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严禁烟火!”“禁止踩踏草坪!”——这两句话从语气来看,属于感叹句。
B.“母亲这样地整日劳动着。”中的“劳动”是这句话的谓语,“这样地”是定语。
C.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这句话的主干是:诺贝尔奖属于评委会。
D.科普作品一般都是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说明复杂、抽象的事理,如《星星离我们有多远》介绍了很多天文知识,还穿插了一些天文发现的故事,读来妙趣横生。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不仅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战狼2》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防止大雁不再受到猎杀,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去努力。
3、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所写的习俗发生在重阳。
B.属狗的小红对着比自己小两岁的小明说:“2020年就是你的本命年啦!”
C.二十四节气中,寒露是秋天的第3个节气,原先地面上洁白晶莹的露水即将凝结成霜,寒意愈盛。
D.“拙”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A.镌(juàn)刻 由衷 深恶痛疾 屏息敛声
B.绯红 黝黑 藏污纳垢(gòu) 一丝不苟
C.滞留 溃退 眼花瞭乱 锐不可挡
D.畸(qí)形 蒙昧 抑扬顿锉 殚精竭虑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本诗颔联历来被人们所称道,请简要赏析。
(2)轻车简从、孤身问边,诗人“出汉塞”“入胡天”的一路情感富于起伏变化,请简要分析。
6、默写。
(1)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王绩《野望》)
(2)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王绩《野望》)
(3)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4)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6)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7)单车欲问边,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8)__________,归雁人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9)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10)_____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11)孤山寺北贾亭西,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文学名著中的主人公往往在人生关键时刻做出重大选择,由此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请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两部名著中任选一部,对此进行阐释。60字左右。
8、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乡村的骨骼
朱成玉
①一坛老酒,在菜窖的黑暗中打坐。它缄默无语,内藏暗香。它还没遇到知心的人,但一旦遇到,就会令人心脾留香。
②对于父亲而言,那坛老酒就是他的知己,彼此间言语不多,但无比挂念。而那把锄头就是他的发小,他们彼此鼓励着,把庄稼侍弄好。锄头累了,父亲就磨一磨锄头尖儿,让它发亮。父亲累了,就拄着锄头歇一会儿,锄柄就着阳光,吃着父亲的汗水。父亲汗水的喂养让它周身圆润饱满。
③歇好了,父亲就对着锄头喊:“嗨!老伙计,开工啦。”父亲裸着古铜色的脊背,在阳光下劳作,像另一把锄头。
④稻草人,像忧伤的孩子。生前伺候稻田,死后滋养青山。你是否能够感受到,秋收之后稻草人的孤独?
⑤原野寂静,米粒归仓,鸟儿都不怎么来了。稻草人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只有风陪它说话。孤独是一个情感用语,稻草人无心,所以,孤独无法用到它身上。可是,我看见的稻草人,就是孤独的。看着让人心疼,想去抱抱它。
⑥我望了它一眼,它就装上了心。
⑦没有人知道,其实稻草人也是有骨头的,它的骨头,就是它的孤独。
⑧一条路扑向对面的山岭,像一条吐信子的长蛇趴在那里,也像村人们肩膀上的扁担。这根柔韧的骨头,从肩头卸下来,铺在地上,就可以把人们从这座山送到那座山去。
⑨我知道,在乡村里,除了父亲的喉咙,还有一种东西,在慢慢变得嘶哑。比如窗外的山风,像一个赶路的赤脚郎中,慌张地推开一扇扇木门。不管是寒潮将至,还是春天即来,它都是一副慌里慌张的模样,像极了村里的小伙子,有一把倔强憨直的骨头,不问青红皂白地报了喜,或者,闯了祸。
⑩深秋的夜里,石墩上,几个老人抽着旱烟,“吧嗒吧嗒”的火光,随着他们的情绪而忽明忽暗。一个说:“玉米又涨价了,明年把水田都改成旱田。”另一个说:“一多半西瓜没人买,都烂在了地里。明年去城里给人看大门,也不种这破玩意儿了。”
⑪农民的可爱就在于,不管在秋收的时候发了多少狠话,芒种的时候,他们还是要把镐头抱在怀里,精细认真地打磨,使它们闪闪发亮,就像体内倔强的骨头,可以刨开任何一片僵硬的土壤。可是父亲终究是老了,眼神不济,田里的垄打得一点儿都不直。“年轻那会儿……唉!”他叹了口气,扶了扶腰身,却怎么也扶不直那忧伤的弧度。
⑫李老栓总是热心于告知村里的后生们正确的装车码垛的方式,使得他们节省出两趟车的油钱,以及一顿饭的时间。王老爹喜欢不遗余力地从集市的这端走到那端,再两手空空地从那端走回这端,他痛恨贼,他说见到贼就想胖揍一顿。栗老五磨刀是一把好手,甭管菜刀、镰刀还是杀猪刀,他都能磨出令人胆寒的刃。每到年关,他门前的案板上就堆了一摞待磨的刀具。婆娘免不了抱怨:“哪有白使唤人家气力的?”他就吼起来:“帮这么点儿小忙算个啥啊,不就一把子气力的事嘛!咱最不缺的就是这个,今儿个用完了,睡一觉,明天就又回来了。”
⑬在乡村,我认识很多改名换姓的中药,一叶秋叫小孩拳,铃兰叫香水花,车前草的乳名叫蛤蟆衣,半枝莲的名字是急解索,乌泡的民间名字是覆盒子,芡实的另一个名字是长刺的鸡头苞……这就比如二宝如今被称为老师,黑蛋被称为老板,拴柱被尊称为院长,只是为了改变一种活法,而换了一个称呼。但我知道,他们的骨骼没变,依然硬朗如初。
(选自《人民周刊》2021年第1期,有删改)
学校的《星辰》社刊正在征文,你所在的语文小组打算推荐《乡村的骨骼》这篇文章。
(1)推荐之前,应当熟读全文,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下面是小组成员小文的梳理笔记,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补充。
本文中,作者主要写了①_____,稻草人,乡村的②_____、③_____、农民,还有乡村的④_____。
(2)小语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文中画线句子十分优美,但又说不出来美在何处,请你从句式、修辞两方面任选一个角度为她解答。
锄头累了,父亲就磨一磨锄头尖儿,让它发亮。父亲累了,就拄着锄头歇一会儿,锄柄就着阳光,吃着父亲的汗水。
(3)将此文送至文学社评审小组传阅,小组指出,文章标题“乡村的骨骼”指代不明,请你在标题处附上一份批注,解释标题的含义。
(4)老师阅读后,认为此文可以发表在班级的《文苑》杂志上,但是需要从主旨思想的角度配上一段赏析性文字。请你完成这个任务。
9、对于鲁迅来说,那夜归航的豆儿是一缕芬芳;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朱自清来说,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是一缕芬芳。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
要求:(1)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感情真挚。(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