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铜仁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一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回首兰亭,难忘残园雨锁,难忘清波泛舟,难忘竹林漫步……

    B.每到冬季,流动的飞瀑凝固成一根根冰柱,仿佛一把巨大的竖琴。

    C.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

    D.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仿佛一个暮春的早晨,霏霏的毛雨默然洒在我脸上,给人润泽、轻松的感觉,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我立的一条白矾石的雨道,经了那细雨,正如涂了一层薄薄的乳油;踏在上面,让人觉得越发滑腻可爱了。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在做她们的清梦。①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的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②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黯淡的颜色。③——是愁着芳春的消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蒙蒙的雨,园里没了浓郁的香气。④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央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息之感。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句群花的“光泽”本为视觉,却以味觉与触觉的“甜软来形容,新颖生动。

    B.第②句运用移情手法,将人的情感转移到色彩纷呈的花朵上,把花与人融为一体。

    C.第③句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连用两个反问句,与雨后零落的群花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D.第④句“饿了”赋予“花香”以人的感觉,形象地写出了“花香”不再浓郁的特点。

  • 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泰山”喻指岳父,“伉俪”为夫妻或配偶。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博士”在古代就是学位名称。

    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四书指《论语》《盂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D.《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张衡传》中“遂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则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艺。

  •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的精神之天。

    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绘本阅读被中国教育者从认识到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图文并茂。不仅孩子阅读着有温度、有韵致的文字,也浸润在图画所流露的美妙的视觉盛宴中。优秀的绘本包罗万象,不仅内容丰富,插画风格多样,还承担了文化传承、启迪人生智慧的重任。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孩子不仅阅读着有温度、有韵致的文字,也浸润在图画所流露的美妙的视觉盛宴中。

    B.孩子不仅阅读着有温度、有韵致的文字,也浸润在图画所呈现的美妙的视觉盛宴中。

    C.不仅孩子阅读着有温度、有韵致的文字,美妙的视觉盛宴也在图画中呈现出来。

    D.不仅孩子阅读着有温度、有韵致的文字,也浸润在图画所呈现的美妙的视觉盛宴中。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色彩

    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绿”是小草发芽的颜色,“黑”是人生的辉煌,由“绿”到“黑”,生命正好经历了由生到巅峰的过程。

    B.色彩代表美,有了美,生命才可爱、珍贵,值得“溺爱”,该诗高唱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C.正视“黑还要加我以死”,对生命可谓既珍惜又豁达,使读者切实体会到对生命的感悟。

    D.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赋予颜色各种意义,揭示色彩的价值,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将抽象生命予以不同色彩,完善了生命内涵。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重视生命价值。

    B.作者运用了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把生命的白纸色彩化,具体化。

    C.诗人注重语言的色彩感,他把绘画色彩作为创造诗形美的一种手段,使诗更具有直观性。

    D.诗歌将各种色彩都引入诗中,每一种色彩构成一个声部,全诗则成为一个色彩的大合唱。

    【3】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试举例加以说明。

    【4】既然“灰白赠我以悲哀”“黑还要加我以死”,诗人为什么在结尾却说“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这个说法与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泪水”外化为艾青表达诚挚的爱国情感的意象。在屈原的《离骚》里,以“泪水”表达深沉的爱国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3)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一位父亲给他的女儿朗读白居易的《观刈麦》,其中描写妇女儿童支援农忙场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引起了女儿强烈的兴趣。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解释自己不肯答应嫁人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_ ,____

    (2)《逍遥游>中“ __________ ” 三句以外出郊野为喻,阐述目标小则对外物的依赖和凭借也少。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词人秋夜独登楼,举头是“_____”,俯首是“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的结尾处写道,经一番劝慰,客喜而笑,于是主客畅饮,将盘中之物一扫而光,紧接着写道“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里,苏东坡与客人在江面上饮酒,引吭高歌,朗诵《诗经》中的章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一词中将爱国激情与浓重乡思融为一体,表现了复杂而又矛盾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翠眉亭

    苏辙

    谁安双岭曲弯弯,眉势低临户牖间。

    斜拥千畦铺渌水,稍分八字放遥山。

    愁霏宿雨峰峦湿,笑卷晴云草木闲。

    忽忆故乡银色界,举头千里见苍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设问的方式入笔,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了翠眉亭的形象。

    B.颔联将立足点移入亭中,调动诗人非凡的想象力,融浓烈的思想感情于形象描绘中。

    C.颈联以神来之笔,将“霏”“雨”“峰峦”“晴云”“草木”等物象情感化,意境深邃迷人。

    D.尾联拿眼前翠眉亭的色彩与故乡的色彩进行对比,突出了翠眉亭的朝气和优美可人。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文皇帝,时为齐随王谘议,随府在荆镇,仿佛奉闻,便投劾星驰,不复寝食,倍道就路,愤风惊浪,不暂停止。高祖形容本壮,及还至京都,销毁骨立,亲表士友,不复识焉。拜扫山陵,涕泪所洒,松草变色。及居帝位,又立七庙堂,每至展拜,恒涕泗滂沲,哀动左右。加以文思钦明,能事毕究,少而笃学,洞达儒玄。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戊夜。修饰国学,增广生员,立五馆,置《五经》博士。于是穆穆恂恂,家知礼节。大同中,于台西立士林馆,领军朱异、太府卿贺琛、舍人孔子祛等递相讲述。皇太子、宣城王亦于东宫宣猷堂及扬州廨开讲,于是四方郡国,趋学向风,云集于京师矣。天情睿敏,下笔成章,千赋百诗,直疏便就,皆文质彬彬,超迈今古。诏铭赞诔,箴颂笺奏,爰初在田,洎登宝历,凡诸文集,又百二十卷。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勤于政务,孜孜无怠。每至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纠奸擿伏,洞尽物情,常哀矜涕泣,然后可奏。日止一食,膳无鲜腴,惟豆羹粝食而已。庶事繁拥,日傥移中,便嗽口以过。身衣布衣,木绵皂帐,一冠三载,一被二年。常克俭于身,凡皆此类。后宫职司贵妃以下,六宫袆褕三翟之外,皆衣不曳地,傍无锦绮。不饮酒,不听音声,非宗庙祭祀、大会飨宴及诸法事,未尝作乐。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小坐押楆,盛夏暑月,未尝褰袒。不正容止,不与人相见,虽规内竖小臣,亦如遇大宾也。历观古昔帝王人君,恭俭庄敬,艺能博学,罕或有焉。

    (节选自《梁书·武帝萧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

    B.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

    C.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

    D.高祖生知淳孝/年六岁献/皇太后崩/水浆不入口/三日哭泣/哀苦有过成人/内外亲党/咸加敬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忧,指遭父母之丧。文中指的是高祖梁武帝遭逢其父文皇帝去世。

    B.七庙,古代宗法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祖先,诸侯设五庙,体现出尊卑等级秩序。

    C.大同,指古人理想中的太平盛世,也指天地万物与人合而为一。文中属前者。

    D.六宫,指皇后的寝宫,一处正寝及五处燕寝,因以称后妃所居之处,也可以泛指后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帝萧衍事亲至孝,极尽诚敬。登位之前,祭扫陵墓,泪水让草木也动容;登上帝位后,叩拜祖庙,泪如雨下,至情感动身边的人。

    B.武帝萧衍爱好学习,成就斐然。他天性聪敏,下笔便成文章,他创作的众多诗赋,文采与内容都能协调配合,不同凡响。

    C.武帝萧衍勤于政务,崇尚节俭。他日理万机,不贪图享乐,在衣、食、乐等方面都很节制,不举办大型宴会和各种法事,也不曾奏乐。

    D.武帝萧衍端庄礼敬,注重礼教。盛夏暑月,不曾撩起衣裳露出上身;不端正仪容举止,不和他人见面;与宫内宦官小臣相见,也如同接待贵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形容本壮,及还至京都,销毁骨立,亲表士友,不复识焉。

    (2)每至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烛看事,执笔触寒,手为皴裂。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航天飞船叫神舟

    华为的操作系统叫鸿蒙

    中国航天登月探测器名为嫦娥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名叫悟空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名为墨子

    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叫夸父计划

    2021年4月29日由长征五号B火箭发射成功的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叫天和号。

    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的探测器叫天问一号,火星车叫祝融号

    ……

    中国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以上这些科技成果的名字是否引起了你和同学们的兴趣呢?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