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属于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投产的是( )
A.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B.湖北汉阳铁厂
C.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D.大亚湾核电站
2、“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这种变化表明
A.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冲突消失
B.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
C.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
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
3、有学者评价民国的某时期:时间虽不长,却“完成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模式”,也原则上完成了“以争取独立、民主为主要任务到以建设现代化的中国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性转变”。下列事件,属于该时期的是
A.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B.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
C.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
D.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武则天以皇帝的名义把《氏族志》改为《姓氏录》,规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员都可入谱,只以官位定尊卑。同时,增加“殿试”,把初唐每年4—7个进士的录取名额增至20人,然后让这些人去巡视各地,并负责选拔推荐人才。这些做法的相同目的是
A.打击门阀贵族,加强皇权统治
B.削弱李氏家族,抬高武姓势力
C.提高官员地位,弱化宗法观念
D.扩大科举范围,笼络天下英才
5、顾炎武说:“文切世务,画写故实,学问当有益于天下。”他在绘画领域中痛责文人画“任意师心,鲁莽灭裂,动辄托之写意而止”的风气。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
B.顾炎武全面否定文人画
C.其绘画理论受西洋画风影响
D.顾炎武反对空谈,努力寻求社会改革的方案
6、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到1934年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关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由此可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
B.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已日益密切
C.列强已放弃了对华经济侵略
D.民族工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7、洪武十九年(1386年)浙江舟山46岛居民30000余人被强遣入内地,次年全国唯一的海岛县昌国县(今舟山市的前身)废除。对这一做法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
A.有效加强对沿海岛屿的控制
B.断绝了中国与外国的交往
C.舟山成为推行这一政策的中心
D.有效维护了明朝的封建统治
8、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③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④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下列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 )
A.“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C.“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D.“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10、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
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
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1、魏源在《道光洋艘征抚记》中记载,林则徐曾奏言:“自六月以来,各国洋船愤贸易为英人所阻,咸言英人若久不归,亦必回国各调兵船来与讲理……中国造船铸炮,至多不过三百万,即可师敌之长技以制敌。此时,但固守藩篱,即足使之自困。”由此可知,林则徐
A.奏言缓解了清廷当时困境
B.反思了当时中国近代化问题
C.认识到贸易逆差的危害性
D.已有“师夷制夷”的海防思想
12、1946—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200多万人参军;山东有约580多万人、冀中有480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B.国民党反动派统治腐败
C.共产党善于革命的宣传
D.三大战役取得决定胜利
13、《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表达了楚地人再少也要复仇的强烈愿望。陈胜起义建立的政权也以“张楚(张大楚国)”为号。这说明
A.楚国旧地对秦的统一缺乏认同感
B.秦并没有建立起全国郡县制管理
C.秦的暴政不是秦灭亡的根本原因
D.楚国旧地人民企图重新统一全国
14、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毋口请”,并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还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秦朝的这种做法( )
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实现了思想统一
C.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D.导致了暴政统治
15、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C.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工作效率提高
16、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B.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C.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
17、下图为安徽蚌埠市境内的钓鱼台遗址发掘现场,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制圈足豆、鬲、爵以及砺石、石锛等生活器具,还出土了青铜镞、石镞和陶制纺轮、网坠等,其中两枚西周时期的玉璧,给考古专家带来意外和惊喜。(据蚌埠新闻网2014年10月23日讯)蚌埠钓鱼台考古发掘印证了( )
A.淮河流域的文明历史悠久丰富
B.今蚌埠地区是西周的重要封国
C.西周时期蚌埠境内开始有人类居住
D.该地区在西周时期青铜制造很发达
18、唐贞观初年,户不满300万。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在籍户数380万户。而隋朝强盛时期的户数为891万户。到玄宗天宝十三年,有962万户,户数超过隋朝,此时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达到了唐朝的极盛。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隋代户口数量有夸大成分
B.“贞观之治”名不符实
C.唐代的户口统计更为精确
D.户口数量反映社会盛衰
19、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文件是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告台湾同胞书》
D.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是( )
A.推翻清朝统治
B.成立中华民国
C.谋求民族独立
D.发展资本主义
21、朱熹认为:“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虏骑”当指
A.辽
B.西夏
C.金
D.元
22、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23、据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品下降的幅度约有3/4,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14%。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工业仍有发展
C.抗战前轻工业产量得到迅速提升
D.我国已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24、1917年5月,俄国有108家工厂倒闭,共有工人8700人。6月有125家工厂倒闭,共有工人38455人。7月,有206家工厂倒闭,共有工人47750人;65个省中有43个省都发生了农民暴动。由此可得出的事实是
A.经济困难催化了十月革命
B.专制统治已难以继续维系
C.民主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
D.建立工农联盟有其必然性
25、“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材料所体现的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是“_______”,为资本主义确立一套政治构想,对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起了积极作用。这一思想的第一次成功实践是 _______(法律)。
26、________的实施,使受援国被纳入了美国的势力范围,成为美国的商品输出市场,不但在经济上,而且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受到美国的控制。
27、宋朝:实行________。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________,出现了冗官局面。
28、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________和________的漕渠、白渠、龙首渠。
29、________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但不是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根源,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
30、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________
31、(________)是羌族的一支,唐朝时迁居甘肃东部及陕西北部。1038年首领(________)称帝建国,定国号为(“________”),都城设在(________)。
32、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________和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________。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________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其二,经济上出现了办厂自救,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________热潮。
33、________破坏中国司法主权,也叫治外法权。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租借土地居住则成为________的来源。
34、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________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35、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从印度洋贸易、大西洋贸易和太平洋贸易的表现思考)
36、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中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苏俄(联),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苏俄(联)美国的改革是指哪两次改革?主导这两个历史时期改革的杰出领导人分别是哪两位?
(2)中国、苏俄(联)和美国的改革在本质上有何相同点?
(3)这三次改革的最主要特点分别是什么?
(4)据此谈谈你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
37、联合国成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38、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39、人类社会的古代几大区域呈点状分布,相互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孤立地发展着。伴随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世界逐渐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文明区域连接起来。请写出开辟新航路到达美洲的两位著名航海家。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工业文明兴起,人类社会从地域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实现重大跨越。概括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产生的重大影响
(3)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929年爆发了空前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请指出这次危机的主要特点,并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