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大连市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词语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急流   陵:山陵 三峡 :在

    B. :青白色   势竞上:凭借 夕日欲:颓废

    C. 相与:共同   无与为乐者:考虑 中庭:院子里

    D. 晓雾将:消散  曦月:日月 哀转久:消失

     

  • 2、以下哪个国家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具有活榜样的作用( )

    A.美国

    B.英国

    C.苏联

    D.德国

  • 3、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B.《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是回忆性散文,《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属于传记。

    C.夸张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比如“一看这试题,他的心头就涌动着名列前茅的喜悦”就是扩大夸张。

    D.《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两篇课文都是书信的一部分。

  • 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特写与消息的区别在于消息往往择要地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而特写主要抓住新闻事件中富有特征的片段展开。

    B.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C. 《昆虫记》作者是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和文学家法布尔。

    D.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续写现实,其内容非重点处允许虚构。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释】①北渚:北面的水涯。三湘:指沅湘、潇湘、资湘。②五两:古代候风的用具。③青草瘴:春夏之交时所生的瘴气。夏口:古地名,位于汉水下游入长江处。④湓(pén)城:历史古县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境内。⑤吊屈平:屈平,字原,即楚国诗人屈原。汉文帝四年,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及渡湘水,历屈原放逐所经之地,对前代这位竭诚尽忠以事其君的诗人的不幸遭遇深致伤悼,作《吊屈原赋》。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描画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颔联点明离别的必然性;颈联概括“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B.《送杨少府贬郴州》写朋友旅途中的见闻、感受和遭遇,全诗融情于景,意味深长。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承上作结;同为宦游,分别实属自然,不必有儿女之态;《送杨少府贬郴州》尾联用典,劝慰友人不必像贾谊悼念屈原那样伤感。

    D.两首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立意不在惜别,而是在劝勉友人,自始至终都洋溢着一种乐观积极的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

    (1)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2)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4)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5)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6)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7)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从植物的变化写早春的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请回答下面问题。

    他留宿在一家旅馆,仅有40名随从,遭到政变头目胡其朗率部袭击。枪战立刻打响,但在黑夜之中,暗杀者无法看清面目。有几人将手枪对着他的脑袋,他激动地大喊道“别向我开枪,我只是伙夫。别杀一个给你们做饭的人!”这些士兵摸了摸肚子,难以下手,于是将他带出去进行更仔细的检查。

    (1)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因为这次事件得的诨名是什么?

    (2)请结合具体细节,说说“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至少两个方面)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沸腾的火锅,滋味绵长

    彭薇

    老舍在《骆驼祥子》里写道:“先去扫扫雪,晌午我请你吃火锅。”作为一种应景菜肴,火锅一直是冬日的最佳搭档。中国的饮食文化脉络万千,你知道火锅的前世今生吗?不同流派有哪些各异的特点?

    ②火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餐饮形式。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中国的火锅具体起源于何时已无确凿考据,但考古证明,在新石器时代已有类似火锅的烧炉。2015年,在江西南昌海昏侯墓挖掘时,发现了类似火锅炉子的陪葬品。经过鉴定,考古专家初步认定这是一个距今2000多年的青铜火锅。唐代末年,中国岭南地区会制作一种羹汤叫“不乃羹”,“以羊鹿鸡猪肉和骨同一釜煮之,令极肥浓,漉去肉,进之葱姜,调以五味”,类似今日火锅汤料,然后“贮以盆器,置之盘中”。到了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还是一道“宫廷菜”。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就是火锅的爱好者,他曾多次游江南,每到一地,都必备火锅。

    ③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独特的水土,也养出了一方的地道火锅。

    ④川渝一带的火锅讲究鲜香麻辣。这种风味的火锅适合巴蜀大地的潮湿气候,麻与辣的交汇使得川渝火锅“很热血”。食材各色各样,仿佛一切都能涮进火锅里。川渝火锅调料一般选用最基本的葱姜蒜和香油,这样才能搭配“重口味”的火锅味。烫菜也有规矩,先吃毛肚、鸭肠等食材,有个流传的“七上八下”烫法,这样烫出来的菜才最嫩。对于川渝人来说,火锅这种形式似乎是最好的朋友聚餐方式,符合川渝人热情好客的性格。

    ⑤老北京火锅最讲究的是“涮”。吃老北京火锅,铜锅、木炭、清汤锅底、羊肉等搭配少不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涮”的效果。与川渝火锅的麻辣交替相比,老北京火锅的“涮羊肉”更讲究本味,肉片薄而匀,尤其是刚刚切好的手切鲜羊肉,在铜锅里一涮,鲜嫩的羊肉瞬间紧致。再配上麻酱蘸料、红腐乳等蘸料,以及现烤的芝麻烧饼,别有一番滋味。

    ⑥广东人喜爱海鲜火锅。对许多食客来说,它的汤底恬淡,口味平和,更显“素面朝天”,保留食材原味。有人比喻,广东的“打边炉”里,藏着海洋的壮阔。虾、蟹、花甲、鲜八爪鱼等各种海鲜,配上猪骨、枸杞等熬成的高汤,浓香而清鲜。

    ⑦上海作为“海纳百川”之都会,在餐饮方面显示了充分的包容性。19世纪以来,五湖四海的移民带来了各种饮食方式,其中就包括火锅。《申报》1893年12月13日刊发的一则启事提到了“什锦火锅”。1937年上海出版的《家庭》中就写道:冬至节边,松江四鳃鲈鱼最适合在火锅中烹食。锅中用鸡汤,另加冬笋片、火腿丝、冬菇、鲜蘑菇等作为点缀,待沸透,然后投入新鲜豆苗数茎以及刚剖杀之活鲈鱼数尾,一熟便吃,下酒尤佳。上海火锅改良南北两地火锅,形成了对上海人口味的风味。

    ⑧云南菌子火锅、贵州酸汤火锅、海南椰子鸡火锅……大江南北,火锅家族日益兴盛。

    ⑨中国人为何如此热爱火锅?学者易中天曾经这样解释:“火锅简直浑身上下都是中国文化。”火锅最为直观地体现了“在同一口锅里吃饭”的深刻意义。火锅热,表示“亲热”;火锅圆,表示“团圆”;火锅用汤水处理原料,表示“_______”;火锅不拒荤腥,不嫌寒素,用料不分南北,调味不拒东西,山珍、海味、河鲜、时菜、豆腐、粉条,来者不拒,一律均可入锅,表示“_______”:火锅荤素杂糅,五味俱全,主料配料,味相渗透,又体现一种“_______”。

    ⑩可见,沸腾的火锅中,盛着流动的中国味道。热气鼎沸之间,又多了几分人情来往。“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一些火锅爱好者甚至将此作为一种生活的释怀。白居易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今读来,不失为冬日发出的一份火锅“邀请函”。

    【1】第⑨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是(     

    A.兼济天下  中和之美  以柔克刚

    B.以柔克刚  兼济天下  中和之美

    C.中和之美  以柔克刚  兼济天下

    D.兼济天下  以柔克刚  中和之美

    【2】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第②段中加点词“初步”体现了用词的准确性,请说明理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以“与 同行”为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请你从“诚信”“微笑”“希望”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⑴字数不少于600字;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