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的是黄河,“自康乐以来”中“康乐”指的是诗人谢灵运。
B.“烈士暮年”中“烈士”指为国捐躯的人,“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人。
C.《与朱元思书》中的“书”即书法。古代书法又称信札、尺书、尺素、书翰、书函、书柬、书简、书札等。
D.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社戏》均出自这本集子。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央视打造的一档纪录片《跟着书本去旅行》,就让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②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相辅相成的。
③节目以中小学课本或经典名著为线索,由领队带着一群中小学生寻访文中古迹,听专家细讲来龙去脉。
④通过读文、走访、纪录,书本真正的“厚”了起来。
A.①③④②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②④①③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影像 祭祀 无忧无虑 金帼英雄
B.芦苇 贿赂 浩浩荡荡 慷慨激昂
C.残酷 逻辑 大大列列 耿耿于怀
D.吆喝 呼吁 歇死底里 茅塞顿开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省图书馆开通了24小时自助式服务,平均每天接待读者约200人。
B.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C.这种从瑞士引进的花皮茄子,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味道鲜美,受到大家的喜爱。
D.李林自从告别网吧以后,爸爸妈妈的脸上终于现出久违的笑容。
5、阅读下面一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水仙子 夜雨
元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①棋未收,叹新丰②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注)①灯花:油灯余烬结成的花形;②新丰:地名,在今陕西省临潼东北。此处化用唐代名臣马周的故事,马周未登第时,曾旅宿新丰,受店主冷遇。
【1】此曲以“夜雨”为题,通篇却不见一个“雨”字,矛盾吗?为什么?
【2】全曲以“愁”字统领全文,请概述“愁”的丰富内容。
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孟子《富贵不能淫》)
(4)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____。(刘祯《赠其弟(其二)》)
(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6)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_______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
7、运用课文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次“大迁移”指的是_____。
(2)法布尔的《昆虫记》描绘了千奇百怪的各种动物,你最喜欢的一种是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攥紧文化的缰绳
①有了源头活水,才有江河湖泊的澎湃激昂;有了传统文化的注入,才有民族的繁荣昌盛。面对世代相承的华夏文明的传统文化渐渐的流逝有的甚至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哈韩”等等的其他文化蜂拥而至的现象,中华传统文化这匹骏马慢慢迷失了方向。我们要攥紧文化的缰绳,寻一条宽阔的道路驰骋沙场。
②传统节日是一种民族文化形式,其受重视的程度从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主流文化形态。记得一位哲人曾说:“一个民族的节日,便是这个民族最壮美的历史。”可以说,中国的每个节日都讲述了一个意味隽永的故事,或是彰显着金戈铁马为国尽忠的豪气,或是诉说着柔肠百转海枯石烂的情话……它能让亲朋相聚,共话巴山夜雨,自是一种氛围,一种情调;亦能聊抒思念之情,慨叹盈虚无常,自是一种寄托,一种交流。它能思接千载,折射古文明的光辉;亦可传承礼教,提升现代人的修为。可以说,传统节日已成为凝聚亿万人心的中国结。同时,也承载着中华儿女许许多多的中国梦:于“夕阳西下”同断肠人一起奔走在漫漫长路上,天涯之下,绘一首凄美的诗歌;偶有的把酒话桑麻,举家其乐融融,奏中华文化的和谐之旅。
③然而,时下洋节一天天地在中国大地上红火起来。从一开始的大家图个新鲜,看个热闹,到后来的大张旗鼓,风起云涌,大有取代传统节日之势。扫地红尘飞,才著工夫便起障;开窗日月进,能通灵窍自生明。慢慢替代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没有人攥紧中华文化的缰绳,我们文化的骏马渐渐跑远,跑偏,迷茫,失去了方向。说好的取其精华,说好的源远流长,慢慢的被人们淡忘,是否应该开始反思这一切呢?中国有了各种的节日,圣诞节,感恩节还有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还有多少人过七夕,过拗九节,盂兰盆节,我们从小一起过得那些欢乐的节日;是否有人会在某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想起我们小时候端午节的蛋套;是否在每年的2月29想起那木莲救母的典故;是否会在七夕,坐于葡萄架下想起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一年一次漫长而富有期待的团聚。
④慢慢的我们丢失了传统节日,我们的祖先以竹比喻过日子,平常的日子便如竹筒,一滑而过,而节日即是竹节,在节日的怀抱中,放松些精神,恢复些力气,精心地过这一天,感谢这一天,感谢生活,感谢生命。而如今,日历被反反复复的七日囚牢般地束缚着,以前曾经深入寻常百姓家的节日便逐渐流失。花朝节、晒衣节……这些其乐融融的节日,似乎只能在古籍中苦苦寻觅,只能在老者的脑海中渐渐沉寂。在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节日是一条重要的支流,而如今,无数支流已被现代人遗忘,被人内心的欲望分割得支离破碎。有情人眼中的花好月圆,被膨胀的物质欲望所取代,那样的有情人心中还存留几丝真挚,几丝痴迷?林语堂先生似乎说过,中国的文字时代已伴随着鲁迅等“最后”一攒文人的逝去而逝去。如今,一大批学子,为了能写出一篇美文,甚或一二佳句而绞尽脑汁,却不知华美藻饰背后的干枯与无力。可怜,可惜,那出口成章能诵能吟的文化王朝已经过去,倾情于鸟鸣山乐的悠然之气渐渐消逝于金河银海。
⑤攥紧文化的缰绳,留住那“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无奈,亦是一种幸福;留住那“金风玉露一相逢”的邂逅,自成一段佳话;留住那“清明时节雨纷纷”,便是一种寄托;留住那流觞曲水的高雅,实乃别样逍遥。
⑥先人用五千年的智慧与汗水凝聚成瑰丽的民族文化宝石,为我们构建了仰望自然、仰望生命的至高起点。而如今璀璨的宝石被金币砸得斑斑驳驳。那起点,是否已是我们的终点?请攥紧文化的缰绳,寻一条宽阔的道路驰骋沙场。
【1】文中第②段说“传统节日是一种民族文化形式,其受重视的程度从侧面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主流文化形态”,说说传统节日为什么应“受重视”?
【2】联系全文,说说“慢慢的我们丢失了传统节日”的原因。
【3】用直白的话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而如今璀璨的宝石被金币砸得斑斑驳驳。
【4】仔细品味最后一段,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9、依依翠柳,郁郁繁花……万物都被温暖照亮。在青春的旅途中,你也要被照亮,因此蓬勃向上,纵情生长。请以“被温暖照亮”为题,要求:戏剧、诗歌除外,做到中心明确、详略得当;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题目:被温暖照亮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