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初二上学期三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喜欢,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B. 《雷电颂》选自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这篇独自,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C. 《短文两篇》中的《日》和《月》选自散文集《龙狗》,作者巴金,原名李尧棠,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写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这一笔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家》《春》《秋》)。

    D. 《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海燕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

    B.《社戏》一文记叙了作者鲁迅和他儿时的伙伴阿发、双喜等一起钓虾、看戏、偷罗汉豆等有趣的故事。

    C.《诗经》为“五经”之一,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人们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D.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形容村中人和平恬静的生活,这里“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

  • 3、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门内或外对着大门用于遮蔽、装饰的墙壁,叫做照壁,也叫“照墙”“影壁”。

    B.《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D.古代的“市”是城市中划定的集中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

  • 4、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伤(zhōng)  澈(chéng) 掺(he) 绵(yán)

    B. 缈(piāo) 下(bì)   显耀(yào)  蠢(yú)

    C. (lǜ) 行(zhuì)   充(pèi)  理(shū)

    D. (sì) 刻(kē)   起(tū) 笨(zhuó)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请任选角度,赏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2)____________________。从流飘荡,任意西东。(吴均《与朱元思书》)

    (3)老骥伏枥,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6)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7)《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衬托出山势雄浑高耸,给人以壮丽绚美之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这个造反者先逃到武汉,又到南昌,参加组织著名的八一起义,这是中国红军的历史性开端。接着他去了汕头,那里的红色工人已经占领了华南这个大海港,在周恩来领导下守了十日,抵御外国炮舰和地方军阀部队的进攻。后来他又去了广州,组织著名的广州公社。

    广州公社失败后,周恩来只得转入地下活动——一直到一九三一年,他终于“闯破封锁”,到了江西和福建的苏区。他在那里担任红军总司令朱德的政委,后来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在我见到他时他仍担任这一职务。他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用步枪、机枪、铁锹对付轰炸机、坦克、装甲车,对付作为敌人后援的大城市全部财力,这一英勇的努力是为了要保住小小的苏维埃共和国,它没有海港,甚至没有盐吃,不得不用铁的意志来代替;后来他又身罹重病,九死一生,终于长征到了西北的红色新根据地。

    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这个红军的故事和参加创建红军的一个人的故事中。我暗自想,周恩来一定是个狂热分子,因此我想寻找这必有的神色。但是如果说有这种神色的话,我却没有发觉出来。他谈吐缓慢安详,深思熟虑。

    因此,周恩来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1第一次接触周恩来,斯诺对他有何印象?

    2斯诺对周恩来为他起草的旅程最初有何看法?后来如何?

    3《红星照耀中国》为什么到现在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影响力?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代密码术

    ①中国的密码术究竟始于何时?据文字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使用秘密通信的方法。如战国中后期成书的军事著作《六韬》中的《阴符》和《阴书》就记载了当时秘密通信的具体形式与方法。所谓“阴符”就是一种符节,双方事先约定好长短不一的符节各代表什么意思。所谓“阴书”就是一封竖写的完整的秘密信件或情报,拦腰截成3段,派3个人各持一段,于不同的时间、路线分别出发送给收信人。收信者收齐3段信,即可知晓全部内容。万一途中某一个送信人被截获,对方也难以解读信的全部内容。

    ②秦汉以后,在秘通中,出现了各种暗语、暗号、密诗、符号等形式,不易被外人破解;还有的将密信用蜡封或用火漆、封泥密封,以防泄密,一旦暴,即可立即察觉,采取补救措施,或成将计就计,改更策。

    ③到了宋代,密码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北宋庆历年间由枢密使曾公亮、枢密副使丁度奉诏主编的《武经总要》记载,宋代使用的一种叫作“字验”的传递情报的密码术,就是将各种情报,如请添兵、请固守、被敌围、将士叛、将领病等40项内容,用一首不含重复的字的40字诗来表示,把诗的每个字与这些情报的内容依次相对并具体搭配,编上相应的数字代号,从1至40,形成密码本。密码本只由军中主将掌握,每次使用时,可根据所需要传递情报的内容,在信中写上情报所对应的诗歌中的字。对方收到这封信后,查对密码本就能译出情报内容。这种信即使落入敌手,也不会被敌人知晓,即使送信人投降叛变,一般也无法帮助敌人破译出所传递的情报。

    ④例如通信双方选定一首五言诗。共40个字,作为解码密钥。诗文如下: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俗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⑤统兵将领根据战场形势可随时与主帅取得联络。如果敌军占据优势,无法实施进攻,统兵将领请求固守阵地时,先查出“请固守”是密码中的第19个术语,而诗中的第19个字是“阳”,然后在一封信上写上“阳”字,并在该字上盖上印章。主帅接到信后,马上可以获悉来函的意图。如果他同意’下属的意见,就重新写下这个字加盖自己的官印;如果不同意,印章就不盖在那个字上。这种通信方式既可保证随时保持联系,同时又具有极强的保密性。

    ⑥在13世纪初,“密写”也是广泛应用于情报传递的手段之一。1216年,蒙古军队围攻攻太原府,金宣抚史兼左副元帅乌古伦里派遣间谍,将用明矾水书写的密信,抄小路星夜兼程送到金国京城汴京告急,金宣宗诏发援兵,不久太原府的围困被解除,乌占伦里遂官升两级。直至近代中国,“密写”还是传递情报的常用方法之一。

    1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我国古代密码术的发展历程。

    ____________——暗语、暗号、密诗、符号等——______——________

    2第6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使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并且说说为什么采用这种说明顺序。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即使送信人投降叛变,一般也无法帮助敌人破译出所传递的情报。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如果得到一个可以变身的机会,你想变身成为历史上或者经典作品中的哪个人物?会出现在哪个地方?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请你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