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历史表明,科学上任何重大的突破都不可能是轻而易举的。
B.南极的冰天雪地,让他们感到一种毛骨悚然的单调。
C.扎西老师上课风趣幽默,讲起知识点来惟妙惟肖,让人捧腹。
D.同学们自出心裁地装扮了教室,使教室非常漂亮,充满了节日氛围。
2、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似) 距关,毋内诸侯(接纳)
B. 可怜体无比(同情)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余)
C.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没有人)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调动官职)
D. 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更加)
3、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王羲之,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B.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离骚”的含义,有的说是“离愁”,有的说是“遭忧”,还有的说是楚地的古乐曲名。
C. “乐府双璧”指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木兰诗》 ,后人把《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及唐代韦庄的纪实性叙事诗《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D.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在文章上,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坛上,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赶在“五一”之前推出《实习攻略》,是希望这本小册子能对即将实习的同学带来更大的帮助,余下手册日前正在制作当中,将于今年9、10月陆续发放。
B. 《生肖日历:2017锦鸡吉祥》一书,用多元的形式展示了鸡的各种形象,丰富了关于鸡及其相关文化的认知,是一部具体而微的以鸡为主角的百科全书。
C. 鲍勃迪伦的回忆录《像一块滚石》出版后,获得了如潮的好评,有评论家甚至把迪伦的作品和莎士比亚、威廉布莱克、艾略特的作品等量齐观。
D. 专业影评机构表示,如果这一次《你的名字》真能如预测取得发8亿票房成绩,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日本动画电影接踵而至地来到中国。
5、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今时代,许多人学艺不精,缺少刻苦钻研、务实上进的精神,以浮躁的心态对待工作,鲁鱼亥豕的低级错误经常发生。
②今年“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的发言少了穿靴戴帽的套话,多了实实在在的内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③我跟他认识也有几十年了,但除了见面点头,几句寒暄,就没有别的,因此至今还是白头如新。
④某些管理机构缺乏“大数据思维”,以邻为壑,不与相关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公共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改变这种情况。
⑤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南京市做出暂停与名古屋官方交往的决定。
⑥孝心不会因时代而改变的,冬温夏凊的本质,出自孝心。子女行孝,随时皆可,给父母一杯水,也是在行孝道,不必等到不用做工养家时,才来行孝道。
A. ②③⑥ B. ①④⑤ C. ①②⑥ D. ①③⑤
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渭水遇
作者:苏沧桑
后来,我在地图上找过那条小河的名字,没有找到。再后来,我问到了那条小河的名字叫“大南川”。它来自群山,清澈而湍急,在甘肃渭源县罗家磨村与212国道甘川段之间奋力跃动,像一个踽踽独行的少年。
从海拔3000米的高处下来,路过罗家磨村,我遇见了大南川河,遇见了河边的一幅画。
她毛衣的大红色彩,在绿水青山间显得有点突兀,仔细看,又觉得好看。她坐在高出河滩十米、石块垒砌成的路基上,低头在绣着什么,土红色的皮肤,花白的头发梳成两条小辫子挂在胸前。我站在河滩上仰望她,看到了她身后的蓝天,杨树,已经枯萎的一丛丛党参,低矮的砖房,砖房前趴着一辆灰扑扑的蓝色轿车。她静静地坐着,身旁呼啸而过一辆辆急转弯的车。她那么土,那么静,公路那么新,车那么快,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
她的手里是一只鞋垫,绣的是一幅熊猫竹子图,粉色底,绿色竹子,黑白熊猫,上面还有一个“乐”字。我由衷地说,你绣得真好看啊,是你自己画的吗?
通过不太通顺的交谈,我得知她从小在这里长大,从来没有走出去过。公路对面的砖瓦房,是他们的家,颜色暗的,是老房子,颜色亮的,是新盖的,屋檐的每个角都嵌着一个“福”字,小轿车是邻居家的。他们家有十几亩地,种庄稼,也种党参之类的药材。收入不算高,但日子越来越好了。她的儿子盖房子时摔下来没了,女儿嫁到了外面,她和老伴带着十二岁的孙子,一心把他培养好,送到县城里读书。她说这些时一直笑着,露出好像还没发育完整的小小的短短的牙齿。
她的老伴和两个老邻居也穿过马路走过来。他们问我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在城里看到了什么好看的,眼神里充满真诚的好奇。于是,在午后的昏昏欲睡里,我向他们描述了我刚刚看到的渭源。
我在八米高的秦长城上,看到了绵延不绝、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梯田,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壮观的田野。积淀着厚重而灿烂文明的渭水流域上,最古老的长城蜿蜒起伏,每隔一里有一小烽燧,每隔十里有一大烽燧。此刻,我没有看到烽烟,碧蓝的天空下,麦子和油菜籽丰收在望,一个农人在长城下的梯田里,将一大捆油菜秆收拢,驮下山去。我们跟随他来到山下,在一个巨大的广场上看到了一千个甚至更多的碌碡,像在炫耀它们曾经经历的一场场丰收。而在关于粮食的陈列馆里,我拍下了一张张不忍卒读的老照片,饥荒年代饿得皮包骨,甚至活活饿死的人。不忍看,又一张张删去。事实上,它们像石碾子一样,在我心里来回碾压,碾出了道道血痕。我摸着比南方大好几倍的粮车,闻到把手的皱褶之间残留的粮食的香味,紧皱的心才渐渐舒展。
在渭水的源头鸟鼠山,我被另一种异香牵住了脚步,那是一大片我从未见过的紫红色花朵,散发着童年记忆里的香味。我的童年记忆里没有富贵的花,没有牡丹芍药玫瑰,只有野花。我一个人在花丛边坐了很久,这野花的香,多么微小,此刻于我,是最母性的,最故乡的,如同渭水之源,弹丸之地流出的三股清泉,绽放出一条渭河,汇入滔滔黄河,绽放出华夏璀璨的文明之花。
坐在罗家磨村口的河滩上,我和四个老人交流着互相听不太懂的话,晕乎乎的我根本不知道向他们描述了一些什么样的画面,有无夸张,或者虚构。
在我陷入某一段回忆时,她突然站起来,说,我家里有绣好的鞋垫,我送你,我送你。她转身就往马路对面走。
我继续向她的丈夫和两个老邻居描述我刚去过的渭源县城,它和很多我走过的县城很像,甚至与我东海之滨的老家很像,很古老,也很鲜亮,热气腾腾的。不一样的是食物。这里有我最爱吃的土豆,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土豆,无愧于“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的称号,圆圆的匀称的土豆种子,被高科技工厂里的人们当成孩子般精心培育。这里有我最爱闻的当归,母亲常用来煲羊肉汤给我们养胃,煲出来的汤带着一点点甜。这里到处都是党参、贝母、柴胡、甘草等药材,我想,在某地的某一家店铺里,一定摆有代替他们走出大山的党参。
我最忘不了的,是深夜在回民朋友家里吃羊肉、看星空。一路泥泞抵达一个山谷深处时,快夜里十点了,又饿又累,炕桌上的油饼、馒头、凉拌菜、酥油茶什么的很快落肚,主人提醒我们别吃那么快,还有更好吃的。然后,老人和孩子们轮番端上热气腾腾的手抓羊肉、泥状的羊肉筏子等等。坐在炕上吃累了,就站起来吃,吃饱了就爬下炕,到院子里看星空。微微的高原反应让我产生轻微的眩晕,渭源,真像一个世外桃源啊,看到的、吃到的、喝到的,以及遇到的人,都有着泥土的气质,那么实在,那么淳厚,然而又让人感觉这里离天空特别近,离世界特别远,多么奇怪。
他们听我语无伦次的描绘,并不惊奇,只是呵呵呵笑。我想,我其实是描述给自己听的。
一双粉红色的鞋垫,递到了我面前,是她自己画的牡丹样子,花了三天才绣好。河滩那一边,同伴们在招呼着上车出发了。
我说怎么办呢,我什么都没有带,包也在车上,我拿什么送你呢?
她咧开嘴,露出一口小碎牙,笑道,哎呀呀,不要不要,是我要送你的。
我的心泛起当归汤落肚般浓浓的暖意。她为什么送我呢?只因为我是远方的客人,和她闲聊了几句,赞美了她?还是与生俱来的淳朴热情?
匆匆说了再见,应该永远不会再见了。回到车上,下意识地将手伸进包里,迅速抽出一张一百元,下车朝他们飞奔过去。
她不收,我塞到她衣兜里,她掏出来硬塞给我。我说这是我的一点点心意,你买鞋垫坯子也要花钱的呀。塞她老伴手里,也将纸币一次次塞回我手里。这一次,我将钱一把塞到她衣兜里,转身就跑。她追了几步,哇啦哇啦在我身后叫,脸上是笑着的,露着小小的短短的牙齿,红红的脸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像一个少女。
回到车上,当地朋友说,在这里,谈恋爱时,姑娘都会送小伙鞋垫。女人们一辈子都乐意给心爱的人做鞋垫。
他们一生拥抱土地,拥抱苦难,拥抱自己,也毫无防备地拥抱外面的世界,对未知的世界充满莫名的热爱。每一个人于世界,都是一粒尘埃,就像人类于宇宙。是什么支撑我们努力活着?唯有爱。她从未走出过大山,但爱在她生命里的比重,一点都不比我们的少,即使对素昧平生的外人也毫不吝啬。他们脸上永远是生动的而非麻木的表情,随时准备笑,准备问候,或回应问候。
后来,我一回想起“渭源”这个地名,就会想起一条清澈而湍急的小河,眼前就会浮现一幅幅有关她的画面:她将汗水和豌豆种子一起撒进土里;她扎着小辫扛着锄头去收割党参;她揭开锅盖,新麦馍馍的热气打湿了她短短的睫毛;她穿着大红毛衣,坐在石块垒成的路基上,一针一线地绣着老伴的粉色鞋垫。多么土气,多么美好。
【1】作者向罗家磨村的村民讲他看到的渭源,描述了哪些内容?请分条概括。
【2】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3】请探究文章的思想情感意蕴。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赤壁赋》
(2)人生如梦,__________ 。《念奴娇 赤壁怀古》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强调教师职责的句子是“__,______。”
(4)杜甫《春望》中表达诗人战乱中思念离散亲人、急切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回忆年幼时与男子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用眼前的落叶与江水表达人生苦短、时光易逝,失意伤感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泊秦淮》中,通过抨击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的生活,表达自己忧患意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行路难(其一)》中体现李白积极进取的精神,抒发其远大志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写出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行路难》中,借用姜子牙和伊尹的典故,表明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告诫人们如果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连用排比进谏“十思”,其中用“______,______”这“两思”告诫君王要善始善终,虚心接受他人意见。
(2)苏洵在《六国论》中感叹韩、楚、魏三个诸侯国灭亡自在情理之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3)苏轼将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引用到《赤壁赋》中,使之意蕴更为丰富。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杜甫的《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前文对秋天萧瑟景物的描写转为对羁旅之愁和孤病之态的描摹。
(3)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悲伤感人,以“_________,_________”写箫声能使深谷里的蛟龙为之起舞,使孤舟中的寡妇听了落泪,从侧面写了箫声的魅力。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元日述怀
卢照邻
筮仕①无中秩②,归耕有外臣③。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四邻。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注】①筮仕:将出外做官,先占卜吉凶。②中秩:中等官位。③外臣:本指他国之臣,也指隐居之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的不是一般的仕途无望、归隐田居,而是诗人对于自身命运的认识与感慨。
B.鲜花迎来的不是小山村的春天,而是整个大唐的春天,此句尽显诗人胸襟与气魄。
C.“三径”运用典故写居处荒芜而内心凄凉,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的用法相近。
D.尾联卒章显志,诗人毫不掩饰地抒发了自己喜悦的心情,祝愿年年岁岁风物常新。
【2】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同样是描写元日万象更新的景象,王诗与卢诗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②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③迁知隆兴府,出为湖北转运副使,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良由州以趣办财赋为急,吏有残民害物之状,而州不敢问,县以并缘科敛为急,吏有残民害物之状,而县不敢问。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今年剿除,明年划荡,譬之木焉,日刻月削,不损则折。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④又以湖南控带二广,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乃复奏疏曰:“军政之敝,统率不一,差出占破,略无已时。军人则利于优闲窠坐,奔走公门,苟图衣食,以故教阅废弛,逃亡者不追,冒名者不举。平居则奸民无所忌惮,缓急则卒伍不堪征行。至调大军,千里讨捕,胜负未决,伤威损重,为害非细。乞依广东摧锋、荆南神劲、福建左翼例,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止拨属三牙、密院,专听帅臣节制调度,庶使夷獠知有军威,望风慑服。”
⑤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时虞允文当国( ) (2)草窃间作( )
【2】为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1)良由州以趣办财赋为急
A.奔赴 B.追求 C.催促 D.赶快
(2)有违法贪冒者
A.侵犯 B.贪占 C.冒充 D.盗窃
【3】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平居则奸民无所忌惮,缓急则卒伍不堪征行。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B.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C.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D.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5】结合第③段,对辛弃疾奏疏的艺术特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句式整齐
B.条理清晰
C.比喻形象
D.言辞激切
【6】以下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辛弃疾《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建议不能实行。
B.辛弃疾讨平了在湖湘地区相继爆发的农民起义后,上书陈述吏治中的弊病,皇上下诏嘉奖他。
C.湖南连接两广,与溪峒蛮獠相接,獠人的骚扰偶有发生,不只因其风俗顽悍,也是朝廷武备空虚所致。
D.皇上命辛弃疾筹建飞虎军,枢密院有人多次从中阻挠,辛弃疾尽力谋划也不能改变他们的想法。
【7】第⑤段营建飞虎军的过程不能反映出辛弃疾特点的一项是( )
A.兼人之勇
B.足智多谋
C.执着坚毅
D.雷厉风行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今,我们谈到奉献依然会想到雷锋,谈到实干依然会想到王进喜,谈到为民依然会想到焦裕禄,这足以证明一份精神财富的持久力。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精神,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民族精神。
身为中华儿女,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上,处在风云激荡的国际变化中,你对“中华精神”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