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藻荇交横(xìng) 属引凄异(shǔ) 沿溯阻绝(sù) 水皆缥碧(piāo)
B. 素湍绿潭(chuǎn) 飞漱其间(sù) 与其奇者(yù) 东皋(gāo)
C. 泠泠作响(líng) 鸢飞戾天(lì) 牧人驱犊返(dú) 徙倚(xǐyǐ)
D. 千转不穷(zhuàn) 略无阙处(quē) 乘奔御风(yú) 绝巘(yǎn)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扬州鉴真路上的樱花,争相盛放,随风摇曳,缤纷浪漫,路人忍俊不禁地驻足欣赏。
B.国足在亚洲杯小组赛中八面玲珑,连胜三场,打出了球队精神,也唤回了国人信心。
C.文明的气质应该是朴素自然的,我们不能因为给别人让座了就莫衷一是,期待赞扬。
D.扬州城市规划因地制宜,很好地保护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保持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
B.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C.参加本次环城马拉松赛事的运动员大约有500人左右。
D.每到夏季,学校都会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在没有大人陪同下独自去游泳。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 不讲究韵律的文句和段落,读起来就没有抑扬顿挫、节奏和谐的美感了。
C. 这个进球来得太突然了,以至于里昂队球迷还无法反应过来,嘘声不见了,整个球场在这一秒鸦雀无声,沉默得有些诡异。
D. 设计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B.“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呼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C.“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D.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也愿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的疾苦,也体现了诗人一种博大的胸怀。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6、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曲径通幽处,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____
(3)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公墓。
(节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 _____。选段中的A是 _____,他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 _____(人名)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2)结尾“这样的思想”具体指什么?请结合原著,说说A所做的哪些事情印证了这一思想。
8、 上坡
王广军
①他的父亲在一个煤球厂做工,每天拉一辆板车挨家挨户地送煤球。马上就要高考了,父亲却累病了,他不得不回到家里。
②这天一早,母亲来到他屋里,几次欲言又止,但还是说了,你父亲感冒了,你就替他出一天工吧,有两户人家等着用煤球。他没有说话,心里感到一阵刺痛,起身去了厂里。
③他拉起板车,装上了1000块煤球,又从老板那里问了用户的地址和姓名,就上了路。地点在邻村,也就五里多路,用不了半天就可以回来了。出村时,他始终低着头,担心会遇到村里的熟人。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
④出了村,他长出了一口气。这时才感觉拉板车有点费力,路上坑坑洼洼,他需十分小心才行,因为刚出厂的煤球不结实,如果颠一下,很容易破碎。父亲就是成年累月地干着这样的活儿,才挣出了自己的学费,他突然感到深深的愧疚。
⑤进了邻村,前面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坡,他犯起难来,自己能上去吗?如果万一上不去或者再倒回来,煤球岂不全部要摔坏吗?他在坡前停了下来,张望着,很想求助路人推一下,但又不认识他们,如果人家拒绝,该是多么难堪啊!
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有些焦急起来,这样等下去不是办法,只能求人帮忙了。这时,从对面坡上走来一位上年纪的老人。他心头一阵欣喜,有年纪的人都很善良的,就求他吧。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⑦来人是他的初中老师!他清楚地记得,老师对他很好,在读初三时,他曾一度失去信心,连学都不想上了,正是老师经常找他谈心,鼓励他说,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
⑧他明显地感觉到老师已经来到了身边,尽管他低着头,肯定被老师认出了。但是,老师什么也没有问,只是说:“上吧,我帮你推。”他只好站起身,冲老师笑了一下,心底充满了感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把板车的拉带挂在肩上,运足了力气。有老师帮忙,他心里有底了。
⑨上坡到一半的时候,他明显感到了吃力,每迈一步都很费劲,但他咬着牙,憋足了劲儿,一步步艰难地爬行。他想,幸亏有老师给推着,靠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上不去的。
⑩快到坡顶的时候,坡也陡了,都有些迈不动步了,甚至板车要停下来。就听老师喊,加油!用力!拉带深深陷进他的肩膀,豆粒大的汗珠子不停地落下,他又俯低了身子,咬了咬牙,终于把坡上去了。
⑪上坡后,他先是喘了一阵子气,才稳下心神。然后,他感激地道谢:“謝谢老师!”老师很平静地对他说:“我根本没有帮你,是你自己拉上来的,我只是在车后跟着而已。”他吃惊地望着老师,老师冲他摊开双手。果然,老师的两只手上居然连一点煤灰也没有。
⑫“你能行,要相信自己!”老师对他说完这句话就走了。望着远去的背影,他反复咀嚼着老师的那句话,不由得泪眼蒙眬起来。
(摘自《润·文摘》2017年第7期)
【1】文章围绕拉煤展开叙述,根据文意,在空白处依次补充相应的内容。
母亲让儿子拉煤→_______→拉煤遇坡老师主动帮忙→________
【2】品析下列划横线的词语或句子的表达效果。
(1)可等那人走近了,他却猛地转过身并蹲下了身子,深深地埋下了头。
(2)他甚至感觉到有人想和他说话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自己,背上如针刺一般。
【3】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老师的形象。
【4】结合选文,分析标题“上坡”的含义。
9、在生活中,一定有过这样那样的事,令你激动,令你兴奋;一定有人关心过你,帮助过你。这些事或人给你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珍藏在你的心底。回忆这些往事,你会再次激动,再次兴奋,再次受到鼓舞,获得力量。现在,拿起笔来把你珍藏的记忆写出来。
请以《珍藏的记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