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同学们都进入了紧张的复习状态,我们提倡合理分配时间、高效复习,切忌不可熬夜学习。
B.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学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中《水浒传》记录了梁山好汉从起义到兴盛再到失败,读之令人热血沸腾。
C.回首初一时光,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活泼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D.各大城市的共享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2、《名人传》中的三位精神巨人面对各种困苦,始终坚守自我实现的理想。请根据以下三段文字,依次确认为人类创建精神家园的“英雄”。( )
①他的额头方方,头发呈黑色,又小又忧伤但又很敏锐的眼睛,颜色深褐,但有点蓝褐和黄褐的斑点,色彩常常变化。他一生都在受人摆布,日常琐事的牵绊,影响他创作才华的发挥。
②他矮小粗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他遭受失聪的打击,爱情的缺失、经济的窘迫、侄子的不肖让他痛苦不已。
③他的脸又长又厚又粗犷,两只小眼睛深陷在阴暗的眼眶里,鼻子扁阔,嘴唇厚而前伸。他拥有财富和地位,却始终处于内心追求与现实处境的矛盾中。
A.①列夫·托尔斯泰 ②米开朗琪罗 ③贝多芬
B.①贝多芬 ②列夫·托尔斯泰 ③米开朗琪罗
C.①罗曼·罗兰 ②米开朗琪罗 ③贝多芬
D.①米开朗琪罗 ②贝多芬 ③列夫·托尔斯泰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星晨 荧光 任劳任怨 连绵不断
B.牛犊 吹嘘 正人君子 张目接舌
C.卑微 平庸 杳无消息 合颜悦色
D.吆喝 粗糙 精通时事 入木三分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他平时喜欢积累好词佳句、名人典故,所以不管写什么文章都可以信手拈来,一挥而就。
B.为了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上当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C.带着这么一张脸,你不管从事什么职业,不管穿什么服饰,也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的可能。
D.我十分钦佩《中国机长》的机长原型人物刘传建,面对险情他能安之若素,最终让川航3U8633平安降落。
5、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此书虽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写了许多关于作者儿童时期的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两题。
(1)《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 卧冰求鲤、 、 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2) 在迎神赛会上他最喜欢看的是无常,“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主要原因是:( )
A.形象好看 | B.活泼诙谐 |
C.能勾摄恶人魂魄 | D.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
6、诗句默写。
(1)《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以遗所思。
(2)《龟虽寿》中表现诗人虽近暮年,仍老当益壮,雄心不减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相关材料写出当时苏维埃中国的领导人物。
(1)他是一位农民,出生在湖南湘潭县韶山冲,南京通缉名单上的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悬赏二十五万银元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他是谁?
(2)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当国民党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
(1)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炊烟
①黛儿被嘹亮的鸡鸣声唤醒,身边却不见了阿妈。阿妈外出打工三年,还清了阿爸治病欠下的债,是不是又要出去打工,丢下她和阿爸?她起床来到厨房,见阿爸在做早饭。阿妈呢?她问。阿爸说,去了后山坡,不知做什么。
②黛儿踏着屋外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爬上后山坡,见阿妈站在白雪皑皑的山坡上,哈着热气暖手,望着坡下的村子,嘴里数着数。
③阿妈,一大早你跑到后山上数什么呢?她问。
④阿妈握住黛儿被冻凉的手,说,你看看,咱村的炊烟多美呀。
⑤黛儿转过身,头一次领略山坡下一家一户升起的炊烟,湛蓝色的,真的很美,如诗如画。她不明白阿妈干嘛要挨着冻跑到后山坡欣赏炊烟。
⑥阿妈说,朝鲜族有句谚语,没有火的烟囱不会冒烟。
⑦你是在看谁家的烟囱没冒烟?黛儿问。
⑧阿妈,点头,咱村有几十户空巢老人,儿女都在外面打工,谁家的烟囱没冒烟,就是这家人没起来生火做饭,我得下山去看一看,是不是老人病倒了。
⑨黛儿问,你为什么要管这些事呢?
⑩阿妈笑了,大家选阿妈当妇女主任了。
⑪真的?黛儿真高兴,阿妈当上村妇女主任就不会外出打工了。她叫道,阿妈,你看,郑奶奶家的烟囱没冒烟。
⑫可不。阿妈带着黛儿匆匆走下山坡,郑奶奶果然生病了。
⑬从这个寒冷的早上开始,村里的炊烟就装进阿妈的心里,也装进黛儿心里。她在村里读小学,阿妈不再外出打工,她真高兴,每天早晨抢在阿妈前边去后山看炊烟。一家一户的烟囱在晨曦里连缀起来,村子上空飘起一朵朵祥云。初升的太阳就是阿妈那颗金子般的心。
⑭黛儿放学后做小卡片,写上阿妈的手机号和家里的座机号,一家一户贴到空巢老人家的墙上,叫爷爷奶奶们有事就打电话。在家里,她制作外出打工人员的电话表格贴在墙上供阿妈使用。这下,家里乱了,整天电话铃声响个不停,老人们和在外打工的子女们,大事小事都托付给阿妈,买药,看病,汇款,还有家里的春种秋收,阿妈忙得像走马灯。她护送老人去县城治病,还把老人接到家里休养。阿爸被吵烦了,给阿妈说,你把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揽回了家,你长三头六臂了吗?快把妇女主任辞了吧!
⑮阿妈非但没有辞职,而且还当选了村支书。她给阿爸说,你治病的时候全村人给你凑钱,三十,五十,甚至几元钱,乡亲们说什么了?埋在地下的树根吸收养分让树枝结出果实,树根却从未要求回报。人怎么可以忘本呢?阿爸想起治病的往事,悄悄抹起眼泪。
⑯黛儿读完村小学,又去读中学,读大学。城市里不见炊烟,炊烟每天从她心头升起。山村里的炊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关乎每一个人的冷暖。秋去冬来,阿妈青丝变成白发,尽管村里建起卫生所和老年人活动室,但阿妈仍然习惯在一个又一个清晨站到房后的山坡上看炊烟。她有事不在家,去山坡上看炊烟的人就换成了阿爸。他们数着村里的烟囱,看到炊烟从一座座屋顶袅袅升起,脸上才会露出微笑,才会下山回家。
⑰黛儿的专业是计算机,看到卸任村支书后的阿妈和阿爸也变成空巢老人,她开始在心里盘算,要不要报考村干部,回村去接阿妈的班。这时阿妈发来一段小视频,晨曦里的后山坡上站着一个年轻的妇女。这是谁?阿妈告诉她村里成立了炊烟值班队,在家的年轻妇女轮流去后山看炊烟。黛儿笑了。视频里,山村上空炊烟袅袅,像一朵朵金达莱花,绽放出淳朴与满足。这是山村最生动的时刻,那么亲切,那么和谐,让人陶醉。
(作者:辽宁解良。刊载于2022.7.13,有删改)
【1】小说围绕“炊烟”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以黛儿的视角梳理小说情节。
【2】从全文看,阿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3】小说中出现了阿妈、阿爸、黛儿等众多人物,作者是如何把这些人和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作答。
【4】文章以“炊烟”为题,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小说内容和主旨加以探究。
9、题目: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