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019年上海高考成绩揭晓,第二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武亦姝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她与她的家庭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她成功的秘诀是什么?首先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武亦姝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从来不是袖手旁观。其次,她有超强的自律性。武亦姝夺冠后,各界采访纷至沓来,她却将自己埋入学习中。第三是热爱阅读,武亦姝值得佩服的地方,不仅是她的成绩,更是她在赛场上的漫不经心,而这份气质的形成与大量的阅读是分不开的。最后,是她能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这两者本就是相辅相成的,既不骄傲自满,也不妄自菲薄。
A.袖手旁观
B.纷至沓来
C.漫不经心
D.相辅相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到了秋天,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原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B. 野草,生命顽强,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久枯春绿,欣欣向荣,不屈不挠。
C. 一路风雪载途,使得他们对这趟旅行十分不满。
D. 这幅画原已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简直是漏洞百出,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
3、下列对这首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诗人乘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随着船的移动,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展开、变换。
B.颔联中“随”字化动为静,讲群山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入”字写出了江水脱离群山,向原野奔腾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和喜悦之情。
C.颈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天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展现了一幅壮阔的景象。
D.尾联中作者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不禁起了思乡之叹,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
4、选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
A.沿溯(shù) 窒息(zhì) 洨河(jiáo) 殚精竭虑(dān)
B.镌刻(juān) 遒劲(qiú) 妯娌(zhóuli) 盘曲嶙峋(xún)
C.锃亮(zēng) 罅隙(xià) 狼藉(jǐ) 坦荡如砥(dǐ)
D.秀颀(qí) 藻荇(xìn) 鲜腴(yú) 摩肩接踵(zhǒng)
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课内古诗文默写。
①食之不能尽其材, 。(韩愈《马说》)
②淮南秋雨夜, 。(韦应物《闻雁》)
③ ,晒翅常疑白雪消。(白居易《池鹤》)
④ ,相伴过年华。(葛天民 《 》 )
⑤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
⑥ ,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⑦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1)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_,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它是作者写子给他儿子____________的书信。
(2)这段文字中他建议儿子面对痛苦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
8、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有删改)
【1】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时 间 | 主 要 事 件 |
春 天 | (1)奶奶呼唤我帮她糊纸袋 |
夏 天 | (2) |
秋 天 | (3) |
冬 天 | (4)奶奶看书读报学习,被我讽刺 |
【2】文章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品读第⑦段画线部分,从语气角度分析“我”的心理变化。
【4】文章以“老海棠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9、请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的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在《最苦与最乐》一文中,梁启超先生提出责任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在你的生活当中,有没有尽责任的经历和感受呢?
请以“这是我的责任”为题,写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提示与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书写规范,字迹清楚。③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