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赣州市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主要记叙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B. 《记承天寺夜游》是唐代文学家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写。文章以“月光”为线索,根据作者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月色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C. 《美丽的颜色》的作者是爱芙·居里,她是居里夫人的小女儿,法国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D. 《长征》是王树增所写的长篇纪实文学,以长征时间推进和地域转换为基本架构,完整地展现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红军历尽艰险转战大半个中国的历史。

  • 2、下面这几句走红网络的话是一个儿童所写,但顺序打乱了。组合成一首完整的诗,选项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可有时候

    ②却怎么也打不到它

    ③写诗有点像拍蚊子

    ④我拼命地拍打

    ⑤就按死了一只

    ⑥有时候我一不小心

    A. ③④⑥⑤①②   B. ⑥⑤④①②③   C. ③⑥⑤①④②   D. ⑥②①④⑤③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那欢乐的笑脸和爽朗的笑声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B.思维对于作文审题来说无比重要,运用正确思维方法审清材料是打开作文视野之窗很关键的一步。

    C.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

    D.为加大文化宣传进校园的力度,学校采取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地方特色浓郁,作者是贺敬之。

    B.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形容村中人和平恬静的生活,这里“黄发”指儿童,“垂髫”指老人。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D.《平凡的世界》展现了黄土高原古朴的民风、独特的习俗,表现了主人公淳厚朴实的品格、坚定的人生目标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春光好。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A. 全词皆写春光,上片写特定环境的春景,下片写对春天总的印象。

    B. “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写出了万物在春风的吹拂下争奇斗艳的景象。

    C. “笋迸苔钱嫩绿”的意思是春雨之后新笋从点点如钱的绿苔地中迸发出来。

    D. 这首词托物言志,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E. 词的上片“得意”和“竞”等词语通过拟人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出了热闹的春意。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请简要分析词中“迸”和“偎”字的表达效果。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默写:

    (1)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_______

    (2)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3)求之不得, 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6)纵我不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戏剧家罗斯丹评价《昆虫记》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请结合《昆虫记》整本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关于“双减”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

    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

    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

    (摘自《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材料二】

    台州某校立足乡村广阔天地,整合乡村资源,创建“万物生长”课程。

    学校先后开发“万时有序、万事有律、万物有灵、万人有智”四大板块课程,设计项目化学习任务,线上线下融合,架起传统教育与未来教育间的桥梁。同步开发时节探究线上课程、特产探索实践课程、现代农村探寻课程、智慧农民发现课程等乡村特色课程,补充学生单一的校内托管内容。

    课程主题

    课程分类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部分项目内容(名称)

    万物生长

    万时有序

    知晓时节有奥妙

    懂得时节藏文化

    知万物顺时而长

    懂自己顺时而为

    学生跟随时节更替探索自然、习俗变化

    读写春节

    知行节气

    万事有律

    学会关心时事

    辩证思考问题

    以事学理启智

    观“天下”大事,闻身边“小鲜”,链接周围生活,探寻事物规律

    小讲堂 大党史

    见证冬奥 探索成长

    “大俄和小乌”的故事

    万物有灵

    通过“一物四季”的探索,提升“从物悟道”的能力;依托有灵“一物桑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

    探索植物四季成长变化的奥秘;探究地方特产背后的文化意义

    杨梅全生命周期探寻

    丝瓜爬进校园

    小板栗 大能量

    “竹韵生香”项目

    万物有智

    从智者仁人身上发现成长的奥秘,汲取发展的智慧,懂得坚持的意义,了解奋斗的美好

    寻找“书中智人,身边仁人”,探寻他们普通但不平凡的一生

    最爱的主人公

    乡贤的故事

    学校目前已开发20多个万物生长子课程,近800名学生参与了线下课程项目实践活动,近2000名学生参与了线上课程项目学习活动。15个种植基地、2个上市公司实践基地、6个小规模企业学习点、65位技术导师、33位学科导师,为学校课程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材料三】

    浙江省优秀“双减”案例评选文件指出:案例不是关于某一学科单元或主题作业如何设计,而是关于学校如何破解“双减”问题的制度性举措、创新性载体,案例要体现“以点见面”,从一件事上找亮点。每个市教育局可推荐1-2个案例,若推荐2个案例,其中一个须为初中学校案例。

    (选自“中国教科院”“台州教育”等公众号)

    【1】下列理解与选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根据“双减”文件,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不可开设自习班。

    B.开发时节探究线上课程,就是为了减少疫情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影响。

    C.台州文化名人项斯可以入选该校“万人有智”课程。

    D.每个市教育局可推选2个小学学校案例参与省级优秀“双减”案例评选。

    【2】该校在“双减”背景下开设“万物生长”课程,其中“竹韵生香”项目设置了“竹之生长”等子项目,请仿照示例,再开发一个子项目并说明。

    子项目名称:竹之生长

    子项目说明:通过竹园实地观察、座谈会交流等方式,分辨竹子是草还是树,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探究其繁殖方式。

    子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

    子项目说明:_____________

    【3】开展“竹之生长”子项目学习时,小万同学发现山脚下的竹笋已生出长长的身子,但山腰上的竹笋还没冒出头儿。请你联系物候知识,向小万同学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

    【4】该校“万物生长”课程将参加浙江省优秀“双减”案例评选,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判断该案例能否获奖,并说明理由。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请以《我重新认识了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作文要求:⑴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⑵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⑶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

    ⑷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