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办刊物难,办文学刊物更难,办文学批评刊物尤其之难,许多杂志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昨日还是大红大紫,转瞬已是明日黄花。
②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刚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③新闻媒体要宣传科学的早期教育思想,决不能不负责任地宣扬“零岁识字,三岁扫盲”,否则贻害子孙,危在旦夕。
④荀卿目睹社会变化,认为“礼治”已然失效,应以刑、法巩固君权,他的弟子韩非,更加变本加厉,惟刑名法术是尚。
⑤他发表言论时,滔滔不绝,又不容置喙,谁能劝得了他?
⑥他从文学爱好者成长为优秀作家,他的作品一直忠实记录着这个春秋鼎盛时代的发展变迁,传递出昂扬向上的中国精神。
A. ①③⑤ B. ③④⑥ C. ②④⑥ D. ①③⑥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站在村中心小学那几间破烂不堪的教室前(有两间的墙都倒塌了一半),感觉这里像是刚被敌机轰炸过。
B.从这些关于祖先的事迹中,孩子们在精神上与祖先建立了联系,找到了族群上的归属感,完成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原初确认。
C.她写博客是给自己解闷。“明天就能见到妈妈了,要是爸爸一起来多好啊!我……”她一阵心酸,写不下去了。
D.开班会时,班主任正式向全班同学宣布:学校这次征文比赛确定了两个主题:一是支持奥运,二是抗震救灾。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9月25日,深圳机场女清洁工梁丽“捡”黄金案尘埃落定,检方最终将之定性为“侵占”而非“盗窃”,并作出不起诉决定。
②既然提升中国公民旅游素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绿色旅游”这种注重修正行为习惯的休闲方式,又怎能等闲视之?
③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复杂的背景下,食品加工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合作,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双管齐下,把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④英国《金融时报》指出,中国经济增速超过了预定目标,中国经济在主动调控的背景下取得了增长,这样的成绩可圈可点。
⑤近日,一则消息被炒得沸反盈天:著名品牌赛百味、星巴克出售的食物,含有名为“偶氮甲酰胺”的食品添加剂,这种添加剂也被用于制作瑜伽垫和鞋底。
⑥台湾著名作家三毛曾言:心之何如,犹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望尘莫及。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⑤⑥
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评论家认为,余华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某种对待世界的态度,有时让人难以理解。该_______的地方他偏偏平静如水,该掩鼻而过的地方他偏偏_______地反复把玩。该悲悯的地方,他又偏偏________,把应该有的万千愁绪化为_______地扑哧一笑。
A. 心旌摇荡 饶有兴致 忍俊不禁 没心没肺
B. 心惊胆战 情有独钟 轻描淡写 无缘无故
C. 心惊胆战 饶有兴致 轻描淡写 没心没肺
D. 心旌摇荡 情有独钟 忍俊不禁 无缘无故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国航天技术民用化已经不是新鲜事,现如今已经覆盖汽车、电子通信、医疗仪器等多个民用领域,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②世界社会主义曾遭受重大挫折,西方一些人弹冠相庆,鼓噪马克思主义终结、社会主义终结、人类历史终结,以为资本主义将一统天下。
③面对被比喻为“工程师灾难”的泥灰岩,日本、意大利、土耳其等国的企业都曾折戟沉沙,而中国企业破解这道世界级难题之路也并不平坦。
④珠峰奇石寻访过程异常曲折,充满艰辛,但有惊无险,主要是有藏族同胞对汉族人民乏善可陈的热心帮助、鼎力支持和友好情谊。
⑤北京APEC峰会、杭州G20峰会盛大召开,众多国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公立医院改革、精准扶贫等政策落地,让我们的自豪感呼之欲出。
⑥“代驾碰瓷”实施者之所以能屡试不爽,顺利达到敲诈钱财的目的,是因为抓住了危险驾驶者宁愿接受敲诈也不愿意报警处理的软肋。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一个对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回顾历史,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钢笔进入中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硬笔代替了毛笔,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归于美术。识字作为必修课,书法却成为选修课。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
可见,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书法之“法”对于使用毛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尤其是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与运动,书法传统的脉搏被人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标准不断地泛化甚至是丧失。
书法不仅是写字,其深层所蕴含的,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标杆。文化不能遗传和移植,也不能复制和再生,必须从小培养,必须要不断坚持,少则几年、十几年,多则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孜孜不倦、点滴积累,耳濡目染、薪火相传,不然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
汉字对中国文化来说,是母体,是源头,是根本。书法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弘扬传统书法事业,正是弘扬中华文化最基本的因素,也是“文化安全”的保障所在。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新被呼唤,中华民族精神重新被构建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中青年书法家需要不断努力补上传统文化的精深课程,同时发挥自身的影响力,用生命凝结的书法艺术,呼唤出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全力肩负起我们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与历史使命。
【1】下列关于“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艺术,书法同绘画、音乐等纯艺术不同,它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化的标志之一。
B.中国书法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C.书法不仅是写字,还有更深层的蕴含,它是中国古人认知世界的一种睿智的方式,要想薪火相传,必须从小培养、不断坚持。
D.书法是以中国的文字为基础的艺术,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因此,书法成了中国文化的载体。
【2】下列对“书法艺术”渐趋衰落的原因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西方硬笔的进入、电脑的高度发展与普及,使文字书写渐趋淡化。
B.二十世纪战乱与运动人为地割裂了书法传统的脉搏,造成了今天书法艺术的丧失。
C.现代教育将文字、音韵、书法分割成不同的专业,阻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D.现代人对于书法若不能从小培养、不能坚持,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书法艺术。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书法作为自古以来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我们应该对其有敬畏之心。
B.书法艺术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也体现了文人的才情和学养。
C.古代人私塾读书,往往将识字、吟诵、书法合而为一,而现代教育却将其分割开来,造成了学生书法艺术的缺失。
D.传承书法艺术,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青年书法家要肩负起应该承担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长幼之节,不可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开妆镜也;绿云扰扰,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5)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入朝见威王时,巧妙地用家世来类比国事,得出的结论是“ ”。
(2)《观刈麦》中直接揭示农家生活贫困原因的句子是“ ”。
(3)《三峡》一文的开篇,再用夸张手法描写山的高峻之后,接着从侧面烘托出山高峡险的句子是“ ”。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侧面描写西北边地天气寒冷的句子是“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③《行路难》体现出李白积极进取的精神,抒发了远大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出琵琶女本不愿出场但又不得已出场的矛盾、复杂的心情。
(2)苏轼在《赤壁赋》中感叹人生短暂,羡慕大江永恒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郦道元在《三峡》中描绘山之高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中说到:有比生命更值得追求的东西,有比死亡更值得厌弃的东西,并不是只有贤者才有这样的心思,而是“______,______”。
(2)《赤壁赋》通过曹操在攻破荆州后面对大江斟酒畅饮,并“______”的描写,表现了曹操的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念奴娇·赤壁怀古》以“______”彰显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3)古代君子常佩剑,或体现威武向上精神,或表现读书报国的志向,或彰显匡时济世的情怀。请写出一句含剑的意象的诗句:______,______。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木”要“受绳”才能端直;“金”要“就砺”才能锋利。同理, 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
(2)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 “ __________ ,往往有得,__________ ”,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4)__________,许君焦、瑕,__________,君之所知也。(《烛之武退秦师》)
(5)已矣乎!_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6)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
(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8)范仲淹的《苏幕遮》中借草地的绵延感叹故乡遥远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
(9)杜甫的《蜀相》中浓墨重彩,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归园田居》)
(11)四十三年,__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2)__________,__________。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1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①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②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③之。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④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注释:①芣苢(fúyǐ):车前草。②袺:提起衣襟兜东西。③襭: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④酤:酒。
【1】下列对两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芣苢》采用重章叠句手法,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变换,这种看似单调的重叠,恰恰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B.《芣苢》中六个动词的变化,既细腻地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情载面归的劳动过程,又体现了人们劳作时的欢欣和热情。
C.《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中“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一句以对比手法写出了入用初晴宜事农桑的喜悦,
D.《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从诸孙“入村”写起,详细描绘了劳动的场景,展现出了劳动场景的热烈,令人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以及劳动的欢快。
【2】对于《芣苢》一诗,王鸿绪等《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引:“此诗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从诗歌情感这一角度来说,《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与其类同,请对此作简要阐释。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宗周,字起东,山阴人。父坡,母章氏妊五月而坡亡。既生宗周家酷贫携之育外家后以宗周大父老疾归事之析薪汲水持药糜然休孱甚母尝忧念之不置遂成疾 万历二十九年,宗周成进士。天启元年,起仪制主事。疏言:“魏进忠导皇上驰射戏剧。势将指鹿为马,生杀予夺,制国家大命。”进忠者,魏忠贤也,大怒,停宗周俸半年。累迁光禄丞、尚宝、太仆少卿,移疾归。崇祯元年冬,召为顺天府尹。辞,不许。明年九月入都,上疏曰:“陛下励精求治,宵旰扉宁。然程效太急,不免见小利而速近功,何以致唐虞之治?”帝以为迂阔,然叹其忠。未几,都城被兵,帝不视朝,章奏多留中不报。米价腾跃,请罢九门税,修贾区以处贫民,为粥以养老疾,严行保甲之法,人心稍安。为京尹,政令一新,挫豪家尤力。阉人言事辄不应,或相诟谇,宗周治事自如。武清候苍头殴诸生,宗周拯之,枷武清门外。居一载,谢病归,都人为罢市。八年七月,内阁缺人。诏所司敦趋,宗周回辞,不许。明年正月入都。时太仆缺马价,有诏愿捐者听。又议罢明年朝觐。宗周以输赀、免觐为大辱国。帝虽不悦,心善其忠。其秋,三疏请告去。归二年而京师陷。宗周徒步荷戈,诣杭州,责巡抚黄鸣骏发丧讨贼。鸣骏诚以镇静,宗周勃然。问师期,则曰:“甲仗未具。”宗周叹曰:“嗟乎,是乌足与有为哉!”乃与故给事中章正宸、熊汝霖召苏义旅。将发,而福王监国于南京,起宗周故官。明年五月,南都亡。六月,杭州亦失守。宋周方食,推案恸哭,自是遂不食。绝食二十三日。闰六月八日卒,年六十有八。
(节选自《明史·刘宗周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生宗周/家酷贫/携之育外家/后以宗周大父老/疾归事之/析薪汲水/持药糜然/体孱甚/母尝忧念之不置/遂成疾
B.既生宗周/家酷贫/携之育外家/后以宗周大父老疾/归事之/析薪汲水/持药糜然/体孱甚/母尝忧念之不置/遂成疾
C.既生宗周/家酷贫/携之育外家/后以宗周大父老疾/归事之/析薪汲水/持药糜/然体孱甚/母尝忧念之不置/遂成疾
D.既生宗周/家酷贫/携之育外家/后以宗周大父老/疾归事之/析薪汲水/持药糜/然体孱甚/母尝忧念之不置/遂成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年,原来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一年,后来也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
B.唐虞,是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唐虞之治即指禅让传贤。
C.朝觐,指古代诸侯或臣下朝见君主,其中春见称为“朝”,秋见称作“觐”。
D.监国,通常指太子留守代管国事,文中指福王正式即位之前代行处理国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宗周疾恶不阿,无畏权贵。刘宗周奏劾魏忠贤引导皇帝骑马射猎、游戏作乐,势必擅权乱国;武清侯的家奴殴打秀才,刘宗周将其鞭打后上枷示众。
B.刘宗周守正事君,直言敢谏。刘宗周上疏劝谏皇帝不要急功近利,后又认为捐输银两、停止朝见礼会有辱国体,皇帝虽然不高兴,但肯定了他的忠心。
C.刘宗周惠政恤民,深得众心。就任顺天府尹时,刘宗周因粮价飞涨请免九门税收,并施行多项惠民政策;居官一年后告病归乡时,京城百姓为此罢市。
D.刘宗周赤心报国,尽忠殉节。京师陷落,刘宗周扛着矛戈前往杭州,后与熊汝霖等招募义军准备征伐;杭州沦陷后,刘宗周推案大哭,最终绝食殉国。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详成现代汉语。
(1)未几,都城被兵,帝不视朝,章奏多留中不报。
(2)阉人言事辄不应,或相诟谇,宗周治事自如。
【5】对于刘宗周有关出兵时间的询问,黄鸣骏作何回应?刘宗周又作何感叹?请简要说明。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外媒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近日由阿里巴巴健康主办的网络研讨会上说,他已经注射了一种实验型新冠病毒疫苗。高福说,他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为了向人们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高福说:“很多人都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持怀疑态度。作为一名科学家,你必须勇敢……如果我们自己连疫苗都没有接种。我们怎么能说服全世界所有人接种疫苗呢?”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一名高三学生的身份给高福写一封信,表达你对高福注射新冠疫苗的认识和感悟。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