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江西省萍乡市初二上学期三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如《关雎》开篇便是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

    B.说明的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如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等。以《苏州园林》为例,就是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

    C.“在全球化不断加深的今天,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应该积极参与全球安全治理,走出一条共享、共建、共赢的安全之路”一句,正确的语序应该是“共建、共享、共赢”。

    D.《回延安》一诗有着直白、热烈、豪迈的抒情特点,其中“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一句属于直接抒情,“革命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一句属于间接抒情。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得为大丈夫乎 且置土石

    B. 其筋骨 上自

    C. 以下骑送迎 自磨洗认前朝

    D. 军士吏被甲,锐刃 将军亚夫持

  • 3、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  (   )

    A. 时代在发展,新一代的年轻人比较开放,能接受新的思想。

    B.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C. 赞美父爱伟大深沉,是我国传统美德,应发扬光大。

    D. 批判某些年轻人道德缺失,不懂感恩,不尽孝道。家长的溺爱实质是一种伤害。

  • 4、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宝贵  曾经  提高  酒鬼

    解说:这四个词的词性各不相同。

    B.玛丽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解说: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C.载歌载舞 卫星发射 机灵得很 放下包袱

    解说:四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D.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回延安》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回到延安的经历,展开回忆,展望未来,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班级开展了《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下面的摘录。

    读摘录

    猜姓名

    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

    ___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

    ___

    他大公无私,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一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

    ___

    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过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__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议论文阅读

    创造生活

    ⑴世上有三种人。一种人承受生活,觉得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便一步一步随波逐流地活到老;再一种人迎接生活,他觉得生活就像手中的一副牌,虽然牌面是注定的,但出法却由自己掌握;另一种人则梦想创造生活,认为生活就是一块洁白的画布,美好的前景全由自己去勾画。

    ⑵“创造就是消灭死。”罗曼·罗兰如是说,创造生活就是把生活中的暗淡变成辉煌,平庸变成高尚,剪去命运的繁枝冗叶,使生命之树向更高的方向生长。创造生活,该是一种充满激情的挑战。

    ⑶创造生活首先要创造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前进方向,有了希望梦想的归宿才不再是雾里若隐若现的一幅剪影。创造希望也就是拥有了无尽的温暖动力,哪还管什么脚长路短四顾迷茫;创造希望更是创造了人生的最大财富,一颗自由梦想的心就像天际候鸟滑翔的身影,永远带领我们去寻找一种怦然心动的生活。

    ⑷创造生活还要创造激情。人没有激情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就像花朵没有阳光。如果生活是一只船,那么希望是帆,激情就是不停鼓荡的一帆风满;如果生活是一条路,那么希望是脚下的灯,激情就是漫漫风尘中的万丈雄心。创造激情就是在生活的风浪中创造了豁达的心境、坦荡的胸襟和美丽的执著。

    ⑸创造生活更要创造生活的内容。每一天的太阳都是崭新的,每一天的自我也是崭新的,每一天的生话更应是崭新的。就像在蓝天上点缀白云,就像在大海上点缀风帆。创造生活的内容就是在匆匆游走的岁月中加上一颗时常感悟的心,就是在生命的旅途中开创一片蜂飞蝶舞的芳草地,可以让灵魂时时在其中憩息。

    ⑹学会创造生活,生命便展示给你一片常看常新的风景。如果没有创造,就不会有今天的世界,创造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唯一路途。沿着这条路我们走过幼稚,走过丰盈,最终走向生命的极致!

    ⑺放眼一切赏心悦目的存在,你会感悟:创造生活就是创造美丽!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

    2文章开头第⑴段的作用是什么?

    3第(4)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散文阅读

    渐行渐远的炊烟

    ①书房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友人馈赠的油画,画面上是典型的北方乡村冬天的景象:皑皑白雪覆盖了田野山川,近处的一幢茅草房几乎被大雪淹没,然而屋顶却升腾着一股炊烟,丝丝缕缕,袅袅娜娜,渐次化入苍茫的天际。读书写作的间隙,我常常面对那幅油画发呆,对于炊烟的种种怀想也随之丝丝缕缕漫上心头。

    ②自幼长在城里,青少年时代对炊烟并无清晰的记忆。真正与炊烟结识还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下乡插队时期。记得下乡的当天,先是由火车、卡车交替着把我们送到离家数百里的穷乡僻壤。在公社院里参加完一个热闹的欢迎大会后,几百名同学便化整为零,分别坐胶轮马车或是步行到自己所在的青年点了。我和二十几名同学由前来迎接的生产大队长引领,走了十几里山路,抵达青年点所在的村庄,已是薄暮时分。从未离开过家的我们,猛不丁来到一个荒僻的山村,心中笼罩着孤独、无助的愁云,大家谁都不说一句话。正走着,我看到眼前的村庄较高处的一幢房子里升起一股灰白色的烟雾―――是炊烟,紧接着两股、三股,似乎接到号令一样,几乎所有的房舍,都有炊烟升起,高低错落的村庄如同沉在五里雾中,水墨丹青般美妙。伴随着炊烟的袅袅升腾,树枝和干草散发的清香和着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我立刻有了一种归属感,孤独无靠的心也渐渐踏实了。

    ③如纱似雾的炊烟,陪伴着我们在乡下的插队生活。每天清晨,值班做饭的同学都要很早起床,点起炉灶,拉响灶旁的老风箱。随着风箱“呼哒、呼哒”的响声,灶火渐渐旺了起来,接着便动手将和好的玉米面团成一个个玉米饼子,贴到大铁锅的锅沿附近,而铁锅中间那冒着蒸汽的沸水,则要放进些蔬菜什么的变成菜汤。干完一天的农活,当朴素的天际织满绚丽的彩霞,我们与农民兄弟们荷锄踏上回家的乡间小路,远远就会看到各家屋顶随风摇动的炊烟,不同的香味在小村里漫溢。辽南山区由于土地贫瘠,农家的柴草也显得紧缺,用当地农民的话说:“锅里吃的、锅底下烧的是一样的价钱。”每逢干活休息时,当地的社员们都不闲着,他们满山寻找枯枝败叶,收工时带回家去做柴草用。每年秋收分配,生产队不单要将每家的口粮做出精确的计算,还要将打场后剩下的玉米秸、玉米骨棒,甚至地里收割后的庄稼根茬,都按人头分配到每一个家庭。时间久了,闻到炊烟的味道,我竟能分辨出哪家做饭用的是什么样的柴草。

    ④几年的乡村生活,我对炊烟产生一种浓重的情结,温暖、浪漫、缠绵……说也说不清楚。炊烟让我谙熟五谷杂粮、各种菜蔬如何变成饭菜摆上餐桌,了解了农事稼穑的繁忙、悠闲与炊烟的瓜葛。炊烟是农耕社会的人们,用温情与勤劳描绘的图腾,是广袤大地冉冉上升的地气,是最具温情的人间烟火。无论走到哪里,那一缕缕炊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让人不会感到孤独。炊烟在告诉我,在遥远的地方,有叫做家的温暖的地方。

    ⑤怀着对炊烟的思慕,国庆长假期间,我重返辽南山区,想去品味一下弥漫在山村里那久违的炊烟。然而那千百年来延续的乡间人家的气息,那平淡地述说着乡村往事、牵动着游子思乡情愁的炊烟已不见踪影,仿佛化入了虚无的梦境。以往喧闹的乡村,如今显得那么沉寂,见不到孩子们的戏耍,听不到鸡鸣狗叫。一些院子“铁将军”把门,终年不开,另一些开着门的院子里,只能见到沉默的老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经过合村并校,本该就近上学的孩子也到很远的地方去寄宿读书了。据说现在乡村里做饭已经不用柴草,用的是液化气罐,除油烟之外,已无烟可冒,极少数用煤灶厨的人家,冒出的也是浓浓呛人的黑烟……

    ⑥漫长寂寥的冬夜,我依旧在书房面壁。当目光再度停留在那幅油画上时,不经意间在画面的一角,发现与画面颜色并无二致的两个字:“呼唤”。如同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我立刻意识到,这是油画的题名―――我的大意,竟然长时间对此熟视无睹。我知道,油画与中国传统国画的区别,除技法与用料不同外,国画,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在显眼处写有题款及画名,而油画有的并无题名,即便有也是在不显眼的角落,以不显眼的色彩题写,这样做似乎会给人以更多想象的空间。明明画面的主题是炊烟,而题名却是《呼唤》,炊烟在“呼唤”什么呢?那雪野之中的缕缕炊烟,呼唤着的是传统?是自然?是本真?还是回归?无论如何,于喧嚣中,将一颗平常心安顿在自足自悦里,才品得出生活的真味。

    4文章第①段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5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请赏析下面的句子。

    炊烟是农耕社会的人们,用温情与勤劳描绘的图腾,是广袤大地冉冉上升的地气,是最具温情的人间烟火。无论走到哪里,那一缕缕炊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让人不会感到孤独。(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个语句)。

    6作者在文中开篇说“对于炊烟的种种怀想也随之丝丝缕缕漫上心头”,请概括作者对炊烟有哪些怀想。

    7文章标题是“渐行渐远的炊烟”,请品读全文,揣摩“渐行渐远”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灯”可以驱赶黑暗,照亮前行的路。“心灯”即心灵的灯,它可以驱赶心灵的黑暗,照亮人生前行的路。父母或老师的鼓励、自然之物给你的感悟、自己的理想、追求、执着信念…….

    这些都能成为照亮成长路上的一盏盏明灯。

    请以“_______点亮我的心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⑵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⑶书写工整规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