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杂技表演,难度高,动作快,真让人眼花缭乱。
B.张华这小朋友总是喜欢独来独往,是鹤立鸡群般的存在。
C.电视剧《青春无悔》中部分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D.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蝉则千转不穷
3、小文决定参加“读书,我有方法”的主题演讲比赛。以下关于演讲内容的相关设想,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以《傅雷家书》为例,介绍选择性阅读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音乐、绘画等认真阅读,深入思考。
B.以《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为例,介绍做笔记、写心得的阅读方法,将阅读产生的体验、感想记录下来。
C.以《苏菲的世界》为例,介绍代入式阅读法,将自己想象成主人公,达到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的效果。
D.以《平凡的世界》为例,介绍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阅读方法,将书中介绍的历史、哲学思想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以求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4、下列选项中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屈曲 斟酌 应衬 纵横诀荡
B.磷峋 镂空 轩榭 坦荡如舐
C.提跋 星晨 凋谢 自出心裁
D.婆娑 主宰 秀颀 长途跋涉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歌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B.诗歌前两联,都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转换自然,毫无痕迹。
C.前四句虚中有实,两个“空”字,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表达了诗人的怅惘之情。
D.颈联对仗工整,“萋”与“凄”意思相近,说的是衰草凄清的荒芜景象叫人伤心。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尾联。
6、默写。
(1) ,一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2) ,家书抵万金。(《春望》杜甫)
(3)少壮不努力, 。(《长歌行》汉乐府)
(4) ,猎马带禽归。(《野望》王绩)
(5)晴川历历汉阳树, 。(《黄鹤楼》崔颢)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桃花源记》)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8)斯是陋室, 。 (《陋室铭》)
7、某位同学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将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名言“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作为读书报告的主要观点,请你举个本书中的例子帮他证明这个观点。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打
阎连科
(1)我每每想起我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
(2)我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七八岁的当儿。那时候,每年的春节之前,父亲都会千方百计存下几块钱,换成一沓儿簇新的一角的毛票,放在他的苇席下,待到了初一那天,发给他的儿女和正月来走亲戚的孩娃们。可是那一年,父亲要给大家发钱时,那几十上百张一毛的票儿却没有几张了。那一年,我很早就发现那苇席下藏有新的毛票儿。每天上学时,我总是从那席下偷偷地抽走一张,在路上买一个烧饼吃。
(3)从初一到初五,父亲没有给我脸色看,更没有打我和骂我,他待我如往年无二,让我高高兴兴过完了一个春节。可到了初六,父亲问我偷钱没有。我说没有,父亲便厉声让我跪下了。反复问我偷没有,我都说没有,父亲便狠力地朝我脸上掴起耳光来。我的脸又热又痛,到了实在不能忍了,我才说那钱确是我偷的,全都买了烧饼吃掉了。然后,父亲就不再说啥儿,把他的头扭到一边去。不看我,可等他再扭头回来时,我看见他眼里含着的泪。
(4)第二次,仍是在我十岁之前,我和几个同学到人家地里偷黄瓜。仅仅因为偷黄瓜,父亲也许不会打我的。主要是因为我们其中还有人偷了人家那一季卖黄瓜的钱。那钱是人家一年的口粮,不把钱还给人家,人家一家就无法度过那年的日子。
(5)父亲知道后,也许认定那钱是我偷的,毕竟我有前科。他让我跪在院落的一块石板地上,先噼里啪啦把我痛打一顿后,才问我偷了人家的钱没有。我说没有,父亲就又噼里啪啦地朝我脸上打,直打得他没有力气了,才坐下直盯盯地望着我。那一次,我的脸肿了。因为心里委屈,夜饭没吃,我便早早地上了床去。睡到半夜父亲却把我摇醒,好像求我一样问:“你真的没拿人家的钱?”我朝父亲点了一下头。然后然后父亲就拿手去我脸上轻轻摸了摸,又把他的脸扭到一边,看着窗外的夜色和月光。一会儿他就出去了,坐在院落里,孤零零地坐在我跪过的石板地上的一张凳子上,望着天空,让夜露潮润着,直到我又睡了一觉起床小解,父亲还在那儿静静地坐着没有动。
(6)第三次,父亲是最最应该打我的,应该把我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可是父亲没打我。那时我已经十几岁。到乡公所里去玩耍,看见一个乡干部屋里的窗台上,放着一个精美铝盒的刮脸刀,我便把手从窗缝伸进去,把那刮脸刀盒偷出来,回去对我父亲说,我在路上拾了一个刮脸刀。
(7)父亲不是一个刨根问底的人,我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素洁的乡村孩子了。到后来,那个刮脸刀,父亲就长长久久地用将下来了。每隔三朝两日,我看见父亲对着刮脸刀里的小镜刮脸时,心里就特别温暖和舒展,好像那是我买给父亲的礼物一样。多年后,我当兵回家休假时,看见病中的父亲还在用着那个刮脸刀架在刮脸,心里才有一丝说不清的酸楚升上来。我对父亲说:“这刮脸刀你用了十多年,下次回来我给你捎一个新的吧。”父亲说:“不用,还好哩,结实呢,我死了这刀架也还用不坏。”
(8)听到这儿,我有些想掉泪,也和当年打我的父亲一样,把脸扭到了一边去。
(9)两年后,我的父亲病故了。回家安葬完了父亲,收拾他用过的东西时,我看见那个铝盒刮脸刀静静地放在我家的窗台上,黄漆脱得一点都没了,铝盒的白色在锃光发亮地闪耀着。
(10)算到现在,父亲已经离开我二十四五年了。我不停地想念他。而每次想念父亲,又似乎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我没想到,活到今天,父亲对我的痛打,竟使我那样感到安慰和幸福。可惜的是,父亲最最该痛打、暴打我的那一次,却被我遮掩过去了。而且是时至今日,我都还没有为那次正本真切的偷盗而懊悔。只是觉得,父亲要是在那次我真正的偷盗之后,能再对我有一次痛打就好了。在父亲的一生中,要能再对我痛打十次八次就好了。觉得父亲如果今天还能如往日一样打我骂我,我该有何样的安慰、幸福啊。
(节选自《我与父辈》,有删改)
【1】父亲一共打了我几次?每次都是因为什么打我?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为什么作者在第(6)段中写“父亲是最最应该打我的,应该把我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
【3】品析文中第(3)段和第(8)段中两个“扭”字的表达效果。
(1)然后,父亲就不再说啥儿,把他的头扭到一边去。不看我,可等他再扭头回来时,我看见他眼里含着的泪。
(2)听到这儿,我有些想掉泪,也和当年打我的父亲一样,把脸扭到了一边去。
【4】结合语境,说说第(9)段画线句详细描写刮脸刀的作用。
【5】读书交流时,同学们对父亲的“打”有以下不同的认识。请你也发表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适当的阐述。
同学A:这个父亲有些粗暴,他教育孩子主要靠“打”。
同学B:“打是亲,骂是爱”,父亲的“打”,其实就是爱的表现。
同学C:只有经过多年,作者才能明白父亲的“打”是一种安慰和幸福。
我的看法和阐述:
9、题目:感谢你,陪着我向前
要求: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②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③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但要文体清楚;④不要使用网络语言,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⑤文中如出现校名、人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小王、小李、小方等代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