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甲)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乙)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 )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丙)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 )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丁)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虬枝(qióng) 磨折(zhé) 婉 鄙
B. 虬枝(qióng) 磨折(shé) 婉 轻
C. 虬枝(qiú) 磨折(shé) 宛 轻
D. 虬枝(qiú) 磨折(zhé) 宛 鄙
【2】文中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婆娑:枝叶低垂,形容姿态优美。
B. 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C.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D. 秀颀:美而高。
【3】在选文(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人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4】对选文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致刻画了白杨树挺拔的姿态。
B.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坚强不屈的个性和精神。
C. 选文中连用四个反问句,将白杨树与北方农民、北方的抗战军民,以至于抗战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建立起联系,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D. 选文最后一段将白杨树和楠木进行对比,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塞(sài) 炽热(chì) 悄然(qiǎo) 眼花缭乱(liáo)
B.诘责(jié) 教诲(huì) 窒息(zhì) 笔耕不缀(chuó)
C.踌躇(chú) 颓唐(tuí) 秀颀(qì) 油光可鉴(jiàn)
D.濒临(pīn) 侵略(luè) 优劣(luè) 筋疲力尽(jīng)
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C.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青少年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不要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B. 世博园里的花卉争奇斗艳,栩栩如生。
C. 社会上的腐败现象日益严重,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D. 为了参加这次航模比赛,同学们自出心裁,制作了许多新颖的船只。
5、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品读诗文,补全下表中的批注内容。
归类摘抄 |
|
|
| 批注 |
|
| |
| 诗句 |
| 修辞 |
| 内容 |
| 主题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拟人 | 我把我对你的担心托付给明月,让它伴你到夜郎西去。 |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担心和关心之情。 |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1) _____ | (2) _____ | (3) _____ |
6、古诗文默写。请将下面的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①树树皆秋色, __________。(《野望》)
②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③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④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渡荆门送别》)
⑤__________,志在千里。(《龟虽寿》)
⑥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梁甫行》)
⑦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鸟儿争春来描绘初春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7、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下面表格中的问题。
语段一 | 阿基姆明白,这个直到不久前还生龙活虎的年轻人,此刻内心激荡着怎样的情感。他了解保尔的悲剧…… | 结合原著理解语段中“悲剧”的意思。 | “悲剧”是指:______ |
语段二 | 收到列宁格勒的来信,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他的心又怦怦地跳起来了。他日夜盼望的梦想已经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现在他拿起新的武器,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 “铁环已经被砸碎”具 体是指保尔双腿瘫痪,双目失明,在战友的鼓励和邻居的帮助下,重新开始并完成了创作。 | 保尔完成的创作是:_____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秋韵
宗璞
①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嘚嘚”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个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直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台阶,眼前会出现一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②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灰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③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罢。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到的。那就待来生罢,我说,大家一笑。
④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的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
⑤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的小湖旁,忽然觉得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⑥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黄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吗?
⑦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
不要推却友爱
不要延迟欢乐
现在不悟
便永迷惑
⑧在这里,一切都有了着落,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1】选文第①段中,哪两个词语最能突出表现记忆中的香山秋色的特点?
【2】简析选文第②段的作用。
【3】选文第⑥段写红叶“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最后作者也没有说出这是什么树的叶子,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从修辞的角度简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毯。
【5】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到底要寻找怎样的“秋韵”?
9、按要求作文。
请以“洒满阳光的记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积极向上;(2)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550字;(5)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