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考在即,语文老师反复提醒要认真审题,切记粗枝大叶、一目十行。(这个句子应把“切记”换成“切忌”)
B.夸张包括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其中“他酒没沾唇,心早就热了”是扩大夸张。
C.律诗共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D.“关于明天去不去郊游,我的态度是……”是一个陈述句。
2、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踊跃 环颈稚 振作精神 怒不可遏
B.眼框 马前卒 大彻大悟 不解之谜
C.震撼 炭原子 疏疏朗朗 漫不经心
D.严峻 熙熙然 人情世故 酣畅淋漓
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未果,寻病终
B. 其岸势犬牙差互
C. 凄神寒骨
D. 东坡右手执卷端
4、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黝黑(yŏu) 锐不可当 蒙昧(wèi) 摩肩接踵
B.悄然(qiáo) 藏污纳垢 燥热(zào) 杳无消息
C.娴熟(xián) 和言悦色 翘首(qiào) 重峦迭嶂
D.和蔼(ăi) 震耳欲聋 炽热(chì) 广袤无垠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6、古诗文默写。
(1)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2)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3)__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二章》)
(4)《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了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5)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战火连天、家书难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请你写出《昆虫记》中描绘的三种昆虫并且分别简要概括它们的特点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①新华社珠海10月23日电(记者霍小光、张晓松、周强) 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23日上午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同时他还巡视大桥,代表党中央向参与大桥设计、建设、管理的广大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诚挚的问候。
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仪式并致辞。
③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长约55公里,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开通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④开通仪式在珠海口岸旅检大楼出境大厅举行。9时30分,伴随着欢快的迎宾曲,习近平等步入仪式现场,全场起立鼓掌。
⑤在观看了反映大桥建设情况的视频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和韩正午后致辞。
⑥10时许,习近平走上主席台,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全场响起热烈掌声。
⑦开通仪式结束后,习近平等乘车从珠海口岸旅检大楼出发巡览港珠澳大桥。伶仃洋上,云开日出、烟波浩渺,海天一色、清风徐来,港珠澳大桥如同一条巨龙飞腾在湛蓝的大海之上。
⑧东人工岛位于港珠澳大桥水上桥梁和水下隧道的衔接部分,是大桥建设中的关键节点工程。习近平等乘车来到这里,登上西侧平台眺望大桥,结合图片、模型详细了解大桥建设情况,并会见了大桥管理和施工等方面的代表,同他们一一握手、亲切交谈。他说:“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工程、国之重器。你们参与了大桥的设计、建设、运维,发挥聪明才智,克服了许多世界级难题,集成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我为你们的成就感到自豪,希望你们重整行装再出发,继续攀登新的高峰。”
⑨习近平强调,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说明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对港珠澳大桥这样的重大工程,既要高质量建设好,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又要用好管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有删改)
(1)请给本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第①段画线的句子有何作用?
(3)请从修辞的角度揣摩下面句子的韵味。
伶仃洋上,云开日出、烟波浩渺,海天一色、清风徐来,港珠澳大桥如同一条巨龙飞腾在湛蓝的大海之上。
(4)本文最后一段与《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最后一段在新闻的结构上有何不同?各有什么作用?
9、中学阶段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但不少同学有挑食或偏食现象,请写一篇事理说明文,告诉同学们不能挑食或偏食的原因,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要求:(1)题自自拟。
(2)字写工整,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泄露考生个人及学校的相关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