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出的是a=341,那么判断框中可以是( )
(A)k<4? (B)k<5? (C)k<6? (D)k<7?
2、已知直线l、平面,“l与
相交”是“l与
至多有一个公共点”的( )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3、观察,
,
,由归纳推理得:若偶函数
是定义在
上的可导函数,记
为
的导函数,则
等于( )
A.
B.
C.
D.
4、下列函数中,最小值为2的是( )
A.
B.
C.
D.
5、如果执行如图程序框图,输入正整数N(N≥2)和实数,
,…,
,输出A,B,则( )
A.A+B为,
,…,
的和
B.为,
,…,
的算术平均数
C.A和B分别是,
,…,
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D.A和B分别是,
,…,
中最小的数和最大的数
6、下列三句话按“三段论”模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
)是三角函数:②三角函数是周期函数;③
(
)是周期函数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7、若直线与直线
平行,则实数a的值为( )
A.0
B.-1
C.1
D.-1或1
8、对于实数a,b,c,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9、首项为正数的等差数列满足
,则前
项和
中最大项为
A.
B.
C.
D.
10、在长方体中,
,则平面
截长方体的外接球所得截面圆的面积为( )
A.
B.
C.
D.
11、向杯中匀速注水时,如果杯中水面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杯子的形状为( )
A.
B.
C.
D.
12、刘徽(约公元225年—295年),魏晋期间伟大的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这可视为中国古代极限观念的佳作.割圆术的核心思想是将一个圆的内接正边形等分成
个等腰三角形如图1所示,当
变得很大时,这
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之和近似等于圆的面积,运用割圆术的思想得到
的近似值为( )
A.
B.
C.
D.
13、已知,且
,则
( )
A.4
B.3
C.2
D.1
14、已知函数是定义域为
的奇函数,且满足
,若函数
有两个零点.其中
,分别记为
,则
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15、已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
,
分别是双曲线
的左,右焦点,点
在双曲线
上,且
,则
等于
A.
B.
C.
D.
16、已知实数,
满足
,则
的最大值是______.
17、一个球与一个正三棱柱的两个底面和三个侧面都相切,若棱柱的体积为,则该正三棱柱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
18、我国西部一个地区的年降水量在下列区间内的概率如下表所示:
年降水量/mm | [ 100, 150 ) | [ 150, 200 ) | [ 200, 250 ) | [ 250, 300 ] |
概率 | 0.21 | 0.16 | 0.13 | 0. 12 |
则年降水量在 [ 200,300 ] (mm)范围内的概率是___________
19、传说中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是由“定海神针”变形得来的.这定海神针在弯形时永远保持为圆柱体,其底面半径原为且以每秒
等速率缩短,而长度以每秒
等速率增长.已知神针的底面半径只能从
缩到
为止,且知在这段变形过程中,当底面半径为
时其体积最大.假设孙悟空将神针体积最小时定形成金箍棒,则此时金箍棒的底面半径为__________
.
20、已知抛物线 的焦点坐标为
,则该抛物线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21、已知函数,则不等式
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_
22、设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记数列
的前
项和为
,若对任意的
,不等式
恒成立,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_____.
23、设x,y满足约束条件则z=2x-3y的最大值是_______.
24、圆锥的母线长为2,母线所在直线与圆锥的轴所成角为,则该圆锥的侧面积大小为____________.(结果保留
)
25、已知正项数列前
项和
满足
,且
,则
__________.
26、已知函数,在
时取得极值.
(1)求的解析式;
(2)求在区间
上的最大值.
27、已知函数.
(1)求的极大值;
(2)若在
上的最大值为28,求
的取值范围.
28、已知椭圆的一个顶点为
,且离心率为
.
(1)求椭圆C的方程;
(2)直线与椭圆C交于A、B两点,且
,求m的值.
29、已知是定义在区间
上的奇函数,且
,若
时,有
.
(1)解不等式;
(2)若对所有
恒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30、已知数列中,
,
.
(1)令,求证:数列
为等比数列;
(2)求数列和
的通项公式;
(3)为数列
的前n项和,求
.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