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1)蒋欣模仿金星老师的表演真是_________,让大家不时捧腹大笑。
(2)经过长时间的试验,主要问题一解决,其他问题就___________了。
(3)这部_________的艺术作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图画。
A.惟妙惟肖 不攻自破 得天独厚
B.栩栩如生 不攻自破 匠心独运
C.栩栩如生 迎刃而解 得天独厚
D.惟妙惟肖 迎刃而解 匠心独运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西方许多国家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的社会制度所带来的问题已经 ,对这一制度每一项改革都会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② 是每一个正在学习的人都应该明白的道理,节约每一分钟,珍惜每一次阅读,重视每一份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脚踏实地,稳步前行。
③所有的罪行都是由小错一步步发展而来的,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如果小错不改, ,铸成大错再来后悔就来不及了。
A. 积重难返 积沙成塔 积羽沉舟
B. 积重难返 积羽沉舟 积沙成塔
C. 积羽沉舟 积沙成塔 积重难返
D. 积羽沉舟 积重难返 积沙成塔
3、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虽好修姱以機羁兮 機羁:機,马缰绳。羁,马笼头。
B.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敲扑:刑具,长的叫“敲”,短的叫“扑”。
C. 谨庠序之教 庠序:都是学校,商(嚴)代叫庠;周代叫序。
D. 蟹六跪而二螯 跪:蟹钳。螯:蟹腿。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幼时取字,成年取名。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或尊敬,如文中“刘文静字肇仁。”
B. 高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C. 关: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如:关塞,关卡,关隘。
D. 践:文中特指皇帝登临帝位,如:践祚,践极。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弘一法师皈依佛门后,深恐掉入名利陷阱,他律己极严,自书“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偈句,其光风霁月的怀抱历历可见。
②勒索病毒全球大面积爆发,攻击各国政府、学校、医院的网络,说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绝不是危言耸听。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叙述,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诚信精神。
④张教授对网络语言不仅不赞一词,反而苛评有加。他认为这不仅无助于学生语言素养的提高,而且对汉语的规范化发展极为不利。
⑤7月21日,我们在迁西见到魏淑敏亲手写给该县党史办的回忆材料,她的父亲魏楚波毁家纾难、一心抗战的事迹让人深感震撼。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浮来一棵树
①我执拗地相信,眼前这棵银杏树与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一定有某种亲密而必然的联系。
②四十多年前,在我家楼后,挺立着一棵银杏树,四下就这一棵树,看上去孤零零的。它粗壮的树干,我们六七个小伙伴手拉手围起一个圈才能环抱住。浓荫密布的树下是我们的乐园。我们坐在爆出地面的老树根上,阳光倾泻如瀑,穿过枝叶花花点点地打在我们头上、肩上。黔南的天气说变就变,山那边还出着太阳,树这边却突然下雨了,我们慌忙向树中央靠拢,树撑开它的枝叶,像一把伞,替我们挡住雨水。春天来了,我们在树下仰着脖子,等待大孩子摘一枚枚树叶扔给我们。我们将那扇形叶子对折成小鸟,一手捏着叶,一手扯着茎,仿佛一只大雁在不停地扇动翅膀。秋风秋雨至,吹落一地黄金叶,我们拾了洗净晾干,夹在书里。一整本书,夹了一个不长的秋天,随手翻翻就到了尽头。这是一棵野树,没人管它,也没人认领它。谁都可以扛着长长的竹竿,打树上结的果,但一般没人这样做,也不值得。累累果实摩肩接踵,悬挂枝头,被风扫荡,被雨痛击,相互追赶着坠落,滚入银杏叶铺成的眠床,深深浅浅地埋入时光中,也被漫不经心的脚步带到四方。
③这棵树默默见证着我的成长,与我一同分享着一年又一年青黄相接的记忆。当我回忆起童年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由它出发,我重新找回了自己的童年。
④牢牢扎根在记忆中的这棵树,是我童年的生命树,也是我成长路上的消息树。从它开始,我钟爱上了银杏树。它高大雄伟,宠辱不惊,叶黄知秋,长寿古老,是树中的君子、智者与寿星。大概是记忆中这棵树太根深蒂固了,我总认为其他银杏树都不如它老,它以强大而顽固的气场笼罩了我。
⑤直到我看见这棵银杏树。其枝干四下横生,莽莽苍苍;树身老气横秋,褶皱密集龟裂;根系暴露蜿蜒,仰之遮天蔽日。我承认,眼前这棵树肯定比记忆中那棵树老,不仅因为它是“天下第一银杏树”,更因为它四千年通天入地所承载和记录的历史。穿过历史的烟云和尘土,我仿佛看见它密如蛛网的年轮间,盘旋着多少兴衰往事……
⑥它也是一棵野树。它从一粒果实开始,也许是随着一阵风飘浮而来,也许是顺着一场雨漂浮而下,还也许是一只鸟,不知从哪儿衔了一粒银杏果,一松口,让它落了下去……当然,想象还可以有另外一些。但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四千年前的一天,一粒银杏果落到了浮来山的山坳间,生根发芽,渐渐枝繁叶茂,根系像一只铁拳,紧紧攫住山石,任由狂风暴雨、地震海啸也撼动不了。浮来山——山也可以浮来吗?像这棵树一样,飘浮或漂浮而来。我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好名字,动感十足,禅意也浓,浮来一座山,又浮来一棵树。这棵树的生长是多么不容易呀,它要忍受和承担一棵树与生俱来的宿命,比如风摧、雨打、雷劈、霜冻、鸟啄、虫咬、火烧、斧砍……这个过程漫长而危险,它不会拔起自己躲避,只能站在原地逆来顺受,一声不吭地往下扎根,朝上和四周扩张。它幸运地躲过了一次次天灾人祸,直到它足够健壮和强大,一些宿命对它没了威胁,另一些宿命仍然如影随形。
⑦它在与身边的同伴赛跑,在年轮的跑道里跑,跑着跑着它成了浮来山上最老的树。此时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自己身边居然有这么一棵树,活过了许多代人。他们开始意识到它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是它将纵横驰骋的根系扎入包容他们生死的土地,成为土地的一部分,共同托起了他们。他们无比信赖它,虔诚地膜拜它,因为他们在它身上看见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笼统地归之于生命力。他们生病时取一片它的叶子入药煎服,逢灾时对它祭拜祈祷,没病没灾时系上一条红色福带,朝它说出自己的心事,借助它四千年的寿命,搭起与天地对话的阶梯,也听到了雄浑苍凉的回声。
⑧它是一棵长满故事的树。《左传》记载,鲁隐公八年,鲁莒两国曾在此树下会盟。它见证了两国国君笙歌弦舞、化剑为犁的情景。莒国虽小,“毋忘在莒”之典故,自春秋至西汉,犹如这棵树繁密的根系,在《管子》《吕氏春秋》《新序》等典籍中鲜活地延续,逐渐由臣子规劝君王居安思危、不可忘本,演变为普通人之间的相互告诫。而“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则有揪出罪魁祸首,不杀不足以求安宁、平民愤的意味……这些都发生在它眼皮底下,四千年不过它的四季,由绿转黄,从繁华到凋零,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它扎根于历史腹地,矗立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历二十朝代,铭记多少成败是非,洞悉多少善恶兴亡。
⑨公元495年,一个叫刘勰的莒地读书人,先后经历了丧父丧母的打击,又以一介清贫白衣,在寺院中孤苦伶仃地苦读十年。而立之年的一个夜晚,他梦见自己手捧祭器,追随孔子南行。他认为这是孔子在暗示他要有所担当,遂决心著书立说,树德建言。此后历经四个寒暑,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著述之中,终生未娶的他终于有了一生最得意的孩子——《文心雕龙》。人因文显,自此刘勰名噪一时,他也终于从寺院中走出来,做了一系列小官。正当他渴盼施展政治抱负之际,梁武帝下诏解除他的职务,敕令他重回寺院编纂经藏。两年后,完成任务的他“燔发出家”,改名慧地。从此,俗世少了一个官,寺院青灯下多了一个孤傲的身影。通往这棵银杏树的黄泥古道上,常常能够看见他鹑衣百结,飘然而过。校经楼中,晨钟暮鼓,青灯黄卷,楼外银杏树绿了黄了,经年不辍……
⑩一千五百年后,我站在这棵银杏树下,才意识到《文心雕龙》也是一棵结满累累成语、格言和警句的银杏树。这棵树氤氲着千载充沛文气,雕版着千年工笔乡愁。
我绕着这棵树走了一圈又一圈。我想能够生长如此长寿树的地方,必得吸纳天地之精华。我要围绕着它,呼吸它的气息,啜饮它的甘露。临走我还要拾一片它的落叶,我将重温我曾被它荫庇的童年和少年。归来我仍是中年,但从此,我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便与我眼前这棵银杏树,合株同心,难分彼此……
(取材于简默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累果实摩肩接踵 摩肩接踵:形容果实密集
B.树身老气横秋 老气横秋:形容年老体衰、缺乏朝气
C.化剑为犁的情景 化剑为犁:与“化干戈为玉帛”意思相近
D.自此刘勰名噪一时 名噪一时:与“声名鹊起”意思相近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追忆了夏、春、秋三个季节银杏树带给作者的不同乐趣,富有童趣与诗意。
B.第⑥段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浮来一棵树”中“浮来”的含义。
C.在浮来山“天下第一银杏树”的启迪下,刘勰决心著书立说,创作了《文心雕龙》。
D.文章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不仅使银杏树更加可亲可敬,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文章结尾说“我记忆中那棵银杏树,便与我眼前这棵银杏树,合株同心,难分彼此”。这句话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阐述。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引出“小大之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羲和驾六龙”的传说,衬托出蜀道的山高水急。
(3)《小石潭记》中的“_________”一句,从听觉的角度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小石潭的流水声:“_________”一句,从视觉的角度直接描写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
(2)《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
9、名篇名句默写。
(1)《论语·里仁》篇关于对待贤与不贤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论语·述而》篇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取意相似。
(2)《将进酒》中藐视富贵利禄又怀才不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以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摹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百姓纷纷响应的情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阿房宫栋柱之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道,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因此“________,___”,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3)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懒”一“迟”,遥相呼应,刻画女子梳妆的情态。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德行高尚却遭小人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以万物的有限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2)《出师表》中诸葛亮劝谏刘禅应当征询臣下的意见,考察并采纳正确的言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一句,借孔明的房子以引出自己的陋室;“_____________”一句,借孔子的话以表明自己安贫乐道。
13、病起荆江亭即事
黄庭坚
(其七)
文章韩杜无遗恨,草诏陆贽倾诸公。
玉堂端要真学士,须得儋州秃鬓翁。
(其八)
闭门觅句陈无已,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七起句以韩愈、杜甫的文章来衬托,点出了苏轼在诗文上的造诣。
B.其七三、四句意思是如果朝堂需要真学士,那么苏轼最合适不过。
C.其八前两句抓住两位朋友创作时的细节,刻画了他们不同的风度。
D.其八第一句写陈师道,后三句写秦观,表达了作者对两位友人有才华却不受器重,处境落魄的悲伤之情。
【2】结合(其七)全诗分析该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涟,字文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举廉吏第一,擢户科给事中,转兵科右给事中。四十八年,神宗疾,不食且半月,皇太子未得见。涟偕诸给事、御史走谒大学士方从哲,御史左光斗趣从哲问安。从哲曰:“帝讳疾。即问,左右不敢传。”涟曰:“昔文潞公问宋仁宗疾,内侍不肯言。潞公曰:‘天子起居,汝曹不令宰相知,将毋有他志,速下中书行法。’公诚日三问,不必见,亦不必上知,第令宫中知廷臣在,事自济。”越二日,从哲始率廷臣入问。及帝疾亟,太子尚踌躇宫门外。涟、光斗遣人语东宫伴读王安:“帝疾甚,不召太子,非帝意。当力请入侍,尝药视膳,薄暮始还。”太子深纳之。
八月丙午朔,光宗嗣位。越四日,不豫。都人喧言郑贵妃进美姬八人,又使中官崔文升投以利剂,帝一昼夜三四十起。是时贵妃据乾清宫,与帝所宠李选侍相结。而帝果趣礼部封贵妃为皇太后。涟遂劾崔文升用药无状,请推问之。且曰:“外廷流言,谓陛下兴居无节,侍御蛊惑。必文升籍口以掩其用药之奸,罪不容死。至贵妃封号,尤乖典常。尊以嫡母,若大行皇后何?尊以生母,若本生太后何?请亟寝前命。”疏上,越三日,帝召见大臣。众谓涟疏忤旨,必廷杖,嘱从哲为解。从哲劝涟引罪,涟抗声曰:“死即死耳,涟何罪?”及入帝温言久之数目涟语外廷毋信流言遂逐文升停封太后命再召大臣皆及涟。九月乙亥朔,昧爽,帝崩。熹宗即位。
天启二年,擢太常少卿。明年冬,拜左金都御史。又明年春,进左副都御史。是时魏忠贤已用事,群小附之,惮众正盈朝,不敢大肆。涟益与左光斗、魏大中辈激扬讽议,务植善类,抑憸邪。忠贤及其党衔次骨,遂兴汪文言狱,将罗织诸人。事虽获解,然正人势日危。涟遂抗疏劾忠贤,列其二十四大罪。忠贤初闻疏,惧甚。遂令魏广微调旨切责涟。涟愈愤,拟对仗复劾之。忠贤诇知,遏帝不御朝者三日。自是,忠贤日谋杀涟。五年,其党大理丞徐大化劾涟、光斗党同伐异,招权纳贿,命逮文言下狱鞠之。许显纯严鞠文言,使引涟纳熊廷弼贿。文言至死不承。显纯乃自为狱词,坐涟赃二万,遂逮涟。比下诏狱,显纯酷法拷讯,体无完肤。其年七月遂于夜中毙之,年五十四。
涟素贫,产入官不及千金。征赃令急,乡人竞出赀助之,下至卖菜佣亦为输助。崇祯初,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烈。
(《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二》,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入/帝温言/久之数目涟语/外廷毋信流言/遂逐文升/停封太后命/再召大臣皆及涟
B.及入/帝温言久之/数目涟语/外廷毋信流言/遂逐文升/停封太后/命再召大臣皆及涟
C.及入/帝温言久之/数目涟/语外廷毋信流言/遂逐文升/停封太后命/再召大臣皆及涟
D.及入/帝温言/久之数目涟/语外廷毋信流言/遂逐文升/停封太后/命再召大臣皆及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古代官职任免常用语。“拜”指授予官职,“擢”“进”都指提升官职,“转”则指转任、调动官职。
B.“不豫”,避讳语,天子有病称“不豫”,后也泛称尊长有疾。“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古代避讳的总原则。
C.“乙亥朔”,指乙亥初一。“乙亥”,是农历使用天干、地支进行记录年月日的一种方式;“朔”则指每月初一。
D.“崇祯”,谥号名。“神宗”“光宗”,庙号名。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庙号则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涟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他被推举为廉吏第一,因阉党陷害而被征收莫须有的赃款时,甚至连卖菜的、帮佣的下层人都为他捐助。
B.杨涟正气凛然,为后世敬仰。为弘扬正气,他和左光斗等人联合遏制阉党,虽因党同伐异之罪而入狱,含冤致死,却最终在崇祯皇帝时昭雪。
C.杨涟忠心耿耿,嫉恶如仇。面对混乱的朝政,他先后与得势的郑贵妃、魏忠贤等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粉碎贵妃阴谋,也使魏忠贤心生恐惧。
D.杨涟见识过人,敢作敢为。神宗病危,他批评方从哲没有及时作为,力主太子入朝进宫服侍皇帝;光宗时,他洞悉宫廷危机,上疏直陈其过失。
【4】翻译下面句子。
(1)涟偕诸给事、御史走谒大学士方从哲,御史左光斗趣从哲问安。从哲曰:“帝讳疾。即问,左右不敢传。”
(2)至贵妃封号,尤乖典常。尊以嫡母,若大行皇后何?尊以生母,若本生太后何?请亟寝前命。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教育部门加强了学校体育,保证开足体育课,配齐体育老师。重庆某校的学生与老师约定了“班规”。其中一条就是:请老师不要占用体育课。上海今年推出了一项新规定:跳绳将成为中考体育的可选项目。最近你所在的学校推出“每天在校运动一小时”的措施,班上有同学向学校建议取消“运动一小时”的强制锻炼。
对上述内容,你有什么样的思考和见解?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国旗下的讲话。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