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民族的摇篮是:( )
A.黑龙江流域 B.松花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国城市网盟各成员单位深入挖掘并展示各地 的先进人物,在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爱心浪潮,让爱心温暖了中国大地。
②精神文明建设一般号召容易、深入下去难,形成声势容易、收到实效难,因此必须大兴 之风,倡导勤俭办事、扎实做事、文明办事的观念,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
③我喜爱青衣的凤头绣鞋,绿裙衩里露出的红里子;我喜爱花旦的兰花指、甩水袖、水上漂样的小碎步,以及_______、缠绵悱恻的唱腔。
A.感人至深 求真务实 不瘟不火
B.感同身受 求真务实 不温不火
C.感同身受 实事求是 不瘟不火
D.感人至深 实事求是 不温不火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真正的知识分子需要有彻底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_______________。人们在这样的权威面前低下头颅,开始怀疑自己的思想能力时,镣铐便丁当作响——精神奴隶出现了。
①苏格拉底说,我们知道的全部,就是我们什么也不知道
②世间总有些自以为是的人,认为所有的人必须从他那里接受思想
③怀疑,意味着我们要开始探求
④真正的思想者就从这里出现
⑤怀疑,意味着我们要开始思考
⑥怀疑一切并非意味着否定一切
A. ④⑤③⑥①② B. ⑥⑤③①④② C. ⑥②①⑤③④ D. ②①④⑥⑤③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①陕西省政府重视和支持各部门之间开展土地 防治的战略协商。
②有时候我们之所以活得累,____是因为放不下面子来做人。
③十二年前,有“黄金搭档”之称的偶像明星李冰冰和任泉 ,双双荣膺“天王天后”称号。
④范玉顺教授提醒企业在采用新技术时,切忌____。
A.蜕化 往往 比肩继踵 旧瓶装新酒
B.退化 常常 比翼齐飞 旧瓶装新酒
C.蜕化 常常 比肩继踵 穿新鞋走老路
D.退化 往往 比翼齐飞 穿新鞋走老路
5、指事是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下面哪项不是指事字( )
A.刃
B.上
C.日
D.末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
梁衡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栋房子里召开,但很快就被巡捕监视上了。不得已,立即休会转移。代表之一李达,他的夫人王会悟是嘉兴人,是她提议到这里来开会。8月1日,王会悟、李达、毛泽东先从上海来到嘉兴,租好了旅馆,就出来选“会场”。他们登上南湖湖心岛上的烟雨楼,见四周烟雨茫茫,水面上冷冷清清地漂着几只游船,不觉灵机一动,就租它一只船来当“会场”。当时还计划好游船停泊的位置,在楼的东北方向,既不靠岸,也不傍岛,就在水中来回漂荡。第二天,其余代表分散行动,从上海来到南湖,来到这只小船上。下午,通过了最后两个文件,中国共产党就这样诞生了,于是党的肌体里就有了船的基因,党的活动就再也离不开船。
宋人潘阆有一首写大潮中行船的名词:“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共产党就是敢立于涛头的弄潮儿。一大之后,毛泽东一出南湖便买船西行湖南,组织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他振臂一呼,发动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这时全国正处在白色恐怖之中,许多人不知革命希望在何方。他挺立井冈之巅大声说道: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这时,周恩来也领导了南昌起义,兵败后南下广州,只靠一只小木船,深夜里偷渡香港,又转道上海,再埋火种。谁曾想到,惊涛骇浪中,那只小木船上坐着的就是未来共和国的总理。蒋介石曾希望借中国大地上的江河阻灭革命,但革命队伍却一次次地利用木船突围决胜。天险大渡河曾毁灭了石达开的10万大军,但是当蒋介石围追红军于此,只见到远去的船影和岸边的草鞋。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东渡黄河,问鼎北平。而东渡黄河靠的还是老艄公摇的一条木船,船仍然不大,以至于连毛泽东心爱的白马也没能装上。中国革命的整个司令部就这样在一条木船上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不久就有百万雄师乘着帆船过大江,解放全中国。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们喜欢说他们是马上得天下,中国共产党真正是船上得天下。是船上生,浪里走而夺得天下的啊。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第一个为革命牺牲的是邓恩铭,这位从贵州南部大山中走出来的水族革命家,在山东从事工人运动,两次被捕,1931年被杀害。接着是何叔衡,红军长征后,他在一次突围中,为不连累同志跳崖而死。以后脱党的有刘仁静,叛党的有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毛泽东则成了党最长期的领袖。12个人中只有董必武再回过故地。毛泽东1958年到杭州时,专列经过南湖,他急令停车,在路边凝望南湖足有40分钟。想伟人当时胸中涛翻云涌,其思何如。
历史上第一个以舟水关系而喻治国驭世者,大概是荀子,后来魏征也把这个比喻说给唐太宗。他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当我们这只小船航行到第24个年头,时在1945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开过七大,胜利在即,将掌天下。民主人士黄炎培赴延安,与毛泽东有一次著名的谈话。黄问,如何能逃出新政权“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毛泽东答:“靠民主,靠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我们打造出一只共和国的大船。后来,红船航行到第71个年头,1992年,邓小平南巡再指航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扬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帆,又一次勇敢地冲上浪尖。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伟大的、成熟的党。
南湖边上现在还停着这只小小的木船,烟消雨停,山明水静。游人走过,悄悄地向它行着注目礼。这已经是一种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从贫无寸土,漂泊水上,到神州万里,江山红遍。党在船上,船行水上,不惧风浪,不忘忧患,顺乎潮流,再登彼岸。
(有删节)
文本二:
我喜欢梁衡散文,不仅仅因为他能巧夺天工般地驾驭语言,还因为他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立意,及其营造的意境和境界,读者可以在美的享受中与他的思想一起共鸣,这是梁衡散文震撼力和感染力之所在。
过去,教科书常言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表现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材料组织、谋篇布局可以比较自由,只要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即是一篇好散文。梁衡却不这么认为,他的观点是:散文既然是一种艺术,就必须符合美的要求,在文章组织中要讲究描写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所谓描写之美,就是“作者能将要说的事物客观地、清楚地写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要求如实,不走样,能显示事物本来的美”;所谓意境之美,就是“作者在对某事物的描写或某种思想的表达中能产生一种美的氛围、意境,将读者引到一个美的精神境界”;所谓哲理之美,就是“作者在对客观事物作了描述,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并感染了读者后,又进一步升华到一种哲理思想上,并理出一种新理念,创造出一些警句哲言,将其‘定格’下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进行创作实践的。
(摘编自张维佳《梁衡散文的意境和境界》)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当今世界最大执政党诞生于一只小船上,一方面是机缘巧合,另一方面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B.毛泽东1958年到杭州时,专列经过南湖,他急令停车,在路边凝望南湖足有40分钟,面对党的发源地,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C.文章以时间为序,先后勾勒出不同时期“船”的文化形象,深情回顾了党的发展史,讴歌了革命伟业,展望了党的锦绣未来。
D.在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上,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于是党的肌体里就有了船的基因,党的活动就再也离不开船。
【2】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梁衡的这篇散文被誉为“红色散文”,同属于“红色经典”的还有《红旗谱》《创业史》《红岩》《青春之歌》《骆驼祥子》等。
B.弄潮儿本指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年轻人,现比喻站在时代前列敢闯敢干的人。
C.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到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荀子《劝学》中的“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说的也是这个观点。
D.梁衡对“形散而神不散”的说法完全持否定态度,认为散文属于艺术,定要符合美的要求,对审美的追求才是散文的核心任务。
【3】简要分析文本一中“船”的含义。
【4】如欲以“散文三重美”为题为《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写一则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
7、补写下面句子:
① , 。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琵琶行》)。
②《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子是: , 。
③《送东阳马生序》中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 , 。
8、背诵默写
(1)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3)渔舟唱晚,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开琼筵以坐花,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5)杜甫在《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派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从师的例子证明了“ ______”的观点,而郯子等人道德学问不如孔子又与后文“____”的观点相照应。
(2)苏轼被贬黄州时多次畅游赤壁“回忆英雄”。在《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执长矛吟咏的句子是“_____”,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的儒者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古蜀国历史久远,详情难知,而今天三星堆遗址的开发,渐渐揭开了古蜀国文明的面纱。
10、名句名篇默写
(1)《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男子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飞来峰》中富于哲理,借景抒情,表达自己锐意改革的远大政治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11、默写
(1)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凌万顷之茫然。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借用周围船客的安静来侧面烘托琵琶女精湛技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士大夫这类人耻于从师,以身份地位高低为借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鹃鸟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请写出两个带有“杜鹃”悲凉意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魏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面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少无适俗韵,韵:气质、情致。
B.榆柳荫后檐,荫:树荫。
C.依依墟里烟,墟里:村落。
D.复得返自然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2】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3】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却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14、阅读下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遊。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时矫首而遐观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景翳翳以将入
A. 景色 B. 大 C. 情况 D. 日光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善万物之得时
A. 好的 B. 羡慕 C. 善良 D. 擅长
【4】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云无心以出岫 引壶觞以自酌
B. 悟已往之不谏 不知东方之既白
C. 复驾言兮焉求 而人之所罕至焉
D. 知来者之可追 客有吹洞箫者
【5】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B.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C.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D.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6】请分析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传达出的作者的情感特征。
(1)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2)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7】有人认为陶渊明在文中以乐写悲,你是否认同这一看法,请加以阐述。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逢青年节,不少演讲都在礼赞新时代的青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青年的风貌塑造着未来面貌。我们的生活中,许多青年用智慧的、创造的、实干的、革新的、担当的姿态,播下一颗颗执着奋进、创新包容、开放多元的种子,绽放出朵朵绚丽的青春之花。
每逢儿童节,大朋友比小朋友更热闹,“宝宝想过儿童节”“宝宝不说话,乖乖等礼物”等斗图刷屏网络。“佛系青年”、“巨婴”(已经成年但心智极不成熟的人)成为我国的年度流行语,现实里青年“啃老”的现象也普遍存在……
以上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