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江同学还摘录了一些课文中的原句,修改后打算进行语病练习,其中只有一句是正确的,请你一起来识别一下吧( )
A.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使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个共性。
B.科学家们一直对大约6500万年前后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
C.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吹拂、冲刷着它。
D.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2、下列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我在这个问题上请教了很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叶先生请教。
B.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C.(护士:)孩子,别哭,再哭,我就会把你扎出血来了!
D.老黄,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长命百岁。
3、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掠过(lüè) 甲胄(zhòu) 口径(jìng) 震耳欲聋(lóng)
B.头颅(lú) 湮没(zhēn) 抚摸(fǔ) 惟妙惟肖(xiào)
C.秩序(zhǐ) 桅杆(wéi) 踌躇(chú) 深恶痛疾(wù)
D.孵化(fū) 枢纽(qū) 殷勤(yīn) 巧妙绝伦(lún)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寥寥数语,却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我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使我茅塞顿开。
B. 我们班的小华同学文静娴雅,待人接物总是彬彬有礼。
C. 王苗真是别有用心,办的手抄报内容和形式都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D. 走在乡间的小道上,抬头看看雨后碧蓝的天空,我顿觉心旷神怡。
5、阅读《春望》《绝句》,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对上面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望》首联中“破”字写出国都破败的悲凉状况,“深”字呈现了荒草丛生的凄凉情景。
B.《春望》记录了诗人在战乱中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忧国思亲之情,深沉蕴藉,感动人心。
C.《绝句》中“江碧鸟逾白”一句,诗人以江水的碧绿与鸟羽的洁白相衬,色彩明丽清新。
D.《绝句》由对眼前故乡美景的描写转为直抒胸臆,笔意急转,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2】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绝句》中的“山青花欲燃”诗句,都借花传情。结合内容,分别说说诗人是如何借“花”传情的。
6、请有感情地背诵《使至塞上》,并把这首诗写在下面。
使至塞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节选部分,完成问题。
①红军每一个连和每一个旅都有列宁室,这里是一切社会和“文化”生活的中心。
②列宁室是各部队单位中的最好房间,可是这也说明不了什么,像我所常见的装饰陈设都非常粗陋,都是可以临时移动的东西,列宁室之所以使人感兴趣乃是这些屋里的人类活动,而不在于它们的装饰陈设。粗陋的列宁室却能将帮助践士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功能发挥到极致。这些屋里,都有连里或旅里的艺术天才所画的马克思和列宁像。同那些流行于中国的基督的像一样,这些像都带着明显的东方丰采,眼睛像针线似的,前额或呈球形,颇像孔子的像。红军士兵把马克思诨名叫做“马大胡子”,对于他好像有一种亲爱的尊敬似的。
③列宁室的另一特色,是屋里有专为所究徉事战术而设的一角,有一些泥土的模型,国人在这一方面是有特长的。城池、山岳、险要、河流、湖泽和桥梁等等,在这屋角上建设着。当上课研究到一些战术上的问题的时候,玩具的军队在这些模型上往返作战。这些模型也用来解释军队所驻扎的地带的地形,表演理想中的战术
④在每个列宁室里都有壁报,由士兵的委员会负責经常出刊。这些壁报给你一种对于士兵问题及他的发展状况的真知灼见。九月一日第二师第三旅第二团的列宁室里的一张壁报,可以当作典型来看。它的内容包括:共产党及共产主义青年团每日的或每周的布告;几篇粗陋的新文学投稿;革命的赞扬和标语;红军在甘肃南部胜利的无线电报告;应学的新歌;从“白”区来的政治新闻;最有意思的是一种叫做“红黑两栏”的,用来记载称赞及批评。
⑤“称赞”栏记载着个人及团体的精神,勇敢、不自私、殷勤及别的好品德。在黑栏中,同志们彼此呼着名字責备着,責备的事件是没有把枪擦干净,读书不用功,遗失了一个手榴弹或一把刺刀,站岗的时候吸烟等“政治的落后”“个人主义”“反动的习气”。在黑栏里我看见一个厨子,因为把粥烧得半生半熟而受弹劾;在另一黑拦里我又看见一个厨子,弹劾一个士兵,说他常抱怨他做的食物不好吃。
(1)列宁室具有哪些功能?阅读②~③段,请你简要概括。
(2)笔者基于哪些原因而认为“红黑两栏”是壁报内容中“最有意思”的一种?请你阅读第⑤段,用四字短语分条简要概括。(要求:答出两点即可。)
8、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善于“借力”
一个小男孩在院子里搬一块石头,他的父亲在旁边鼓励:“孩子,只要你全力以赴,一定搬得起来!”但是石头太重,最终孩子也没能搬起来,他告诉父亲:“石头太重,我已经用尽全力了!”父亲说:“你没有用尽全力。”小男孩不解,父亲微笑着说,“因为我在你旁边,你都没有请求我的帮助!”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那个小男孩,我们以为自己已经全力以赴了,但却不知道,所谓的全力以赴,不光光指的是尽自己的“全力”,还应当是善于借助别人的“外力”。
古往今来,那些成就大事业者并不一定是他个人的能量有多大,而是他们更善于整合资源,巧借“外力”。
“草船借箭”讲的其实就是一个“借力”的故事。当年,周瑜嫉恨诸葛亮的才能,就故意设计陷害诸葛亮,他要求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这在常人眼中当然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诸葛亮还是满口答应了。
原来,诸葛亮善观天象,他早就算定了一个大雾之日,便借鲁肃二十只草船驶往曹军的水寨,曹操因疑雾中有埋伏,便下令以乱箭射之。待至日高雾散,诸葛亮令收船急回,船轻水急,曹操追之不得。诸葛亮既从曹军的水寨安全借得了箭,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草船借箭”的故事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更给后人以无限启示——善于“借力”往往是成功的关键。难怪以周瑜之聪敏,面对诸葛亮之才智,最终也只能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旷世之叹。【Z-X-X-K】
还有一个大英图书馆搬家的智慧故事。
大英图书馆是世界上著名的图书馆,里面的藏书非常丰富。有一次,图书馆要从旧馆搬到新馆去,结果一算,搬运费要几百万,根本就没有这么多钱。怎么办?有一个高人,向馆长出了一个点子,结果只花了几千块钱就解决了问题。图书馆在报上登了一个广告:从即日开始,每个市民可以免费从大英图书馆借10本书。结果,许多市民蜂拥而至,没几天,就把图书馆的书借光了。书借出去了,怎么还呢?大家给我还到新馆来。就这样,图书馆借用大家的力量搬了一次家。
古人说,智者当借力而行;今人说,借力而行当为智者。你聪明,我会用你的聪明,那我就比你更聪明。
借力借力,一个“借”字,天地广阔,大有作为。对于身在职场中的我们,善于借力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需要我们细细地琢磨和践行。
【1】文章第一段讲述小男孩搬石头的事情,结合全文来看,这样的开头有何作用?
【2】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
【3】试分析下面句中加横线字的作用。
古往今来,那些成就大事业者并不一定是他个人的能量有多大,而是他们更善于整合资源,巧借“外力”。
【4】对于“借力”的行为,你是如何看待的?请阐明理由。并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为本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看法和理由:
事实论据: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因为有你——妈妈,让我懂得萦绕在身边最温暖的是母爱,因为有你——书籍,让我明白涤荡灵魂的那一缕清音是墨香;因为有你——挫折,让我知道最美的瞬间是雨后的彩虹。我的成长,因为有你……
请以“因为有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⑤文中不可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