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关雎》《蒹葭》皆选自《诗经》。
B.《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C.《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永州八记”备受后人推崇,本文为其中之一。
D.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习俗。
2、下列句子语病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通过老师的一番教育,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介词误用使句子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B.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 两面对一面,应在“成功”前面加“是否”)
C.昆沪高铁建成通车后,昆明到上海的时间约需12小时,比原来缩短了三倍。(“约”与“三倍”搭配不当)
D.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昭通市各检查站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否定不当,应去掉“不”)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
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C.贺敬之的《回延安》具有浓郁的陕北地方特色。“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我们有改造火星的能力,那我们是否可以花点时间精力把我们的地球打理得更好?
②火星的环境跟地球相比差远了,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氧气没有。
③对于火星移民这件事,一定要科学的看。
④移民火星我认为作为科学幻想可以,但是说谈火星移民工程,我就觉得是不科学的。
⑤ 温度跟我们地球相比更为恶劣,我们人的生存最基本的条件难以保证。
A.③①②⑤④
B.③④①②⑤
C.③④②①⑤
D.②③①⑤④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春望》的作者是唐朝的________(人名) ,诗中“家书”的意思是________。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 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2)凄神寒骨,_________。
(3)_________,在水一方。
(4)水击三千里,_________。
(5)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诗中表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7、名著阅读。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跟他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这样理解他。
语段节选自《_____________》,此书收录了100多封家信。作者在书中现身说法,教导文中的“你”做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家。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邮局,邮局!
肖复兴
① 对于邮局,我一直情有独钟。在我印象中,某些行业,都有自己的代表颜色,消防队是红色的,邮局是绿色的。
② 一直觉得邮局就应该是绿色的。
③ 小时候,家住的老街上有一家邮局。一座二层小楼,门窗都漆成绿色,门口蹲着一个粗粗壮壮的邮筒,也是绿色的。我第一次走进这家邮局,上小学四年级。那时的邮局,兼卖报纸杂志,放在柜台旁的书架上,供人翻阅挑选。我买了一本《少年文艺》,觉得好看,以后每月都到那里买一本。读初中时,父亲因病提前退休,工资锐减,在内蒙古风雪弥漫的京包线上修铁路的姐姐,每月会寄来30元贴补家用。每月,我会拿着汇款单,到这里取钱,顺便买《少年文艺》。每一次,心里都充满期待,因为那里有《少年文艺》上那些故事,神奇莫测地跳跃;有姐姐的身影,朦朦胧胧地闪现。
④ 读初中的时候,我看过一部电影《鸿雁》。怎么也忘不了那个跋涉在东北林海雪原的邮递员。我想象着,姐姐每个月寄给家里的钱,我给姐姐写的每一封信,也都是装在邮递员这样绿色的邮包里吗?也都是经过漫长的风雪或风雨中的跋涉吗?
⑤ 除了给姐姐写信,我也与一个外校的朋友通信。每一次在教室里写好,到邮局买一个信封、一张邮票,贴好。把信,也把少年朦胧情思和秘密心事,一并放进立在邮局里紧靠墙边那个绿色的大邮箱里。然后,愣愣地望着邮箱,望半天,仿佛投进的不是一封信,而是一只鸟,生怕它张开翅膀从邮箱里飞跑。静静的邮箱,闪着绿色的光。静静的邮局里,洒满黄昏的金光。
⑥ 邮票是邮局给予我的额外赠品。我从那时开始集邮。将邮票连带信封的一角一起剪下,泡在清水里,看着邮票和信封分离,就像小鸡从蛋壳里跳出来一样。然后把邮票像小鱼一样湿淋淋地从水中捞出,贴在玻璃窗上,眼巴巴地看着干透的邮票像一片片树叶从树上渐次落下,特别兴奋。那些不同年代的邮票,___________。
⑦ 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来到电影《沟雁》里演的林海雪原。上山下乡高潮到来,我去了北大荒。离开北京时,买了一堆信封信纸,相约给亲朋好友写信。在没有网络和微信的时代,手写的书信,维系着彼此纯朴真挚的感情。即便不是什么珍贵的文人尺牍,只是普通人家家长里短的平安书信,也成为那个逝去时代的一个注脚,一个特征,___________。
⑧ 我来到的是一个新建的农场,只有简单的办公泥土房,几顶帐篷和马架子,但不缺少一个邮局。一间小小的土坯房,里面只有一个工作人员——胖乎乎的女知青。我曾经在信里寄给在内蒙古插队的同学一只像蜻蜓一样大的蚊子,一个在吉林插队的同学曾经寄给我一块贴在信纸上的当地的奶酪。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尝到人生真正的滋味,只知道到邮局去寄信去取信时候的欢乐和期待。
⑨ 我最后一次到那里,是给母亲寄钱。那年,父亲突然病逝,家中只剩下老母亲一人,那年春节前,我赶不回北京,怕母亲担心,也怕母亲舍不得花钱过年,便跑到邮局,给母亲寄去30元,还写了一封信。尽管母亲根本不识字,那一天,大雪纷飞。我禁不住又想起了电影《鸿雁》,会有哪一位邮递员的邮包里装上我的信件,奔波在茫茫的风雪中呢?
⑩从北大荒回到北京,写写文章之后,总会有报刊、信件、稿费寄来,也要自己去邮局领取稿费,寄送信件和书籍。大约三十年前,我家对面新建了一家邮局,因为常去,和那里的工作人员都熟悉了,如果偶尔忘记带零钱了,或者稿费单上写的姓名有误,她们都会帮忙处理,然后笑吟吟对我说最近在报纸上看到我的什么文章。那样子,总让我感到亲切。
⑪ 稿费单是绿色的,上面有邮局的黑戳儿,小小的稿费单有邮局的印记,就像风吹过水面留下的波纹。邮局的存在,让那些信件,那些稿费单,像淬过火一样,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升华。我知道,这种升华,对于我,是情感上的,是记忆中的,___________。
⑫ 科技的发展,常常是以磨平乃至牺牲人们最细微的感情为微不足道的代价的。快递业的高速发展,让邮局如旋转舞台上的转场一样,转换了角色和景色。想想那些古代驰马飞奔的一个个驿站,那些曾经遍布各个角落的大小邮局,那些曾经矗立在街头的粗壮的绿色邮筒,电影《鸿雁》里背着绿色邮包跋山涉水的邮递员……滚滚红尘中,怎么可以缺少了他们?他们曾经让我们对家人对朋友对远方充满那么多的期盼。云中谁寄锦书来,只要还有鱼雁锦书在,他们就在。
⑬ 一天,在超市里买东西,有个熟悉的身影倏忽一闪,是一位以前认识的邮局工作人员。三十多年前,她还只是个年轻的姑娘。她也认出了我,她身边站着一个和她当年一样年轻的姑娘,她告诉我是她的女儿。她竟然和邮局一起变老。
⑭ 还有一个落日熔金的黄昏,一个女人骑着自行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然后突然转头,问:“您是肖老师吧?那时候,您常上我们邮局取稿费寄信!”我立刻想起来了,那时候,她还是个刚上班不久的小姑娘呢。
⑮ 邮局!邮局!
(选自2021年8月21日《文汇报》,有删改)
【1】下面三句话选自文中横线处,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应填入( )
① 让流逝的青春时光,有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证。
② 像脚上的老茧一样,是随日子一天天走出来的。
③ 是串联起逝去日子的一串串脚印。
A.③ ② ①
B.① ② ③
C.② ① ③
D.③ ① ②
【2】作者“一直觉得邮局就应该是绿色的”,请结合全文说一说他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看法?
【3】如果作者在朋友圈发布了此文,下列人物读完此文后会有怎样的感受?请选择一人,根据文章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以第一人称回复。
人物:_________,回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标题和结尾同中有异,请联系全文说说其妙处。
9、你熟识的人(物)中,特点各异,你会给他们贴上不同的标签,如:学霸,粗心的人,勤奋的人,开心果,智多星,节俭模范等,请自拟题目,写一个人(物),写出他(她、它)的突出特点。
要求:(1)立意健康,内容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请认真选择写作对象,确保内容充实,然后将题目补充完整或先拟好题目,再流畅写作。
(2)写人、叙事要清楚,安排好详略、结构。
(3)可以借助景物描写、细节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突出中心。
(4)注意锤炼语言,力争准确、连贯、生动。
(5)字迹清楚,无涂、划现象。不得套写、抄袭。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600字左右。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