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初二上学期三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价值很高的民间工艺品。②由于它色彩丰富、造型生动,所以中国民间流传很广,深受人们喜爱。③民俗活动的需要直接促进了面塑的发展。④如今,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度的重视,面塑也登上了现代社会的艺术舞台。

    A.句①中画线语句做该句的状语。

    B.句②中的“色彩丰富”“流传很广”是主谓短语,“在”是介词。

    C.句③的主干是:需要促进发展。

    D.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把句中的“面塑”调到“随着”前面。

  • 2、下面语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马鞍山是柳州市内最高的一座山,她     )立在城市中央,当你站在山顶     )望繁华的柳州城,就会发现柳江犹如一条蜿蜒的蛟龙在城市里穿行。坐船游柳江,只见两岸河堤上,绚丽多彩的花朵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微风的吹拂下轻歌màn     )舞;滨江路绿化带上,杨柳婆娑,柔软的枝条垂在明镜似的河面上;江面上的游船,不经意地划开丝绸般的江面,江水汩汩,荡起点点涟漪;彩灯相映,看得人目xuàn     )神迷。

    A.zhù liào 慢 眩

    B.chù tiào 曼 眩

    C.chù liào 慢 炫

    D.zhù tiào 曼 炫

  • 3、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保护并了解“社戏”这种传统艺术,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通过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使同学们对物候现象有了科学的认识。

    C.国家制定劳动教育进校园,是为了在每一位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热爱劳动”的种子。

    D.抗疫期间,锦州广大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为百姓筑起了生命的防线。

  •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磅礴              宽敞             潜兹暗长              触目伤怀

    B.滞留              洋溢              交头接耳              和颜悦色

    C.晶莹             蹒姗              长途跋涉              巧妙绝伦

    D.潇洒              清晰              因地治宜              自出心裁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上面的诗歌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写诗人登临怀古,景象前后三变,体现诗人内心的愉悦。

    B.诗歌以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C.颈联是诗人想象雨后天晴,登楼远眺的情景,对仗工整,富于音乐美。

    D.诗中“萋萋”一词同“凄凄”意思相近,写出鹦鹉洲上草木萧索凋零的景象。

    2尾联中最能概括诗人情感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尾联如何表达这种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词默写。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列举《经典常谈》中的经典著作三部(写出书名)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重返书房

    叶君健

    ①右边下半身剧痛不止,已经有两个多月了。这是癌细胞扩散到了那个部位的症状,但我不知道——门诊医生的诊断认为疼痛是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所引起。我再也忍受不了。一天上午我的大儿媳叫来急救车,把我送进医院。没有想到,这一进医院,就出不来。病情太危急了,非短时间可以解决。我在医院一住就是半年,初夏时进去,冬天才出来。由于离家时仓促,书房的东西来不及收拾;夏天雨多,房子老旧,许多地方得修补,漏雨房间得空出来整修;不漏雨的房间就堆满了东西。我那个书房也就乱套了。我从医院回到院子里来,恍如隔世,对整个环境都感到陌生。再走进我的书房,许多我工作用的文具、稿件、参考书都换了位置,难得找到。这是我辛苦的老伴在我住院期间,怕东西遗失,为我收拾的结果。她根据她的理解,有的东西她分类,堆到一处;另有些东西她捆扎起来,藏到另一处。我惯常的工作规程和秩序就乱了。

    ②在我出院前,老伴已经把书房收拾得相当整齐——这也是老伴的苦心,迎接我回家,为我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但我却产生了一种凄凉、生疏之感本来,根据医学常规对病情所作的推断,我生存的期限大致只有三个月。但我住院一住就超过了三个月以上,而且现在居然还能回到家里来!但看到这种景象,我仍觉得我已经属于历史,这些东西也是“遗物”,起纪念的作用。但我却又活生生地站在它们中间,身体虽然虚弱,可是已经没有疼痛了。事实上,我活了下来。既然如此,当然就得工作——这是几十年养成的习惯,成了一种后天的本能,不工作就活不下去。但眼前却是一片空虚,又好像我的生命已经结束了。现在这里站着的是不是我的幽灵?我环顾一下,又觉得不是,因为周围的一切,仍是那么熟悉。我的记忆又回到我意识中来。的确,我是在活着。

    ③虽然医生嘱咐我,今后得改弦易辙,静静养病,不要再走回头路,埋头工作。但我在书房——也是我的卧房——里生活了两天以后,我又觉得精神渐渐好起来,于是故态复萌,又想和周围环境溶化到一起,重操旧业——再爬格子。这样感觉,我也就这样作了。我坐到书桌面前来。书桌靠墙那边立着的几本常用的字典、笔记本、地址簿——它们虽然布满了灰尘,但仍然没有动。我把它们一一抽出来,掸去灰尘,它们立即露出了本来面目,在我面前摊开。它们已经不是似曾相识,而是老相识了。它们似乎在向我微笑。于是我把它们翻开。那里面我记下的东西,打的符号,又跃然纸上,似乎在对我点头,在和我对话,提醒我它们和我旧时的交情。②我的心情又忽然变得热乎乎起来了。生存是多么可爱!

    ④我再拉开书桌的抽屉。只有这里面的东西没有动。老伴很细心,意识到这里面是我在工作进行时所留下的手稿——有的完成了,还没有定稿;有的刚开头,有的写到一半停止了。后两种情况是在我的病况发展到了危急的阶段发生的。那时我虽然想忍痛把它们完成——有些已寄出去了的就是在忍痛的情况下完成的,但力不从心,我只好中途搁笔。我现在还依稀能记得当时难过的心情:我已经在预感我的生命将要结束了。①这是我过去从没有能想像到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像世界到了末日的心情。现在我又见到这些长期和我形影不离的伙伴,还在它们这里重睹我留下的注解和笔迹。于是过去伏案爬格子的情景又历历展现在眼前。我不禁有点感伤起来,怀念那流逝了的时日。

    ⑤我并不是以爬格子为职业的人,从没有当过专业作家。解放前我谋生的职业是教书、当编辑、作记者;我剩余的时间是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为此我还在日本坐过几个月的监牢。那是国难当头、人民受难的时代,只能这样生活。解放后,由于我掌握了几门外语,在抗战期间还有些做对外宣传的经验,我被分配到一个对外宣传的机构当外语干部,这一当就是几十年,一直到现在。但爬格子是我的真实爱好和兴趣。只是在客观形势要求下,我别无选择,得把这些个人的癖好搁到一边,完成我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应尽的社会责任。但个人的癖好像一种痼疾,它不时要发作,搅得你心绪不宁。没有别的办法,我只得随时随地抓住机会抚慰它一下,写点什么,使它暂时平息下来。但这样作就要求在生活的享受上作些牺牲。比如在节假日——甚至过春节——当家人去逛公园或者走访亲朋的时候,我得把自己关在这个小书房里,扣上门,装做不在家,伏在桌上爬起格子来,当然这也不一定是痛苦的事,因为当我在纸上写下了我认为是“得意之笔”的时候,我也可以体验到一种无法形容的快感。

    ⑥现在我翻翻已经久违了的抽屉中的旧稿,又重新发现了一些“得意之笔”,于是我就不由地感到兴奋起来,回到当时落下这些“得意之笔”的那种快感的境界中去。多大的愉悦啊!于是,我也就忘记了我刚刚生过一场大病,还须休养。我好像又恢复了过去那种见缝插针、紧抓时间的劲头和急迫感。这种“习惯势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果然又鼓动我跃跃欲试,想马上就握起笔来爬格子。但笔,由于长时不用,里面的胶管也干了,变形了,笔尖也塞满了墨水干后的沉积物,不服从我的调动了。至于稿纸,我一时还找不着它存放的地点。其他如参考书、辞典等也要重新从书堆中理出来。一切都变了——真是“恍如隔世”。事实上,我自己也好像是刚摆脱死神的手,只是刚回到人间——我的这个小书房。多愉快的感觉啊!我觉得我得重新开始,生命也得重新开始。开始的第一步就是整理出那些被扔进遗忘中的、长时伴我度过那应该享受而却放弃了的闲空时刻的、在一个斗室里伴我绞脑汁的写作工具、参考书和辞典。它们也得慢慢地复活过来,重新建立与我的伙伴关系。

    ⑦但人生究竟是短暂的。这种重生的伙伴关系能否恢复,即使恢复后又能维持多久,我不敢想。但我却想马上就动手工作,把这些伙伴们请出来,与我再共同重温那像是属于前一个世界——一个已经不复存在的世界——的旧梦。这个梦从此刻起我又开始来做,我并且事实上已经进入它的境界,在这境界中我又要开始忘掉了年岁和自己的体力实况。在一些具有丰富世故的人的眼中,这也许是一种荒唐的行径,但就是在这种行径中许多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甚至革命家,度过他们的人生。我想,大概也亏了他们所度过的这种人生,人类世界才有今天这样的文明

    选自《随笔》,1993年5期

    1阅读第1、2自然段,说说作者重返书房后为什么会产生了一种凄凉、生疏之感?

    2结合第3、4自然段中划线句子和加点词语,说说作者为何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

    3解释第6自然段中划线句中“习惯势力”指什么。

    4通读全文,第7自然段中为什么说“这也许是一种荒唐的行径”?这种“荒唐的行径”与“人类才有今天这样的文明”之间有什么联系?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以“原来如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