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白城市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民族,应该有 气吞斗牛的表现才行。

    B. 在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努力学习是增强自身本领的 不二法门

    C. 陈丹青教授能言善语,常能 断章取义,拓展延伸,在《退步集续编》的签售会现场,他经常是妙语连连。

    D. 越是大智者越有 自知之明,决不会被赞誉冲昏了头。

     

  • 2、对如图四幅书法作品的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 (2) (3) (4)

    A.隶书 篆书 楷书 行书

    B.篆书 隶书 楷书 行书

    C.楷书 隶书 行书 草书

    D.行书 隶书 楷书 草书

  •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对于长城来说,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力量。”这个病句的正确修改意见是将“中国人”和“长城”交换位置。

    B.“进入接种点的居民按照‘一米’间隔排队,首先经过测温,然后再签订知情同意书,登记完信息后进行疫苗接种。”这个句子属于承接复句。

    C.古代针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称呼,“莫说相公痴”中的“相公”是旧时对文人的称呼。

    D.写诗可以直抒胸臆,也可以借助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写情志,更多的时候二者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诗人对土地和祖国的爱,就是借助“鸟”这一形象,通过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等的具体描写来抒发的。

  • 4、下列句子加横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 马拉松在江北举行,从大剧院到市区,沿途街道门庭若市

    B.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不求甚解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 他是日常生活里一个声名显赫的小人物,在他身上,却拥有着许多熠熠生辉的可贵品质。

    D. 万里长江上的山水画廊——三峡,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它以独特的云雾山水,浓郁的风土人情和古往今来的风流人物,吸引着无数游人。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伯中幼警敏嗜学,不以食息废,口不绝吟讽,精思妙契,至忘寒暑。幼时,大父庄山藏书万卷,窃读殆遍,大父久而方觉已,甚奇之。受学于季大父主静公。公善诱导,居尝举所见宋儒诸老,宿德仪型,嘉言善行,令人竦然。伯中益自刻苦。父万安公,清旷不仕,家仅给无余。独处一室,隘甚,人不能堪。晨起供洒扫,园疏厨灶之下,书册不离手。箪瓢饮,炊菽数边,且啖且读,未尝知味。天文、地理、兵刑、历律,靡不精究。

    (注释)①精思妙契:精心思考,神妙契合。②大父:祖父。下文“季大父”即叔祖父。③宿德仪型:以年老有德者做典范。④嘉言善行: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⑤竦然:恭敬的样子。⑥箪瓢饮,炊菽数边:吃一算饭,喝一瓢水,只以一些菽豆为食。这里都是指清苦的生活。

    1下列对文中“大父久而方觉已”一句的分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句中的“已”是句末语气词,在句中无实意。

    B.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才。

    C.句中的“觉”应读“jué”,与“觉悟”的“觉”意思相同。

    D.这句话应翻译为“祖父过了很久才发觉”。

    2仔细阅读选文,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选文中伯中最终能学有所成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四字词概括)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歌开篇两句营造了①____________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②__________”一词直接表达诗人内心的郁闷。其后四句,诗人用象征和典故表达自己对仕途既失望又③__________________的复杂心理。

    【2】《故乡》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有同学认为《故乡》中的“我”和诗中的李白,面对不同困境时的人生态度有相似之处,你同意吗?结合文本,说明你的理由。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为调动同学们阅读小说的积极性,充实课余文化生活,各班级特此举办以“走进小说”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请你带领同学们完成下面的活动。

    【活动一】下面是“小说天地”社团活动计划的流程图,请你用连贯的语言将这个流程图完整准确地介绍给同学们,100字左右。

    【活动二】小明找到四大名著里的几副人物对联布置教室,可惜对联被打乱了,请你帮他找出相关人物对应的上下联,填写在横线上。

    【活动三】 以“走进小说”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成功举办,学校为此活动写了一则新闻,请你对下面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个字。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与经典同行,与名著为伴,感悟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2021年10月21日14点,启明中学举行了以走进小说为主题的读书沙龙活动。此次活动中,该校三个年级的同学积极参与,分别围绕《西游记》《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等小说分享阅读心得,同学们在轻松舒适的环境里享受着一道道精神盛宴。启明中学通过此次活动,营造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氛围,引领学生与经典为友,以小说为伴,在读书活动中学会思考,感受多样的人生,全面提高了本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按要求填空。

    ____________,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②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_____________。(弗朗西斯•培根《谈读书》)

    ③一抹晚烟荒戌垒,________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

    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__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秋瑾《满江红》)

    ________________,略无慕艳意。(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⑦词原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又称“长短句”。苏轼在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借用典故,以魏尚自许,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尽管前路充满坎坷,青年人仍要有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乐观精神和远大志向。

    ⑨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英雄的民族。这里有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死报国;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取义;有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心情下的执着坚守;有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凌云壮志。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采浆果的人

    迟子建

    ①金井是个小农庄。一个收浆果的人来了,他的一番吆喝,让原本忙着秋收的人们扔下了手中的农具,奔向森林、河谷,采摘浆果。

    ②曹大平夫妇的心情跟阳光一样灿烂,他们边采边计划卖浆果的钱的用途。他们决定涉水渡河,把竹篮给装满。河水凉得他们直打寒战,随着河心的临近,水涨到他们腰际了,他们有些站不稳,但他们咬着牙,互相鼓励,坚持着。突然,曹大平的腿抽筋了,他侧歪了一下身子,水花朝他打来,他呻吟着,惊恐地看着白花花的水从脖颈下漫过。他的女人紧紧地拉住他不撒手,她也侧歪了身子,挎着的竹篮趁机从她胳膊上溜走了。

    ③他们相互搀扶着,哆哆嗦嗦地回到岸边。曹大平一回去就发烧了,他的女人唉声叹气的,她既不能采浆果,又不能去秋收,只能守着他。

    ④金井有个头发全白的苍苍婆,三十年来,她的男人一直瘫在炕上,靠她的服侍活着。苍苍婆的眼睛,没有老年人的那种混浊,依然那么明亮,清澈逼人,好像她的眼底浸着一汪泪,使她的眼睛永远湿润而明净。

    ⑤开始的几天,苍苍婆还认认真真地采上一天的都柿,交给收浆果的人,换来几十块钱。可是接下来的日子,当她独自在林中弯下僵硬的腰,手指触到那已经蔫软的皱皱巴巴的都柿的时候,她的心情凄凉了起来。她尝了一粒都柿,真是甜极了,这甜让她更觉凄凉,她很想喝上一碗酒。山上没酒,她自然把采来的都柿当酒吃,竟一发不可收拾,吃空了盛都柿的篮子。收浆果的人为了安慰她,曾丢给她一张十元钞票,让她买酒喝,苍苍婆捡起钞票,运足一口气,又把它吹回地上,苍苍婆说:“钱是什么,不就是一张落叶吗?蚂蚁喜欢合伙举起落叶,这样的叶子它们没见过,留着给蚂蚁们举着玩,当遮阳伞使吧!”说完,她就一摇一摆地走了。

    ⑥苍苍婆在晚饭后摇摇晃晃地去大鲁、二鲁家了。大鲁、二鲁是金井人中唯一还在忙着秋收的人。他们是一对智障的双胞胎兄妹,大鲁是男的,二鲁是女的。他们已是中年人了。苍苍婆亢奋地叫道:“大鲁、二鲁,别秋收了,采浆果去吧,能拿现钱!大鲁过年时就能买新鞋穿了,二鲁也能买件花衣裳了!”大鲁说:“苍苍婆,爸妈死前告诉大鲁了,下了霜就秋收,大鲁都点了头了!”二鲁也说:“春天撒了种,秋天就得收庄稼,二鲁也记着呢!”苍苍婆说:“你们真是一对傻瓜,这天响晴响晴着呢,晚个十天八天秋收,你们种到土里的东西也不会长翅膀飞了;可你们要是不采浆果,就得不到现钱,等你们收秋完再去采,收浆果的人早就走了,你们一分钱也挣不到!”

    ⑦大鲁、二鲁不为所动,在他们看来,秋收才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他们刨完了土豆,又砍了白菜和大头菜,把它们运回来,腌了两缸酸菜和一缸咸菜,然后把余下的菜放到地窖里。之后,他们把遗落在地里的菜帮也捡起来,装进麻袋,拉回家堆在猪圈旁,作为猪饲料。最后,他们踏着更浓重的霜,去了大草甸,用竹筐把猪草背了回来。

    ⑧就在大鲁、二鲁背回猪草的这个夜晚,天空下起了大雪。金井人一年的收成,就这么被掩埋在大雪之下了。人们脸上满是凄苦的表情。他们冬天吃什么?他们的牲口和家禽吃什么?苍苍婆望着大鲁、二鲁这户唯一收获了庄稼的人家,她的心中先是涌起一股苍凉,接着是羡慕,最后便是弥漫开来的温暖和欣慰。

    ⑨二鲁的脖颈上有一圈火红的野刺莓。金井的女孩儿,最喜爱穿这样的项链来戴。看来在秋收的间隙,大鲁、二鲁也采了浆果。不过他们只采了这一种,并且用它们做了最美的装饰。

    (选自《雪窗帘》,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作用。

    2作者笔下的苍苍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3第⑧段中“天空下起了大雪”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②段中“曹大平夫妇的心情跟阳光一样灿烂,他们边采边计划卖浆果的钱的用途”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5简要分析这篇小说的主题。

  • 10、走进小说天地,感受小说中的“自强不息”。

    山前该有一棵树(节选)

    张者

    ①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

    ②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

    ③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并起名506矿。506矿到底有什么矿?我第一次听到它的传说是在晚上熄灯后,我那刚上一年级的弟弟从被窝那边爬到我这头,然后对我耳语道:“你知道506矿是什么矿吗?”我问什么矿?他神秘地说:“是铀矿。”铀矿是什么矿呢?弟弟又降低声音回答:“铀矿是造原子弹的。”

    ④原子弹的赫赫威名谁不知道,于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种神秘色彩,哪怕是喝着苦泉水也不觉得苦了,因为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

    ⑤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着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了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胡老师是一个大学教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壁滩》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的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

    ⑥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

    ⑦于是,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我爹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比方:写大槐树的父母是北京人,写大榕树的老家是福建……我爹是河南人,他给我讲了门前大桑树的故事。

    ⑧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

    ⑨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就有树。有沙枣树、白杨树……还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水罐车从胜利渠给我们拉淡水,会从那棵孤独的胡杨树边路过。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到了秋天,它那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却美得让人震撼。

    ⑩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

    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

    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我们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来的甜水浇灌。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就独自走了。

    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有了结果。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

    那棵美丽的胡杨树将移到我们的山前,成为我们的故乡树。从此,我们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树了,无论将来走到哪里,那棵树都会存在。无论我们走多远,那棵树都会在山前指引着我们回家。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但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大人们沿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圈,然后那圆圈越挖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树根终于露了出来,大人们就用稻草绳把带土的根部绑成了一个大圆球,再然后用撬杠和拖拉机拉动大圆球,让它滚上大爬犁。

    它实在太高大了,树根那个大圆球和树干被捆在爬犁子上,有一半树枝还拖在地上。拖拉机拉着爬犁在前,累得直冒黑烟。装满了甜水的水罐车跟在后面,整个队伍开始向山上移动,远远望去像一个送亲的队伍。

    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如果你上山,很远就能看见它。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出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唇。人都来看栽树,这是人们对崇高精神的共同追求。

    一口水只能解一时之渴,一棵树却能带来永远的绿荫。

    [想象一棵树·情节]

    (1)小说描写孩子们与“树”的故事时环环相扣,见事见情,请梳理小说脉络,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心有抗拒→描写父母记忆中的树,有所触动→提出要移植胡杨树,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寻找一棵树·语言]

    (2)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划线句。

    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就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就活泼了一下。

    (老师与同学们的笑声频频,“笑”中之意是?)

    [滋养一棵树·人物]

    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完成a、b两小题。

    (3)a.胡老师是作品的男主,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胡老师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我”是众多生活在山上的孩童中的一员,以“我”的视角讲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盼一棵树·主旨]

    (4)作者张者曾说“树,不仅仅是遮荫那么简单”,而树是小说中的重要物象,联系文章最后一段,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长腿的玫瑰

    ①三十五岁,他玩够了,终于要成家了,第二天便要迎娶新娘。亲人朋友们正在帮着他准备婚礼,满屋的欢声笑语。忙中出乱,朋友告诉他,用来装点洞房的玫瑰,明明已经送来了,现在却遍寻不见,真是急人,想必是哪个亲朋家调皮的孩子,悄悄拿了去,只好差人再去买。

    ②突然,姐姐慌里慌张地跑过来:“爸不见了!”他拨开人,急匆勿各屋子里找一圈,不见,瞪圆了眼,冲着姐姐大声吼叫:“说了别叫他来,别叫他来,你非让他来,来了,你可好好看着啊!要是爸有个三长两短,我跟你没完!”

    ③父亲是老来得子,四十来岁才有了他,如今七十多岁的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今天,非要闹着到新房。他怕人多:父亲去了添乱,可姐姐央求,说儿子娶媳妇了,父亲想凑凑热闹,亲身感受一下,应该满足他的愿望,父亲去了,她负责好好看着。哪知父亲还是跑丢了。

    ④大家只好分头去找,这么大一个城市,要想找一个人,简直就是大海捞针。正当大家急得焦头烂额时,他的手机响了,一个陌生的女人告诉他,有个穿紫红色衬衣的老头正在她们医院。他的心“咯噔”一下,坏了,难道出了事儿?“我爸,他,他怎么了?”他有些语无伦次,女人说:“你别急,他没什么事儿,你过来接他吧!”

    ⑤等他们赶到医院,父亲正坐在一张病床上,手里抱着一大束玫瑰,那正是下午送来,装点洞房的那束玫瑰花,旁边的小护士在他的面前,轻声轻语地和他说着话,见他们来,小护士松了一口气“你们可来了,这个大爷坐了好半天了,也不肯走,后来我们感觉他脑子有些问题,在他口袋里找出了这个电话,就打了过去。”他拉父亲走,父亲摆摆手,满脸笑着,指指怀里那一束玫瑰,说:“别急,等会儿,等你妈回来,送给你妈,再走!”他这才意识到,这个房间,是两年前妈妈病重时住过的,父亲坐的,正是妈妈曾经躺的那张病床。

    ⑥他想起,那时,女友过生日啦,情人节啦,他都会买玫瑰送女友,母亲知道了,满眼的羡慕,说现在的年轻人真好啊,这么好看的花儿,放屋子里,香多少天啊!他总是逗笑:“让我爸也给你买。”回头就对爸说:“爸,给我妈买捧花送送呗!”爸爸总是讪笑着,从鼻子里“哼”一声:“还送花儿?送个狗尾巴草吧!傻老太太哪配得上花儿!”母亲也笑:“妈这辈子,是没人给送花儿咯!”

    ⑦看爸满含微笑,紧握着玫瑰,固执地坐在病床上,他的泪湿了眼眶,走到爸的身边,说“爸,我知道妈在哪儿,我们给她送去!”父亲欣然跟他走了。他径直将车开到母亲的墓地。车上,姐和朋友拦他:“还是不去了吧,大喜的日子!”“不,一定要去,这束花早就应该送给妈!”

    ⑧母亲的墓前,父亲把花儿小心翼翼地放在墓碑下,从口袋里掏出手绢,仔细地擦母亲的相片,父亲满脸的微笑,边擦,嘴里边絮叨着:“傻老婆子呀,我给你送花儿来了,你可得好好看,啊!”“放心吧,没花钱,钱攒着,给咱儿子娶媳妇!”

    ⑨那一刻,他的泪流了满脸,一转身,正遇上父亲微笑的脸,却看见,父亲眼里闪着晶莹的光,墓碑上的妈妈,满脸微笑,似在看着父亲,也似在看着花,

    ⑩那一刻,他知道,父亲一生没有送过花儿给母亲,那情义却比玫瑰花香更绵长。

    ⑪那刻,他懂得,这束长了腿的玫瑰,告诉了他,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凡俗的日子里,靠什么坚持一份无声的誓言。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析第⑧段加点词语的作用。

    4分析标题长腿的玫瑰的妙处。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以“细品青春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③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④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