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诗句与《钱塘湖春行》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2、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参天 参加 参考 参差不齐
B.悄悄 悄怆 悄寂 悄然无声
C.行旅 行动 步行 日行千里
D.协调 调整 调动 风调雨顺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A.诗中“墨色”“漠漠”“昏黑”勾勒出了一幅凄怆黯淡的图画,流露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B.“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既写布被又旧又破,又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
C.“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骤然而至。
D.“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4、阅读下面的杜甫诗两首,完成小题。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 【乙】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①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②湿,清辉③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④,双照⑤泪痕干! |
【注释】①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房,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②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③清辉:月光。④虚幌(huǎng):薄到透明的帘帷。⑤双照:共照两人。
下面对两句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但甲诗更表达了对国家衰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
B.甲诗把对国家败亡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乙诗则借助想象,书写妻子对自己的想念。
C.甲诗颔联“花溅泪”“鸟惊心”将花鸟人格化,写出了春之生机,体现了诗人的爱国之情。
D.乙诗颈联刻画了妻子的神与态,透露出战乱对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造成的巨大伤害。
5、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_(人名),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_______________之乱。
【2】怎样理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诗人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6、根据要求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一文意境优美,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和饱含感情的语言再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文中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作者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处处扣住“月”字来写,其中侧面写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表现作者惆怅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7、(题文)
【1】(小题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⑴《红星照耀中国》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______)
⑵《昆虫记》是美国作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科学巨著。(______)
⑶《昆虫记》中,我们看到切叶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______)
【2】(小题2)根据你的阅读所得,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昆虫名。
《昆虫记》是一部引入入胜的书,展示了一个神奇的昆虫世界: ① 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尾燕尾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 ② 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多星期。
8、寄贺年卡的人
①新年将至,他却没有快乐,就在这时,他收到一张贺年卡。这令他意外。
②妻子去世一个月来,他始终无法从痛苦中挣脱。他冷漠地对待这个世界,消极地生活。人们劝他振作,他却冷冷丢给人家一句:“我心已死。”人走屋空后,他孤寂地坐着,一口一口地喝烈性酒。
③他不知道,在他日日冷漠地对待的这个世界上,有谁还会给他寄贺年卡。
④贺年卡的封面图案很简单,洁白的纸上画着一片绿色的叶子,叶子上方印着五个字:“默默的祝福”。打开贺年卡,他却没找到寄卡人的姓名,只在像封面一样洁白的纸上,有钢笔写着几行字——“别去猜我是谁,也不必去寻找。只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人在默默地祝福你。生活依然美好,依然充满热情,依然充满爱。新年与你同在。”
⑤这几行字,他看了一遍又一遍。心中悄悄潜入一丝暖意。A是谁送来的温暖呢?他极力去辨认那钢笔字,但这隐去姓名的祝福者显然是要真正隐去他自己。字,一笔一画,横平竖直,是标准的仿宋体,根本看不出一点个人风格。谁呢?我一定要找出来。
⑥第二天上班,他仔细观察他的同事。他冲他们微笑点头。妻子去世以来,这是他第一次露出微笑。同事们也分别向他回报以微笑。微笑充满了温馨。他分辨不出,他觉得每个人都像是那祝福者。
⑦在美好的微笑与轻声的祝福中,他感到生活真的充满了爱。B有什么东西在他心底悄悄融化。他冰封已久的情感被解冻了。他的心尚未死。
⑧“别去猜我是谁,也不必去寻找。”他想起了这句话,他知道他是找不到那人的。他郑重地从信封中抽出贺年卡,珍惜地抚摸着。突然,他看到信封上的邮戳:贺年卡是挂号寄来的,为什么不去问问邮局呢?他来到邮局。
⑨邮局的人说:“噢,这个办挂号邮贺年卡的人我们记得非常清楚。C两个月前,来了一女人,很瘦,因为病态,她的嘴唇几乎没有血色。她说她得了绝症,将不久于人世了。她请求我们代她在年前寄出这张贺年卡……我们知道她已经死了,因为她临走前说,如果她能将生命熬到年底,她将亲自来寄这张贺年卡。”
⑩听完这些,他已知道了这寄贺年卡的人。他深深地,不知是向这告诉他谜底的人,还是向那已长眠的妻子,鞠了一躬。
【1】收到一张贺年卡后,“他”为什么会感到意外?
【2】第②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
【3】画线句子A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画线句子B中“悄悄融化”指的是什么?
【5】画线句子C中从记叙顺序来看属于 ,其作用是什么?
【6】本文要告诉我们什么生活道理?
9、作文。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