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平顶山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B.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C.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在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 2、男孩要向暗恋已久的女孩表白,你会建议他用下面那句诗?(   

    A.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B.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C.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D.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 3、下列括号里的句子,与原句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他指给您看。)

    B.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流泪,那不能不说他是个糊涂虫。

    (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流泪,那只能说他不是糊涂虫。)

    C.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D.阳光透明的政府要把政府行为纳入制度规范。

    (政府行为要被阳光透明的政府纳入制度规范。)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各地切实抓好春耕备耕各项工作,确保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B.这部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C.我国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会有近5个月的时间执行深海资源勘察、环境勘探、海底生物研究等项工作。

    D.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音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 5、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 “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 “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 “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眼下,艺术的创作与商业运作正积极拥抱互联网。短视频、公众号、电商平台等,缩短着艺术与受众、商品与消费者的距离。然而就工艺而言,“物”的属性难以跨越屏幕的阻隔,即使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依旧要思考:在当下,是什么人在什么环境中为什么使用工艺?

    从古至今,工艺制作的目的在于提高生活的质量,满足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一段时期以来,部分工艺品种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艺术化发展方向,随后又开始探索回归自身并服务于生活的合适路径。工艺不只是艺术品,从非遗的角度看,回归生活才是最有力的传承。以刺绣为例,姚建萍从苏绣艺术家到创建姚绣艺术品牌、艺术生活空间的发展过程,颇具启示意义,艺术探索与生活化回归,是当代工艺的一体两面,前者致力于解决工艺的“可能”,后者体现工艺的“需要”。

    传统工艺要满足当代生活的需求,并不是易事。这要求工艺家深入理解当代生活空间。我们常在古装影视剧中看到刺绣等工艺的使用,它们也常陈设在各类博物馆里给人以观赏的愉悦。作为“古色古香”之物,它们在这里的功用主要不是供生活所需,而是在向我们讲解过去的生活。但是,对于现实生活来说,工艺还能带来什么?这几年,上海、苏州等城市陆续出现了一些较具影响的手工艺市集,博物馆和书店所开设的手工艺生活区并不违和,一些品牌自然成长为艺术生活空间。它们所得到的广泛认可和市场反馈表明,工艺的实用性并没有完全消失,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它融入今人的生活。

    衣食住行的需求日新月异,许多传统的工艺呈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设计、材料、审美趣味都需随之变化。刺绣、织锦、雕刻等,在家居化的进程中离不开革新迭代,通过尝试更多的呈现方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以苏绣沙发为例,丝绸的娇贵特性与沙发的使用本有强烈冲突,但依靠科技进步和材料革新,推出具有耐磨性的人造丝绸和绣线,就能使之前的不可能成为可能。工艺在这里通过产品来呈现,依靠创新转化来获得活力,是工艺振兴卓有成效的表现。

    当人们又有机会与传统家具、衣饰以及老式的器皿再次相遇,那些使用它们的方式以及因此而兴起的想象与审美,都需要一个重新唤醒的过程。姚绣艺术生活空间展示了艺术家的作品及衍生产品,又经传承人、艺术家、设计师和运营者的努力,采取展览加市场的方式,以苏绣服饰和文创联接咖啡、花艺展、古琴雅集等。这种品牌赋能与跨界传播,其实也重复着这样一个道理:工艺不是孤立的存在,它遵循特定使用场景的要求,探寻被这个时代所认同和欢迎的呈现形式,通过良好的设计实现工艺服务生活的目的。

    工艺品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让人期待。人们在发明、改进、运用和消费它的过程中,也进行着这样的探求:传统工艺为何有灵且美?怎样提升传承和再创造能力?如何实现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传统工艺因为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可替代的特性,通过它可以提供一个让人感受温情、更新表达的环境。工艺是人与物之间重要的连接方式之一,人们依旧需要通过它精确地传递造物的智慧和温度,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让好的工艺品成为人的长久陪伴。

    (改编自张志勇《回归生活是最有力的传承》,《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时代,商品与消费者的距离正在缩短,但商品“物”的属性仍难跨越屏幕的阻隔。

    B.工艺家越是深入理解当代生活空间,越是有助于传统工艺满足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C.古装影视剧中刺绣等工艺品的主要功用是向我们讲解过去的生活,却无法供生活所需。

    D.许多传统工艺的呈现形式将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要,是因为衣食住行的需要日新月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从互联网背景下艺术创作与商业运作的特点出发,分析其优劣,自然而然地引出自己的问题。

    B.文章使用了大量当下工艺界的例子,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信服力,还使文章更有时代性。

    C.文章采用递进结构,从艺术家的理解、工艺的呈现方式和使用方式的唤醒三方面论述传统工艺如何回归生活。

    D.文章最后一段对工艺品的经济价值和精神价值持积极态度,并立足于传统工艺与工业化生产的不同阐述了传统工艺的精神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一传统工艺如果无法提高生活的质量,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它的传承就失去了活力。

    B.艺术探索和生活化回归是当代工艺的一体两面,两者相辅相成,分别致力于不同的侧面。

    C.工业振兴要想有所成就,工艺就要以产品的形式呈现,依靠创新转化获得活力。

    D.品牌赋能与跨界传播有助于唤醒使用传统工艺的方式以及因此兴起的想象与审美。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妆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琵琶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氓》)

    (4)______________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5)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6)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7)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8)________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不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__。既见复关,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季氏将伐颛臾》)

    (3)且臣少仕伪朝,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图宦达,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_____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运用反衬手法,通过衣服上的图画,反衬人物内心孤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石钟山记》中有一脍炙人口的警语“____________________,可乎?”告诫人们在对事物作结论前要注重搜集第一手资料,不可妄加臆断。

    (3)杜鹃,又名子规,相传是古蜀王杜宇之魂所化,其啼鸣声哀婉凄切。杜鹃、子规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与“_______________”却“_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强调学习须专心。

    (2)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并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其中。

    (3)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作者与客人乘着一叶扁舟于浩瀚无涯的江面,随波飘荡,自由自在的情景。

  • 11、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屈原在《国殇》里歌颂为国捐躯的将士:“__________,_________。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②柳宗元由“羁禽、寒藻”起兴,引发下句,晋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也用这种手法写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引出下句“_________,_________”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③杜甫的《蜀相》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④柳宗元初被贬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寄情于山水,写下《永州八记》。其中《小石潭记》有“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悄怆幽遂,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的描写,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1】下面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声夺人,渲染出江潮磅礴的气势,并且巧妙地用雷声来衬托漸声。

    B.颔联描写了县衙门内连骑涌出、赶到江岸观潮的盛景和望潮人的心理。

    C.颈联以日光、秋云、天空、大海等为背景,为展示来潮做好准备。

    D.这是一首咏钱江潮的名作,张弛有度,句句紧凑,结构严谨,雄健阔大。

    【2】本诗尾联极富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击起之徒”的“徒”表示一类人,类似的还有“曹、属、辈、侪、族等”,“属之于子乎”的“属”为此意。

    C.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回答第(3)题的问题。

    (1)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3)田文为相,吴起不悦,二人对话之时国家处于什么情况?请结合原文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普希金说“希望是厄运忠实的姐妹”,《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都有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情节。请借助某一个这样的情节,鼓励新冠疫情阴影下的同学们。要求:情节选用合理。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