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于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它为“诗三百”。
B.学习仿写,首先可以模仿范文的篇章结构,其次还要注意模仿范文的写作手法。总之,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确定具体的仿写点。
C.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一种艺术经验的总结。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部《水浒传》,长篇大论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是写长属就滥用笔墨。
B. 我听了老师的话后如梦初醒,始终也不清楚是什么意思。
C. 港珠澳大桥经受住了台风“山竹”的考验,安然无恙。
D. 在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中,班长首当其冲,率先跑到终点。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儒家经典之一。
B.《社戏》选自《彷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迅哥儿”和一群小伙伴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的经历。
C.《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演讲词,写的是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讲演。
D.《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我国唐代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4、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牛犊(dú) 溃退(tuì) 秀颀(qí) 坦荡如砥(dǐ)
B. 诘责(jié) 翘首(qiào) 丘壑(hè) 恹恹欲睡(yān)
C. 琐屑(xiè) 镌刻(jùn) 教诲(huì) 摩肩接踵(zhǒng)
D. 纤维(xiān) 俯瞰(kàn) 禁锢(gù) 春寒料峭(xiào)
5、陆游在《诉衷情》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请有感情地背诵《钱塘湖春行》,并把这首诗写在下面。
钱塘湖春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它,色彩丰富,身体是棕栗色,但胸部,尤其是内侧是柔和的粉红色;它,看起来天真温顺,实则是食肉动物,一个打猎时手段毒辣得罕见的猎手;它常用亲吻般的“拧”将猎物麻醉,再享用大餐;它的尾部还会亮起一盏信号灯,让自己闪闪发光……
以上文字描述的“它”是指_______________,它的主要猎物是蜗牛。这种昆虫在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______(作者)的《昆虫记》中有详细的介绍。
8、调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最喜荔枝红
①2020年是荔枝的“大年”。
②何见其“大”?登上萝岗区的牛首山顶,俯瞰满山遍野的荔枝林,一片片翠绿、浓绿,挤成一团团瓷实的绿疙瘩。无涯无际的绿海中,浮荡着密密麻麻的珍珠般的红色颗粒,恰似“朱弹星丸粲日光”——这就是已经成熟的名为“桂味”的荔枝。
③然而,漫步荔枝林,却是另一种景象。荔枝树大异于其他果树,诸如苹果、梨之类,为了便于人类采摘果实,树枝向四面八方七扭八拐,不往高处生长。而荔枝树为了获得阳光,自然而随意地向高空伸展。一般的成年荔树都在十米高左右,百年荔树可长到十四米,树龄五百年以上的古荔高达十六米,相当于五层楼房的高度,其树冠也在五十平方米左右。而且,一棵树一个形状,每棵荔树都形成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④荔枝林深处,并非像在高空鸟瞰那样密不透风。荔枝累累垂挂,一层一层,拉开了荔树的枝叶,使荔枝林里阳光缕缕,清风徐徐。清澈的山涧水,自上而下,迂回曲折,时缓时急,给荔枝林增添一种清凉的韵致。采摘荔枝的人,将保险蝇系在较结实的树枝上,然后爬上荔树顶端,在晃晃悠悠的树梢上,将一挂挂结满荔枝的小枝剪下来,装进挂在树上的竹筐,然后一筐筐地用绳子吊下去。从采剪到装筐、装箱、装车,无不小心翼翼。成热季节,外地的大客户,每天单是从萝岗,就要买走七八万斤荔枝。
⑤萝岗在广州东北方,萝岗之“岗”,南北狭长,北高而南低,渐次由三种地貌构成:高丘陵、低丘陵台地及河涌与滨江冲积平原。山丘表层为砖红壤潮土,有机物质丰富,土层深厚肥沃,呈弱酸性,天生就是供荔枝生长的优质土壤。加上全年气温较高,雨量丰沛,就像当地百姓所说,“插根木棍就发芽”。
⑥这里有一座荔枝山,还有一个“果村乡”——可见当地对荔枝的看重。不管是村委会也好,乡政府也好,都全力为栽种荔枝服务。有的村子,是一个巨大的圈圈,国围中间是茂密的荔枝园,这叫“人跟着荔枝走”,为守护易枝而建房居住,从而形成村落;还有的村子,是“荔枝跟着人走”,比如建于明代的水西村,四周都是荔枝林,计有一千五百余亩,光是古荔树就有一万两千多棵。村里老人讲,有些古荔的树龄可能在六七百年以上。自古以来,村里人就与荔枝相依为命,数百年的荔枝树至今不改其味,甚至果实的味道越来越甘醇,真是福前后人。其中一株四百多年的古荔,每年挂果千斤左右,且一半是被誉为“岭南第一荔枝珍品”的“水晶丸”,一半是“桂味”,至为神奇。
⑦走进这样的地方,就像进入荔枝的博览园,或者说是进入荔枝的原始森林。萝岗有百年以上的荔枝林三万多亩,其中半数以上的树龄在三百年以上,树龄五百年以上的有二十七株,这些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古荔树,至今仍硕果累累,皆属于“红壳大果品系”,肉厚核细,即便在岭南也较为罕见。这当然跟萝岗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有关。
⑧荔枝的神奇还不止这些,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将荔枝写成“离支”。而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这样解释“离支”的涵义:荔果离枝之后,其变甚速,“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所以采摘荔枝时不是直接摘果,而是连带着树枝一同剪下,让果不离枝,以保其鲜。荔枝的成熟也不是渐渐变红,而是一夜骤红。
⑨这可能也是荔枝之所以格外珍贵的一个原因。
⑩如今的荔枝既是珍品佳果,又是大众鲜果;既高级,又普通,饶是“人见人爱”。
【1】选文第②③两段中,作者分别从哪两个角度观察了荔枝林?
【2】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将保险蝇系在较结实的树枝上,然后爬上荔树顶端,在晃晃悠悠的树梢上,将一挂挂结满荔枝的小枝剪下来,装进挂在树上的竹筐,然后一筐筐地用绳子吊下去。
【3】结合选文第⑥⑦两段的内容,概括萝岗荔树的独特之处有哪些。
【4】选文第⑨段中“这可能也是荔枝之所以格外珍贵的一个原因”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9、青春,是一个美好的词语。在这个青春的校园里,我们都拥有平等的机会。你可以去编织自己的远大梦想,也可以描绘自己的理想天空,你付出多少,也必定收获多少。在这里,你学习的成果、为人的优异,与家庭无关、与相貌无关、与“拼爹拼妈”无关。所以,有人说,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
请以“__________是青春最美好的事”为题写作,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ABC"代替。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