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年安徽省淮北市初二上学期三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关于新闻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的标题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B.新闻注重准确性与客观性,没有融入作者的感情与思想。

    C.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

    D.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塞翁失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B. 为了写出这篇科技小论文,他遍稽群籍,真是令人钦佩。

    C. 百丈湖之美,美在其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环湖四周,绿阴环抱,山色葱茏,画桥烟柳,云树笼纱,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D. 英国的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从而增加酒店收人。

     

  •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魁星塔是大余县城最高的一座塔, 在县城东郊,当你站在塔顶 繁华的大余县城,就会发现章江犹如条蜿蜒的蛟龙在县城里穿行。坐船游章江,只见两岸河堤上,绚丽多彩的花朵犹如 的少女,在微风的吹拂下轻歌曼舞。江面上的游船,不经意地划开丝绸般的江面,荡起点点涟漪,看得人

    A.屹立 眺望 美不胜收 目眩神迷

    B.矗立 凝望 美不胜收 飘忽不定

    C.屹立 凝望 亭亭玉立 飘忽不定

    D.矗立 眺望 亭亭玉立 目眩神迷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字形错误的一项是(     

    A.退(kuì)        发(bān)        枯拉朽(cuī)        锐不可(dǎng)

    B.裁(zhóng)     首(qiáo)       眼花乱(liáo)       屏息声(liǎn)

    C.浩(hàn)        刻(juān)     筋疲力尽(jīn)        一丝不(gǒu)

    D.熟(xián)       形(dùn)        振聋发(kuì)        惨绝人(huán)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描写出首联中诗人“望”到的景象。

    【2】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虽有佳肴》)

    (2)谁见幽人独往来,_____________。(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二则)

    (5)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忧国忧民,扶济苍生的情怀。

    (6)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离人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请回答下面问题。

    他留宿在一家旅馆,仅有40名随从,遭到政变头目胡其朗率部袭击。枪战立刻打响,但在黑夜之中,暗杀者无法看清面目。有几人将手枪对着他的脑袋,他激动地大喊道“别向我开枪,我只是伙夫。别杀一个给你们做饭的人!”这些士兵摸了摸肚子,难以下手,于是将他带出去进行更仔细的检查。

    (1)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因为这次事件得的诨名是什么?

    (2)请结合具体细节,说说“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至少两个方面)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岁时茶俗

    ①“元旦出拜亲友谓之‘拜年’,亦谓之‘贺节’。家设果茶、蒸糕,以待客至,茶毕,即留饮酒”。(引自清同治十三年《安吉县志》)

    ②安吉礼仪性的岁时茶俗,首推“三碗茶”,是指敬奉甜茶、咸茶和清茶。

    ③客人进门,主人敬奉的第一碗茶,是镬(读huò)糍茶。 (1) 一碗软糯滑溜、甜儿不腻的镬糍茶就泡好了。寓意甜甜蜜蜜。

    ④第二碗茶,即橙子芝麻烘豆茶(或称熏豆茶)。以烘豆与茶为主料,以橙子皮、丁香萝卜、老姜、桂花等为辅料。这碗咸茶一般喝10~20分钟,然后宾客要入乡随俗,以示融洽,将碗(杯)内主料、辅料一并吃掉,故名“吃茶”。寓意 (2)

    ⑤第三碗茶——清茶。在瓷白的茶盅或透明的玻璃杯中放一小撮绿茶,先闻茶水的清香,然后慢慢品饮,宾主边喝边聊,亲情、友情、乡情不知不觉间融入清茶之中。寓意(3) 客来敬茶

    ⑥唐白居易《麴生访宿》诗云:“村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客来敬茶”在中国流传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⑦客来敬茶,要体现出文明礼貌。应做到饮茶场所窗明几亮,整洁优雅。泡茶的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主人应陪同客人饮茶。敬茶时,恭恭敬敬双手捧住茶托,举至胸前,轻轻道声“请用茶!”这时客人也应稍稍向前,道一声“谢谢”。通过敬茶,体现安吉人重情好客的礼仪。

    ⑧泡茶时,不宜一次将水冲得过满,可分两次冲水。第一次冲至三分满,待几秒钟后,再冲至七分满,这叫洒下的是“七分茶”,留下的是“三分情”。送茶时,切不可用五指抓住碗口或杯沿提与客人,这样既不卫生,又缺少礼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客来敬茶的茶俗:

    ⑨1.以茶代酒。安吉白茶自发现利用以来,无论谁家宴请贵宾,凡是遇到酒量小的或不会饮酒的,都允许以茶代酒。在安吉,这并不认为有损礼仪,反而有优礼相待之感。

    ⑩2.捂杯不续。在安吉,当客人杯中的茶水仅留1/3时,就得续水。如果客人不想再饮,或想告辞,客人会平摊右手掌,手心向下,捂在茶杯之上。表示:谢谢,请不要再续水。主人见此情景,已经会意,便不再续水。用这种方式,有时比语言挑明更含蓄,更富人情味。

    3.茶食相融。茶不仅是饮料,也可掺入食物。唐代陆羽的《茶经》中,也提及“南方有蜀妪作茶粥卖”。这种茶食相融的遗风,如今依然随处可见。每逢佳节安吉人用熏豆茶相待,这种茶一经冲泡,饮起来甘醇之味一应俱全,吃起来鲜爽可口,又耐咀嚼,又能充饥饱肚。

    (选自《安吉白茶的传统茶俗与茶文化》,有删改)

    【1】小绣对镬糍茶的制作过程产生兴趣,请在(1)处填写其步骤(     

    ①烧火用糯米稻草把或松毛丝,火要匀和。

    ②用锅铲在镬子中摊榻糯米饭,做成厚薄匀称的镬糍。

    ③选用上好的纯白糯米,煮成油光烁亮的糯米饭。

    ④将镬糍放入小饭碗中七成满,配以白糖,再用沸水冲泡。

    A.②①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2】小湖认为,“三碗茶”寓意不同,请在文中处填入恰当的寓意。

    A彬彬有礼        B茶香情深        C和谐美好

    (2)______(3)_____

    【3】小湖认为熏豆茶中蕴含“和为贵”的思想,请结合材料说说你的理解。

    【4】读完选文,小绣想写一篇题为《一片叶子的文化》的读后感,准备引入“链接”事例,你觉得合适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链接:

    唐代陆羽,曾隐居长兴,被后人称为“茶圣”。他撰写的《茶经》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推动了茶的普及。他推崇长兴紫笋茶,将其视为茶中上品。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下面两个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1)生活中处处有风景。美丽的大自然是一道风景,灿烂的文化艺术是一道风景,天真无邪的童真是一道风景,助人为乐是一道风景,辛勤的身影是一道风景,埋头苦学是一道风景,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也是一道风景……每一道风景都令我们陶醉,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

    请以“风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 文体符合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字数不少于600字;(3)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在你的记忆中,总有那么一些往事,一段经历,一种情感,他们或许让你高兴,或许让你痛苦,或许让你迷惘,或许让你释怀……不管何种感受,都值得你去珍藏。

    请以“总有 值得珍藏”为题 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