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要厉行节约,杜绝不浪费水电的不良行为。
B.通过这次文学交流活动,使同学们明白了要写好作文,就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道理。
C.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D.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它的力量在于“润物细无声”。
2、八年级在准备“寻找广西的家乡名片”主题演讲比赛过程中,搜集了四幅内容为“壮美广西”的书法作品。下面对四幅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图
乙图
丙图
丁图
A.甲图书法作品书体是楷书,方正大气,笔画端庄,体现稳重之美。
B.乙图书法作品书体是行书,笔势自然,活泼有神,蕴含洒脱之美。
C.丙图书法作品书体是草书,苍劲有力、方正典雅,展现飞动之美。
D.丁图书法作品书体是隶书,一波三折、蚕头燕尾,呈现端庄之美。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礼仪,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它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B.《北冥有鱼》以奇特的想象,展现了大鲲化为大鹏,大鹏由北冥徙于南冥的壮观图景,气势磅礴,意境开阔,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C.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我们看到了庄子的力辩、惠子的巧辩。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欺侮(wǔ) 凫水(fú) 恬静(tián) 草长莺飞(zhǎng)
B.屹立(yì) 糜子(mí) 怅惘(wàng) 戛然而止(gā)
C.羁绊(jì) 脑畔(pàn) 两栖(xī) 海枯石烂(kū)
D.闭塞(sài) 凋零(diāo) 连翘(qiào) 目空一切(kōng)
5、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对颈联中展现的画面加以描绘。
【2】对于本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从全诗来看,你同意他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6、古诗文背诵
(1) 。《长歌行》
(2)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造化钟神秀, 。《望岳》
(4)感时花溅泪, 。《春望》
(5)《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
(6)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 ,
(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 , ,
(8)透过《望岳》中 , 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 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9)请你从读过的古诗词中,写出表现乡愁的的诗句: , 。
7、名著阅读。
我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走了四个小时,一路没有见着一个人影。那里根本没有路,只有小溪的溪床,两边岩壁高耸,溪水就在中间湍急地流过,在岩壁上面就是险峻的黄土山。要结果掉一个过分好奇的洋鬼子,这是个好去处。使我惴惴不安的一个因素,是那个骡夫对我的牛皮鞋子多次表示羡慕。
“到啦!”他突然转过头来大声说。这里,岩壁终于消失,一个狭小的山谷展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一片绿油油的麦苗。“我们到啦!”
……
一个年轻的农民,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腰间插着一支左轮手枪,从村里走出来,惊愕的望着我,问我是谁,到那里去干什么?“我是个美国记者,”我说。“我要见这里的贫民会主席。”他面无表情地看着我,回答说:“Hai p'a!”
……
“我就是你要见的人,”他说。“我就是主席。请进来喝口热茶吧。”
上面文字出自_______(国籍)作家_______的《红星照耀中国》片段。这部纪实作品为了当时出版的方便,还曾经易名为《_______》,选文中的“年轻的农民”的名字叫_______。
8、龙湖游记
陈忠实
①踏上游艇,在清湛湛的湖面上划行,一缕缕清凉湿润的风迎面拂过,把满身三伏酷暑的溽热顿时荡涤光净,从头到脚从外到里都是一种期待里的舒服。我似乎还不尽兴,忍不住撩起水来,搓了胳膊又搓洗了脸,便融入这水天一色的湖了。
②水是湛蓝湛蓝的水,天是湛蓝湛蓝的天。眼前的水看不到边际,远处的水被灰白的水汽遮住了蓝色,与目力所能及至的同样呈现着灰雾的蓝天相接相融。一叶小艇泛在这水天相接的水面上,很容易让人产生海的迷幻,尤其是对我这样意识和习惯里储存着黄土原和杂生着荆棘野草榆树枸树的坡岭的人,漂浮在这样无边无际的水面上,往往会产生风平浪静的海的错觉。然而,这确凿是湖。
③后来我不再发生湖与海的混淆性错觉了,湖里生长着大片大片的蒲草,小艇在蒲苇丛中的狭窄水道上缓缓划行,不时有鸟儿从蒲苇丛中飞出,又有鸟儿沉落其中,偶尔能听到幼雏混乱一团的叫声,可以猜想是争夺食物的颇为激烈的本能的叫声。无法想象,这密不透风的蒲苇丛林里,有多少双鸟儿在自由地繁衍后代,这种鸟在我并不陌生,我的家乡灞河边的苇子林丛是它们的福地,叫声不大优美,是比较单调的“呱呱呱”的粗声,当地人就因其叫声称作“苇呱呱鸟”。一个苇字,标明了它生存繁衍的独特领地——苇丛。这湖里的苇丛更是难得一方自由领地了,首先不担心安全,没有如曾经的我一样捣乱的孩童掏取鸟蛋。
④在蒲苇丛里相间着的大块水面上,有通体白亮的鹭鸶悠然浮游,它们总是成双成对,一会儿游远了,一会儿又聚拢并行了。我无意间捕捉到一个瞬间即逝的画面,一只鹭鸶张开翅膀从水面跃起,不偏不倚落在另一只鹭鸶的背上,又滑落到水里去了,被踏了一下的鹭鸶抖一抖身子,似乎没有在意,又并头游动着。还有几只野鸭,显然缺乏鹭鸶的优雅风度,却洋溢着活泼的天性,不时把头伸入水中又冒出来,争前恐后,左右穿梭,自然都是在水里捕捉小鱼小虾等食物。几种叫不上名字的小鸟,从空中掠过,有一种背上是一抹鲜艳的红色,瞬间就消失了。
⑤小艇从芦苇丛中出来,又进入野生的荷花丛中。许是得了这好水和好水下的好泥的滋养,硕大的荷叶遮罩着水面,红色白色粉红粉白的荷花竞相开放,开放的荷花和含苞待放的花蕾都是出奇的硕大,浓郁的香气弥漫在水面上,真有仙境里的沉醉了。我便想到,无论密不透风的苇丛,无论花香扑鼻的荷花,当是适宜所有职业所有年龄的男女驾舟散漫的好去处。进入苇丛和荷花丛中,得意的事和烦恼的事都会被荡涤出心胸,获得一分娴静和爽快。
⑥直到我如此沉迷的时候,仍然不敢相信这一方好水是在河南淮阳大地上。不单是我孤陋寡闻,更在我多年来偏颇的心性,以为和我住得相邻的省份大同小异,就把兴趣偏向于那些自然景观奇特的边远地域,大漠荒原,海洋冰山,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寨,野狼游走的草原,寸草不生蠓虫难觅的生命禁区的盐湖……此刻,我甚至有某种懊悔,竟不知和我相邻的中原河南淮阳,有这样一方好水——龙湖。
⑦湖以龙命名,也是这一方好水所系的悠远到神话时代的神秘历史。传说伏羲从我的家乡渭河来到这里寻求更广阔的发展天地,神农氏也在这里教民稼穑,陈胜在这儿建立了第一个农民政权,更有诸多文人墨客如李白苏轼等都留下不朽诗篇。在我尤为惊喜的收获,是陈姓氏族的源头就在这里。这龙湖在夏代称为陈,到西周时,在龙湖上建城立国为陈国。随之以国名为姓氏,便有了陈姓,十多年前我在广州的陈氏家谱园里获悉,陈氏源自舜的后裔所在的陈国,却不知具体方位,今天竟然一脚踏进陈姓始祖所在的陈国的门槛了,无意间完成了一次最久远的寻根,顿然觉得和淮阳亲近到有亲情相系了。
⑧龙湖有好水,《诗经·陈风》有赞美龙湖的诗章:彼泽之陂,有蒲与荷……彼泽之陂,有蒲与兰……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把龙湖上这些水生花草能写进《诗经》,可以猜想肯定是这龙湖的风景激发了作者的诗兴,留下这生动的诗章。我在龙湖蒲苇丛中的忘情和沉醉,和几千年前《诗经·陈风》的作者相通,只是我笨拙,吟咏不出一首诗来,仅留笔记一篇,聊以尽兴。
【1】作者发生“湖”与“海”的错觉的原因是:
【2】请对第④段的描写进行赏析。
【3】对文本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③段写鸟儿们的叫声反衬了湖水的静谧。
B. 第⑤段从视觉、听觉、嗅觉立体地展现荷花的姿态。
C. 第⑥段用边远地域的奇特景观来衬托龙湖是“一方好水”。
D. 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
【4】从全文看,作者赞美龙湖的理由有:
【5】文章最后用诗歌结文有什么好处?
9、题目:与秋天同行
作文要求:
(1)充分理解材料,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除诗歌外),结合你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4)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