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重庆市初二上学期三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B.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

    C.在老师的辛勤帮助下,我的语文水平和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D.一桩桩的事实,使周恩来越来越感觉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分量。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全国各地广泛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教育。

    B.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仅需要形成合力,也需要政府努力。

    C.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费加罗报》发表的署名文章,在法国各界引发热烈反响。

    D.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事关我国“一国两制”实践新探索,肩负着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属引凄异,空谷传音   舜发于畎亩之中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蝉则千转不穷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曾益其所不能

    D.军士吏被甲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涡(xuàn)       望(liào)       (hèng)       挑拨离(jiàn)

    B.劣(zhuō)       (huá)       立(chủ)       怒不可(è)

    C.晕(xuàn)       (bǐ)       媚(fǔ)       而至(zhǒng)

    D.翠(féi)       角(léng)       诚(qián)       词夺理(qiáng)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何所____   (2)口称____

    2“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有何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望岳一诗中抒发自己登临绝顶的决心和壮志,表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的《黄鹤楼》默写完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①“南昌起义后贺龙怎样了?”我问李长林。

    ②“他的部队失败后,他和朱德转移到山头。他们又吃了败仗。他的残部去了内地,但是贺龙却逃到香港。后来他又偷偷地去了上海,从那里化了装回湖南。

    ③传说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一个苏区。那是早在一九二八年。贺龙躲在一个村子里,同哥老会的兄弟们策划起义,这时有几个国民党收税的来了。他就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用他自己的一把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卫队的武装。从这一事件中,他缴获了足够的手枪和步枪来武装他的第一支农民军。”

    ④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红军说,他可以手无寸铁地到全国任何哪个村子里去,向哥老会说出自己的身份后,组织起一支部队来。哥老会的规矩和黑话很难掌握,但是贺龙的“辈分”最高,因此据说曾经不止一次把一个地方的哥老会全部兄弟收编进红军。他的口才很好,在国民党中是有名的。李说贺龙说起话来能“叫死人活过来打仗”。

    ⑤贺龙的红二方面军在1935年最后从湖南苏区撤出时,据说有步枪四万多支。这支红军在他自己的去西北的长征路上所经受的艰难困苦较之江西红军主力甚至更大。在雪山上死去的有成千上万,又有成千上万的饿死或被南京方面炸死。但是由于贺龙的个人感召力和他在中国农村的影响,据李说,他的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在长征路上有成千上万的穷人参加,填补缺额。最后他率众约二万人——大多数赤着脚,处于半饥饿和筋疲力尽状态——到达西藏东部,与朱德会师。经过几个月的休整,他的部队现在又在行军路上,向甘肃进发,预期在几个星期之内就可以到达。

    (节选自《贺龙轶事》)

    【1】红二方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重大伤亡,但仍保存了一半的兵力,主要靠的是什么?

    【2】从李长林的介绍中可以看出贺龙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⑤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选文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2选文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去掉加点词“往往”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3选文第④段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4历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角度写,或从导游角度写。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叶圣陶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表现出作者什么情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空气、水质、植被、交通状况等有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

    请以“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为题目,写一篇事理说明文。

    要求:分析事物的成因,能合理安排说明顺序,会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语言准确、严密。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