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镌刻(juān) 滞留(zhì) 嶙峋(xún) 杳无消息(yǎo)
B.虬枝(qiú) 佃农(diàn) 踌躇(chú) 振聋发聩(kuì)
C.翘首(qiáo) 鲜腴(yú) 禁锢(gù) 摩肩接踵(zhǒng)
D.遏制(è) 纤维(qiān) 侵略(qīn) 殚精竭虑(dān)
2、下列对有关文学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星照耀中国》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首次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事壮举”。
B.从《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中,我们知道了恒星光谱分类的先驱者是赛奇。
C.《寂静的春天》一书被认为是环境保护主义的奠基石。
D.《意大利蟋蟀》一文,对意大利蟋蟀作了全面描写,反映了生命的悲哀。
3、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B.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C.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旁的。
D. 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泻气(xiè) 婆娑(suō) 映衬(cèn) 屏息敛声(bǐng)
B.颁发(bān) 鲜腴(yú) 上溯(shù) 振聋发溃(kuì)
C.悄然(qiāo) 桥墩(dūn) 诘责(jié) 为富不人(rén)
D.不逊(xùn) 秀硕(qí) 酷似(sì) 自出心裁 (cái)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2)参考【链接】,顺承【示例】,请补全这首诗余下两联在构成章法方面精妙之处的赏析。
【链接】
古时作诗,讲究起承转合。一首律诗一般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构成,往往遵循“起——承——转——和”的格局。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人、事、物,渲染气氛,奠定基调;颔联紧承首联,或写景,或叙事,是首联的延续和延伸;颈联,诗意转折变换,由事及人、及景,或由景及情、及理,别开生面;尾联,以议论、抒情为主,点明题旨,收束全诗。这样的构成结构,一方面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诗意的波澜;一方面首尾呼应,前后相承相续,使诗歌形成一个整体。
【示例】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单车简从去慰边,烘托孤寂的心境,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颈联由个人荣辱浮沉转向开阔壮美的境界,通过描写“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既展现塞外风光的意境雄浑,奇特壮美,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力量;一承一转,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了诗意的波澜性;
尾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诗文积累
(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4)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____________________ 。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独绝千古”。
(6)杜甫《春望》诗中颔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看到了罗切斯特先生几天前硬要我收下的一串珍珠项链,我把它留了下来,这不是我的。它属于那位已经在空中消失了的新娘。我把其余的东西打成一个包裹。钱包里还有二十先令,这是我的全部家当,我把它放进了口袋。我系好草帽,扣上披肩,拿着包裹和那双没有穿上的拖鞋,轻手轻脚地出了房间。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著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文字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2】有些人物给了主人公关爱,给了她向阳生长的力量,这些人中不包括
A.仆人贝茜
B.教师谭波尔
C.舅母里德太太
D.孤儿海伦
8、(一)
分析题
安勇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起来会更有意思些。
题目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个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回答的是班长,他是公认的好学生,成绩好,口才好,模样好,没啥不好的地方。班长说:“因为这个男人是人贩子,用这种方法抢孩子,他接过孩子,马上就会拔腿而逃。”
老师笑了笑,点点头。
第二个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一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调皮鬼摇头晃脑地说:“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同学们一阵大笑。
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略显得意地说:“你们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取得女人的信任,伺机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给出的答案。老师不太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吸引来的。老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老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老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三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那时候,每个人都在学雷锋。”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老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有删改)
【1】这篇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
【2】回答问题的学生具有共同的优点,同时暴露出怎样的不足?
【3】试分析小说中学生、年轻老师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
【4】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分析题”这个文章题目的理解。
9、请以“ 让我愉悦”为题同,写一篇作文。
要求:(l)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