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陇南市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选出对上面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甲】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咏史赤壁——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

    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

    已挫英雄百万师。

    A.甲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

    B.两首诗都高度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

    C.甲诗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不被重用。

    D.乙诗热烈地赞美了周瑜在这场决定性战役中的不朽功绩。并且通过战争场面的描写,使周瑜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水(fú)            裂(jūn)       (qiāo)        无人问(jīn)

    B.奋(kàng)        皱(zhě)          (sù)            风雪途(zài)

    C.潺(chán)        杂(rǒng)        礴(bàng)        黄发垂(tiáo)

    D.腐(shí)          辈(háng)     (zhǎn)        金吾不(jīn)

  • 3、下列句子变换有错的一项是(   )

    A. 你应该知道浪费粮食可耻。(改成反问句):你难道不感到浪费粮食可耻吗?

    B. 祖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非常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变为感叹句):祖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多么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啊!

    C. 谁都承认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变为双重否定句):谁都不能否认他不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D. 他当选为班级体育委员。(改成被动句):他被选为班级体育委员。

  •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心(chèn)          (1òu)        取(niè)          息敛声(bǐng)

    B.立(zhù)            峋(lín)          热(zhì)          抑扬顿(cuò)

    C.强(jué)            (jì)            (dí)            不折不(náo)

    D.亮(zèng)          (sao)        (sāng)        然不惊(qiǎo)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绿竹引

    (宋之问)

    青溪绿潭潭水侧,修竹婵娟同一色。

    徒生仙实凤不游,老死空山人讵识。

    妙年秉愿逃俗氛,归卧嵩丘弄白云。

    含情傲睨慰心目,何可一日无此君。

    【1】诗中的“此君”是________,和它“同一色”的是_________

    【2】从内容上来看,前四句所写的对象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_______________;后四句所写的对象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是近体诗还是古体诗?为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

    复行数十步,   。(陶渊明《桃花源记》)

    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万物生光辉。(《长歌行》)

    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节选部分,完成问题。

    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他认为这要归因于他少年时代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要归因于他在学校读书时期的刻苦。当时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织斯巴达俱乐部一类的团体。他们常常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脊梁——这一切都是为了要锻炼他们自己。他们凭直觉知道,中国的来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

    有一次,毛泽东曾经花了整整一个夏天走遍他的家乡湖南全省。他靠挨家挨户替农家做工换饭吃,有时候甚至非行乞。有一次他几天不吃饭,只吃些硬豆和水——这又是一种锻炼肠胃的方法。他早年在这次农村漫游中所结交的友谊,日后对他是有很大价值的,因为十年以后。他开始把湖南的成千上万的农民组成了有名的农民协会,这到一九二七年国共分裂后,成了苏维埃最初的基础。

    (1)毛泽东为了更好地投身革命,年轻时他做了哪两方面的准备?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要概括。

    (2)选文体现出了青年毛泽东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烬煨”的滋味

    赵畅

    ①所谓“烬”,是指柴灶里柴梗焚烧以后留下的带火的灰,而“煨”(读wēi)有两种方式,除了将生的食物直接插入柴灰烧熟,更主要的方式是把原料放入瓦罐等专用器皿,注入适量的水以后,置于柴灰里将其烧熟。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寄养在祖父祖母家。在小山村,家家户户用的都是柴灶,燃料大多是从山上斫来的细枝柴梗。用柴梗当燃料,很是耐烧,而且燃烧殆尽后用火钳从灶膛里扒至灶斗的柴灰,即便是过上几个小时,表面看似没有了起初的红火闪烁,但只要用火钳往下掏,还是能在一片暗红色的灰堆中看到依然跳动不已的点点星火。

    ③“烬煨”食物,祖父可是一把好手,尤其是“烬煨”猪蹄子。而今回想起来,他的“匠心”至少体现在选“料”、备“烬”、护“煨”上。祖父选食材很讲究,祖父认为,“用柴灰煨猪蹄,就是要骨头多一点,这样吃起来才有嚼劲有味道,而且价格也实惠。”当天中午,祖父总是叮嘱祖母一定要用粗一点的柴梗烧菜煮饭,以保证柴灰的热能更持久。当猪蹄子被祖父拔毛洗净并斩成两截放入专用的瓦罐,注入适量的水以后,真正的“烬煨”就开始了。午餐灶膛一熄火,但见祖父小心翼翼地端起瓦罐,走向灶间,将带着盖的罐子埋入柴灰堆里。之后还有一道不可或缺的工序,晚餐后,祖父还会用晚餐刚刚烧剩的柴灰去替换午餐的柴灰,并开启瓦罐的盖,放上些许盐和酱油,继续“烬煨”。按祖父的原话,这叫“最后的‘一把火’”,旨在确保被“烬煨”的猪蹄既入骨又入味。

    ④半个多小时后,全身黝黑并沾满柴灰的罐子被祖父从火红的柴灰堆里起出,一打开盖子,那如决堤般泄溢的特有浓香,一下就弥漫了整个厨房,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夹起一块连皮带筋的肉,一嚼,那真是满嘴爽滑有劲的鼓鼓香,油而不腻的汩汩香。即便是猪蹄里最粗的骨头,只要咬去两边顶端的骨头盖,就能够看到里面糊状的骨髓,把嘴对着咬开的口子轻轻一吸,那骨髓就会“呲溜”一声滑进我的嘴里,滋味岂一个鲜美了得!

    ⑤祖父“烬煨”的功夫了得,平日里,他总是变着花样替我们做好吃的。比如肉骨头配黄豆、胖鱼头佐豆腐、牛肉伴萝卜、猪肉辅笋干等。虽然只是偶尔为之,却总能照见他的用心用情。祖父一直活到了98岁的高龄,去世前几天,他对家人的唯一要求就是煨粥给他吃,可见他对“烬煨”的感情至真至深。

    ⑥回到城里生活以后,虽然我们家里也用过柴灶,但只是小柴灶,每一次的柴灰量少得可怜,所以即便有“烬煨”的念头,也总是以放弃告终。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天,母亲从商场买回来一只高压锅,说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将食物煮熟烧烂,这样既能节约柴火煤料,还能加快食物加工的速度,满足我们等不起、等不及的心理,全家人可谓喜不自禁。第一回烧煮试验的,不是别的,正是猪蹄子。高压锅上阀后,半小时左右就烧好了,打开高压锅,猪蹄也给煮得烂熟,用竹筷戳皮,一划即开。但不知为何,与当年祖父祖母家“烬煨”的猪蹄子相比,无论其香味、嚼劲还是鲜度,总还是相差了那么一点点。

    ⑦而今,要吃到正宗“烬煨”的食物,已经很难,即便是在我的老家小山村,也大多已改用煤气或天然气。时下五花八门的炖锅,其功能大可与“烬煨”匹敌,有些炖锅用的就是瓷制的器皿、紫砂的器具。与高压锅不同,它们既可“大火猛煮”,也可“小火慢炖”,但不知为何,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或许,脱离了家乡的柴灰、食材、罐子,就会失却了家乡的味道,而失却了家乡的味道,不论食材再好,烹制工具再先进,恐怕都会与“烬煨”产生咫尺天涯的距离,不是吗?

    (选自《文汇网》,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烬煨”是指“用带火的灰把生的食物烧熟”。

    B.“烬煨”是形声字,“火”是形旁,“尽”“畏”是声旁。

    C.柴梗烧尽后的柴灰无论过上多长时间都还是红光闪烁。

    D.现代器皿烹制与古法“烬煨”的食物味道总有点不同。

    【2】阅读第③段,概述祖父选“料”、备“烬”、护“煨”猪蹄的过程。

    【3】根据要求,品析语言

    (1)简要品析第④段的画线句,说说作者是如何写出猪蹄的美味的。

    (2)第⑦段段末的“不是吗?”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4】文中的祖父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文末说“失却了家乡的味道,不论食材再好,烹制工具再先进,恐怕都会与‘烬煨’产生咫尺天涯的距离”,请结合全文简述你对文中“咫尺天涯”的理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下面对话,补全书信内容,100 字左右。

    爸爸:唉,每天早上车还没有开出小区,就担心晚上回来没有地方停车。

    妈妈:是啊!谁叫我们幸福新村是老小区呢?都改造过了,车位还是这么少!

    女儿:咦,对面的新小区听风苑不是还有许多空车位吗?我们能不能去租一个啊?

    妈妈:对啊!他们五百多户人家有一千多个车位呢!我们如果能停到那边去的话,就不用担心下班没地方停车了,也省得这边早晚堵车。

    女儿:而且听风苑好像没有多少人住,车位都空着,多浪费啊!

    爸爸:我们的物业早就去对面问过了,他们不同意我们去租用他们的车位。

    女儿:那我们以幸福新村居民的名义给市长写封信吧,说说以租赁方式共享车位的想法。

    妈妈:这个办法可以试试。

    敬爱的市长先生:

    您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期待您的答复。

    此致

    敬礼!

    幸福新村居民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