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眼见沦陷的长安城残破不堪,不禁触目伤怀,满腔悲愤涌上心头。
B.在建设珠港澳跨海大桥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困难,他们都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C.语文课上,王老师将《智取生辰纲》里面的故事讲得惟妙惟肖,同学们都沉浸在其中。
D.一个孩子有轻微问题,如果家长不及时纠正,那么更严重的问题会在麻木的家庭氛围中潜滋暗长。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峡》选自《水经注》,作者郦道元。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三峡四季山水,表现了三峡的壮丽风光。描写动静结合,有张有弛;语言简练、生动。
B.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往往是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列夫•托尔斯泰》运用此法,先刻画主人公丑陋平庸的外貌,再描写其非同寻常的眼睛,先抑后扬,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新闻报道要求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言简意赅,以事实说话。因此,新闻报道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和简明性的特点。通常导语、主体、背景是一篇新闻不可缺少的三部分。
D.《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即相识、相处、离别、怀念)为叙事的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3、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近年来,我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 , ; , ; 。
①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②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
③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
④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
⑤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
A.①⑤②③④
B.⑤③②④①
C.①④③②⑤
D.⑤②③④①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演讲比赛中,他引经据典,夸夸其谈,最终夺得第一名。
B. 每年趵突泉灯会都会引来络绎不绝的游人。
C. 郭老师的课惟妙惟肖,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的掌声。
D. 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员们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地大笑
5、古代诗歌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虚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主人公因此上下追寻。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2】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6、古诗文默写。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2)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词中,色彩的运用更能增强表现力。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用墨色点染风云,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情;白居易《卖炭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借对照鲜明的色彩描写出卖炭老者饱经风霜的劳动者形象。
7、名著阅读
①《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一位你喜欢的人物_______________,喜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星”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开在心头的花
赵晓波
⑴李阳在顺河街开了一家花店,生意不是很好,隔三岔五李阳都会忍痛往街角的垃圾桶扔一些快凋谢枯萎的花朵。
⑵情人节过后,李阳的玫瑰花还没有卖完,蔫塌塌的,李阳只好拿去处理。在垃圾桶旁边有一位穿着环卫服正在清洁的男人,四十多岁,满脸的沧桑。他看见李阳手中的玫瑰花,迟迟地说:“妹子,这些花你都不要了吗?”李阳点头,他说:“你能把它们都给我吗?反正这些花都是要扔的。”李阳就顺手给了他。
⑶男人很高兴,抱着花就地坐下来,小心地把花朵外层枯萎的花瓣去掉,把整理好的花用一张旧报纸包了起来放在三轮车上,然后欢快地哼着歌骑车走了。
⑷第三天下午,男人出现在李阳的店里,他不好意思地问李阳,还有要丢的花么?李阳好奇地问他,这些快枯萎的花有什么用呢?男人憨憨地笑,不回答。看他有些尴尬的表情,李阳也不好再问,心想一定是给他老婆送吧,这人还挺浪漫。
⑸后来隔三岔五,男人就来拿花,走时还顺便帮李阳把店里的垃圾收走。花店的生意不是很好,时间久了,李阳就有些不甘。这些花虽说要扔掉,可毕竟都是钱啊,而别人却像捡了宝似的。她心里不平衡,态度也就不那么好了。男人好像看出了什么,沉默了半天才下了很大决心表示多少还是给点钱。李阳当然高兴,生怕他反悔,赶紧就说店里剩下的花都便宜给他,100元包月吧。男人想了想咬牙答应了。
⑹这样的交易一直持续了半年。后来,男人就不来了。李阳想他一定是后悔了吧。李阳只好又自己跑去街角的垃圾桶扔那些花。
⑺一天,李阳的店里来了位妇女,她开口就问:“妹子,是你一直给我男人花吗?”李阳心里咯噔一下,这女人长得五大三粗,莫不是来找她算账,要退钱吧。李阳迟疑地点点头,不知如何是好。谁知女人从衣服口袋里摸出一把皱皱巴巴的零钱递到李阳手上,说“以后,你的花我来拿。”李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赶忙把那些卖剩的花给她。女人拿了花,临出门回头对李阳说:“谢谢你,妹子,我男人说你是个好人。”
⑻李阳跟出去,看见女人正站在垃圾桶旁边像她男人一样整理那些花朵。女人看见李阳说:“你一定很想知道这些花有什么用吧,那跟我来吧。”
⑼李阳随女人去了一家敬老院,她看见女人把那些花一朵一朵插在每个房间的花瓶里,那些老人看见花都围过来开心地笑了。女人告诉李阳,她男人是个志愿者,经常来照顾老人们。他知道老人们喜欢花,可男人的收入不高,买不起花。后来有了李阳那些卖剩下的花,剥去快枯萎的花瓣,养在花瓶里,还可以摆放两三天,这样老人们有花看,可开心了!
⑽李阳问男人怎么不来,女人告诉李阳,男人在扫街的时候出了车祸了,躺在病床上心里一直记得要她来找李阳,继续买花看望敬老院的老人们。
⑾李阳听了,眼眶湿湿的。她悄悄把钱塞进女人的衣兜,拉着女人粗糙的手说:“大姐,以后我和你一起来送花,好吗?”
【1】根据文意,梳理文章的故事情节,完成下面的填空。
李阳忍痛扔花,男子讨花,欢快整理→李阳心有不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阳猜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阳心生感动,陪同送花。
【2】第⑺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李阳心里咯噔一下,这女人长得五大三粗,莫不是来找她算账,要退钱吧。
【3】试分析标题“开在心头的花”的含义。
【4】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结尾(第⑾段)有哪些妙处。
【5】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文中的男人这一人物形象。
9、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
“老师点名时,答一声‘我在’,仿佛不是回答老师,而是回答宇宙乾坤,告诉天地,告诉历史,说,有一个孩子‘在’这里。”
“人与人之间,或为亲情或为友情或为爱情,哪一种亲密的情谊不能基于我在这里,刚好,你也在这里的前题?一切的爱,不就是‘同在’的缘份吗?”
“身为一个人,我对自己‘只能出现于这个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感到另一种可贵,仿佛我是拼图板上扭曲奇特的一块小形状,单独看,毫无意义,及至恰恰嵌在适当的时空,却也是不可少的一块。”
“我能为他们做什么?也许什么都不能,但至少我在这里,在倾听,在思索我能做的事……”
“读书,也是一种‘在’。看书的时候,书上总有绰绰人影,其中有我,我总在那里。”
以上文字摘自张晓风散文,读过后你有怎样的联想?请以“我在”为题目,写一写你的故事或者你的感悟。
作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5)不少于600字。(6)不能用本试卷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