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嘉义县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面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指的是老人和小孩,很多古人对年龄的称呼,都与头发有关。除了黄发垂髫外,还有总角、束发、弱冠、而立等。

    B.《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文章讲述了作者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经历。

    C.《诗经》中的“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乐曲的性质对《诗经》进行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传统纸质记录之所以仍然受到推崇,是因为其方便快捷,可以随时记录。

    B.特大暴雨过后,人们默默地看着一片狼藉的家园,心中的沉痛无法言说。

    C.校长要求我们认真对待这次考试,遵守考试纪律,做个坦荡如砥的人。

    D.面对人烟稀少的广袤原野,一种从未有过的苍凉感在他心头潜滋暗长起来。

  • 3、下面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叙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相识交往及离别的情景,表达对先生的感激与怀念,文章选自《呐喊》。

    B.新闻的结构包括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C.《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曾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自述生平的,称为“自传”。

  • 4、下列横线上填入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2月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举行交付仪式。火神山医院从1月23日筹建以来,到2日完工整10天。10天时间,一座总建筑面积3.39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医院正式 落成。这是令人惊叹的中国速度!中国速度背后,是强大的国家实力, 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泰山压顶不弯腰,危机来临有定力。越是在艰难困苦和重大斗争之时,越是能充分理解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 的道理。

    A.宣称   展现   深切

    B.宣布   展现   深刻

    C.宣称   展示   深刻

    D.宣布   展示   深切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盛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移情于物,写花、鸟的落泪惊心,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尾联,诗人运用白描手法,表现自己忧愁万分、憔悴不堪的情状,直抒胸臆,表达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2】展开想象,谈谈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填空

    (1)   ,欲上青天揽明月。

    (2) 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此事古难全。

    (4) 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刘禹锡不为个人沉沦而悲伤,仍然保持乐观精神的两句诗是  

    (5) 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用王勃的诗句 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6) 《过零丁洋》中表现文天祥视死如归的无畏气概的两句诗是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直到作者去世以后,它仍然是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首要通俗读物。它在全世界有亿万的读者,这是并不奇怪的。它是忠实描绘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本著作。   ——胡愈之

    (1)《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_______。该书真实记录了______国(国籍)_______(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

    (2)“他是个面容消瘦,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这是对____________的描写。“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这是对______________的描写。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小说阅读

    黄河的重量

    徐勋国

    ①出黄陵,去壶口,想看看黄河。

    ②这一程有160多公里,车行两小时多一点。穿行在黄土高原,远近一个个山坡、一眼眼窑洞闪过。山对山,沟绕山,人隔着山头互相看得见,但要走到一起,得走上大半天。陕北情歌唱得好:“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拉话难。一个在那山上哟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那话话呀招一招手。”这几句歌词,当是真实情境的写照。

    ③车驶入蜿蜓的晋陕大峡谷。晋陕大峡谷由北向南,长三十多公里,深二三十米,两壁陡峭,犹如斧劈。深褐的崖壁满是层层叠叠书页一般的横纹,这是一部厚重的天书一大地的历史、岩石的年轮。侧望深壑,五六十米宽,河水清清,缓缓而泻;斜阳穿过山垭,洒落河东,点点金光。

    ④这是黄河?

    ⑤这是黄河!

    ⑥远远看见,两边大山之间,雪白的水柱挟带雨雾直冲云天。那是壶口!

    ⑦早已从影视里看过无数遍壶口瀑布:奔腾咆哮,浊浪滔天。泥黄、汹涌,已深深嵌在心里。

    ⑧我们下车,沿岸溯河而上。脚下是一片片浅滩、沙洲,碎石如斗,沟沟坎坎积了一泓泓浑水。右边是深渊,水声隆隆。迎着冲天水柱和阵阵雨雾,我们跳着蹦着,越过巨石,绕过水洼。再往上走,沙洲尽头,壮阔的黄河扑面入怀。

    ⑨这是壶口,黄河的中游。这里,黄河二百多米宽的河面,像一幅绢帛立轴,从巍峨的大山。上铺展下来。浅处,碧波把青山映在画里,让人产生一种走进画境的冲动。我脱了鞋,探一探,水冰凉。于是,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河沿涉水,感受一条河流的灵魂:“黄河,我来了!”回想我这几十年的人生,曾有过九次坐车越过黄河,都只是张望一下浑浊的河水,匆匆而过,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亲近过它。掬起一捧河水,任由它从指缝里漏下,化作一条断断续续的细线,重新落进黄河,去汇成奔腾的激流。

    ⑩回身,但见连着崖壁,一方巨石突兀,直抵河心。壮阔的河面因它而突然收缩,巨石底下几乎掏空,汹涌的激流还在摔打、磨蚀、撕咬,激起阵阵几丈高的雪白水柱。随游人登上石台照相,俯瞰脚下汹涌的怒涛,隐隐感到大地在震颤。突然,背后一声訇然巨响,石台下掀起一阵巨浪,巨浪越过头顶,又兜头砸下,把台上的游客浇个透湿。人们先是一阵尖叫,随即转为一阵嬉笑,好一番透怀的畅快!这个小小的意外发生在瞬间,但对于我,却像是一种早已安排的仪式:让黄河的水没了顶,浸润了身子,是一种洗礼。从此,我与黄河,便难分彼此。

    把这里称作壶口,是因为它的地形呈大肚小口。两百多米宽的河面到了这里,骤然收缩,河水将山岩切割成一条长三十多公里、宽五六十米、落差二三十米的深壑,这就是晋陕大峡谷。壶口中心,激流冲击巨石,撞上崖壁,炸起几丈高的水柱;水柱落下,汇入激流,如万马脱缰,冲出壑口,怒射出去五六米才落进深渊。形成一道惊心动魄的瀑布。四周白沫喷涌,水雾弥天,激荡轰鸣不已。俯瞰深渊,黄河就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龙,奔流南下,一去不返。

    壶口是黄河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平静温柔的黄河,到了壶口,就突然改变自己,奔腾咆哮、激荡轰鸣,那是在隐忍中的爆发,展现一种开天辟地、冲决一切险阻的伟力。在中国人的心里,黄河很重很重,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它是民族性格的隐喻。

    导游说,四千多年来,壶口瀑布奇观已经北移了将近三公里,而且还在北移。眼下是一片浓绿的春天,河水是清的,到了深秋,它会泛黄,是泥黄,像影视里常见的。看来,我所看见的,只是黄河的一瞬,也只了解了黄河的一点点脾性。但,毕竟在黄河里涉了水,受了洗礼,了了一个多年的愿望。

    夜宿黄河宾馆,是四层排屋合围,紧贴黄河。听得见微微的水流声,我就枕着黄河鼾然入梦。

    (选自2021年04月15日《新华日报》,有删减)

    【1】本文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晋陕大峡谷→①______→②______→河心

    【2】请从用词的角度赏析第段的画线句子。

    壶口中心,激流冲击巨石,撞上崖壁,炸起几丈高的水柱;水柱落下,汇入激流,如万马脱缰,冲出壑口,怒射出去五六米才落进深渊,形成一道惊心动魄的瀑布。

    【3】在文章的第④⑤段,两句“这是黄河”独立成段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请结合文章第段以及下面文段内容,说说本文与《壶口瀑布》在写法和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

    (《壶口瀑布》)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以“它是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说明文,不少于500字。

    要求:(1)请选取你最熟悉的一种事物作为写作对象;(2)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能突出事物的特征;(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