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烘烤(hōng) 雾霭(ǎi) 蛮横(hèng)
B.沼泽(zǎo) 狩猎(shòu) 缅怀(miǎn)
C.两栖(xī) 霎时(shà) 襁褓(qiǎng)
D.蠕动(rú) 山麓(lù) 抉择(jüé)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农家书屋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公共文化“五大惠民工程”之一。 2020年年底,全国共建设农家书屋58.7万家,覆盖了全国有基本条件的行政村,累计配送图书超过12亿册,进行数字化建设的农家书屋达到16.7万家,在 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助力乡村振兴中 重要作用。
A.截至 保障 发挥
B.截止 保障 发扬
C.截至 保护 发扬
D.截止 保护 发挥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舞蹈家杨丽萍对自己的每一个舞姿都有极高要求,甚至自认为有点吹毛求疵了。
B. 国庆节当日,同学们不言而喻地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
C. 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应该精益求精,只有拥有这样的态度,才能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D. 我们对别人说的话千万不要断章取义,这样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大众喜爱。
B. 母亲节,她瞒着妈妈和爸爸买了一大束康乃馨,准备以此作为礼物,给母亲一份惊喜。
C. 阅读经典,这是一种很好的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
D. 南极的恐龙和两栖动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其原因是板块把它们带到了南极而造成的。
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 舟
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这首诗中江上风景动人,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请简要分析。
6、名句默写。
(1)《三峡》用“重岩叠嶂,_____”和“自非亭午夜分,_____”分别从正面和侧面描绘了三峡山势的挺拔险峻。
(2)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写道“千里江陵一日还”,《三峡》中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
(3)《三峡》中写夏水浩荡,凶险万分的句子是:_____,_____。
(4)《三峡》中总写春冬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
7、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各题。
螳螂在做出这种令谁都惊奇的姿势之后,一动不动,眼睛瞄准它的敌人,死死盯住它的俘虏,准备随时上阵,迎接激烈的战斗。哪怕那只蝗虫轻轻地、稍微移动一点位置,螳螂都会马上转动一下它的头,目光始终不离开蝗虫。螳螂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螳螂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敌人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因此,螳螂现在需要虚张声势一番, 假装什么凶猛的怪物的架势,利用心理战术,和面前的敌人进行周旋。螳螂真是个心理专家啊!
看起来,螳螂的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个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螳螂的妙计,真的是把它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当蝗虫看到螳螂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它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这样一来,一向擅于蹦来跳去的蝗虫,现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儿忘到脑后去了。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明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螳螂。它居然如此地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看来螳螂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节选《昆虫记》)
【1】螳螂“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什么?除了文中提到的“心理专家”外,请你再从原著中列举出4个彰显其特性的绰号及对应昆虫吗?
【2】《昆虫记》中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请从文中找出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3】法布尔写《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请从原著中举出一个例子来谈谈你的理解。
8、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
屋檐下游走的光阴
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闲读宋词,陶醉于辛弃疾《清平乐·村居》的美好乡村生活里,更勾起了我对屋檐的美好记忆。
②屋檐,是属于故乡、属于童年的。
③小时候,在故乡的小山村里,住的是泥墙瓦屋顶的老屋,老屋有大大的屋檐,像伞一般守护着我度过快乐的童年。
④每年的春讯是屋檐下的燕子告诉我的。当屋檐下空寂了一冬的燕巢又响起唧唧喳喳的呢喃,当屋檐下露出几只憨憨的黑色小脑袋,当一个个黑色的剪尾划过屋檐,我便知道,春天来了。小时候大人告诉我们燕子是益鸟,村里所有人都爱护着燕子,也以燕子在自家的屋檐下筑巢为荣。那时候我们爱做的一件事就是,挨着各家房子的屋檐寻觅,寻找有没有燕巢。长大后读诗书,读到唐代诗人皇甫冉的《赋得檐燕》:“拂水竞何忙,傍檐如有意。翻风去每远,带雨归偏驶。令君裁杏梁,更欲年年去。”以及南朝吴均《山中杂诗》中:“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这些诗句,总能勾起我对屋檐与燕子的阵阵怀想。
⑤小时候炎热的夏天,我与外祖母在屋檐下纳凉。白晃晃的阳光透过屋檐投射到斑驳的泥墙上,光影灵动。外祖母躺在一张凉椅上,我趴在她旁边睡觉,她紧紧地握一把葵扇,轻轻地摇扇,摇下凉快和无数童年的故事,摇下缓慢流淌的时光。锄头、铲子、铁耙子,铁叉子静静地靠在泥墙旁,以标点符号的姿势,记录着农家人的农耕岁月。骄傲的大公鸡在屋檐下昂首挺胸地踱着步,发出动人的声音,谦虚的小花猫在墙根旁安静地睡觉……一切如此安详宁静,仿佛一幅静物工笔画。
⑥屋檐下看雨听雨又是另一番景致。下雨的时候,屋外是潮湿的世界,大雨顺着屋檐开始流淌,起先是雨珠子,滴滴答答,一声,两声……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慢慢地,变成了雨线,一条,两条……然后变成了雨帘。每每那时,总会看见老母鸡带着一队小鸡在屋檐下躲雨。后来读到唐代诗人王建的《听雨》:“半夜思家睡里愁,雨声落落屋檐头。照泥星出依前黑,淹烂庭花不肯休。”我总会想起童年时在屋檐下看雨听雨的情景,也更氤氲起我想家的情怀。
⑦长大后,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那些年住的老屋,我就越发思念老屋的屋檐。在异乡的城市里,林立的高楼大厦是没有屋檐的,“屋檐”变成了我埋藏在记忆深处的一个梦。于是,每次回老家,我都像在寻找我那快乐的童年,那美好的光阴。
⑧再回首,我童年美好的光阴,在屋檐下静静地游走。
【1】文章围绕“屋檐”,写了哪些童年往事?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六段画线句。
雨点像多情女子的巧手,屋檐是古琴,轻轻地弹奏出美妙的琴音。
【3】分析文章结尾第⑦⑧段的作用。
9、请以“我爱你,秋日的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记叙文。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