

    你如何看待人工智能与人自身面临“无用”(下岗)之间的关系?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