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被困郑州地铁5号线隧道内的乘客安全______;消防员暴雨中组成人墙营救幼儿园校车里的孩子;人民子弟兵星夜驰援……特大暴雨______河南,大雨无情人有情,各级党委、政府迅速行动,全省各地______排除险情,在疾风骤雨中筑起了守护平安的______,奏响了抗击灾情的昂扬乐章。
A.疏散 突袭 众志成城 铜墙铁壁
B.分散 突袭 志同道合 固若金汤
C.疏散 突击 志同道合 铜墙铁壁
D.分散 突击 众志成城 固若金汤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特写镜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极其清晰真切。
B.我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冲破了敌人的最后一道防线。
C.全场所有的人屏息敛声,或点头,或沉思,各种表情不一而足。
D.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已崛起成为世界大国,一往无前,锐不可当。
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魏万①之京
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②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③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①魏万:唐肃宗上元进士,是李颀的后辈,和李白交情很深。②关城:潼关、函谷关。③砧(zhēn)声:捣衣声。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对仗严整;颈联由实转虚,诗情跌宕;颈联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B.《送魏万之京》首联想象魏万沿途所见的景物;中间四句写景、叙事、抒情,层次分明;尾联劝勉魏万不要蹉跎岁月,应该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拟人修辞,写出友谊的超时空性;“微霜初渡”和“树色催寒”运用对偶修辞,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
D.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风格不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境旷达,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送魏万之京》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路军出其不意的反击,使敌人有些张皇失措。
B.看着家中日渐衰败的景象,我不禁触目伤怀。
C.小明为人诚实,待人接物坦荡如砥,深得同学好评。
D.他生性刚直,一身傲骨,从不对权贵唯命是从。
5、请阅读老师推荐的这首古诗,并完成下列小题。
除夜
戴复古(宋)
扫除茅舍涤尘嚣,
一炷清香拜九(xiāo) 。
万物迎春送残腊,
一年结局在今(xiāo) 。
生盆火烈轰鸣竹,
守岁筳开听颂椒①。
野客预知农事好,
三冬瑞雪未全消。
【注释】①颂椒:赞美酒香。
(1)诗中的加点字读音及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舍(shě) 椒(jiāo) 霄 宵
B.舍(shè) 椒(shū) 宵 霄
C.舍(shě) 椒(shū) 宵 霄
D.舍(shè) 椒(jiāo) 霄 宵
(2)关于诗中提到的传统习俗,同学们有四种意见,其中正确的一项是(____)
A.守岁 祭祖 踏青 贴春联 B.扫尘 祭祖 守岁 放爆竹
C扫尘 守岁 踏青 迎财神 D.扫尘 祭祖 踏青 看花灯
(3)“三冬”一词有以下四种解释,根据本首诗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____)
A.“三冬”是指三个冬季,就是三年的意思。
B.“三冬”是农业术语,桑蚕业内把冬管、冬建、冬消统称为“三冬”。
C.“三冬”是指冬季三个月,就是冬天的代名词。
D.“三冬”是一道菜名,民间把冬笋、冬菇、冬菜三样食材一起烹调。
6、根据课文默写。
①荡胸生曾云, 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③ ______________,今日又南冠。 (夏完淳《别云间》)
④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⑤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_____。 (毛泽东《七律 长征》)
⑥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⑦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7、阅读从《昆虫记》中节选的三个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a)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片段二)
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b)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片段三)
看来,它的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个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它的妙计,真的是把它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c)当蝗虫看到它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这是谁之前,小蝗虫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这样一向擅于蹦来跳去的蝗虫,现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了。
【1】本文作者是_______(国家)的______(人名),该作品被誉为“________”。
【2】下列关于《昆虫记》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线句a采用了拟人手法,表现了蝉的无可奈何,显得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B.画线句b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蟋蟀破卵而出时的可爱情状,表达了作者看到蟋蟀出世的欣喜之情。
C.《昆虫记》是一部科普作品,为我们普及了科学知识,画线句c增进了我们对切叶蜂的了解,知道切叶蜂是一种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的昆虫。
D.《昆虫记》既是富于科学性的昆虫学著作,又是可读性很强的优美散文。阅读时要发挥想象力,进入作品描写的世界,体会其文字之美。
8、大脑应得到休息,这样你才能进入更好的思维状态。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合理安排休息
①为什么你睡了11个小时仍然觉得疲劳?为什么你花了许多时间去度假,回来后依旧没有生活的热情?这是因为你的休息方式并不能让你得到放松。那么抛弃它,来一场休息的革命!
②休息方式有很多种,睡眠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它对睡眠不足者或体力劳动者非常适用。“疲劳”主要是由体内产生的大量酸性物质引起的。如果十分疲劳,应采取静的休息方式。通过睡眠,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补充回来,把堆积的废物排除出去。如果不是很累,也可以在床上先躺一躺,闭目静息,让全身肌肉和神经完全放松后,再起来活动。但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一味地补睡眠并不是最好的休息方式。
③你写了一天的文案,主持了一天的会议,当一切都结束了,你感叹道:“太累了,今晚我要睡个好觉。”其实这是一个陷阱。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使你的大脑皮层极度兴奋,而身体却处于低兴奋状态,对待这种疲劳,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因为你需要的不是通过“静止”的方式来恢复体能,而是要找个事儿让精神放松下来。这群你就会理解为什么下班后游泳半小时,你就会神采奕奕,而周末两天不出门你依旧无精打采。
④既然睡眠不是帮助脑力劳动者休息大脑的最好方式,那么什么休息方式才是行之有效的呢?大脑皮质的一百多亿神经细胞,功能都不一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这一个区域活动,另一个区域就休息。所以,不必停止活动,只需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比如,你星期五写了很长时间的企划案,最好第二天去给你的盆裁剪剪枝,以便使头脑清醒,而不是睡到日上三竿。
⑤当你无法选择由脑力劳动转入体力劳动时,不妨在脑力劳动内部进行转换。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研究学问时,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会感到疲倦,甚至不能连续半小时集中精力在一个问题上。但是,他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是不间断,他也能够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思考下去。他说:“这一个问题可以消除另一个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大脑。我在治学中充分利用所发现的这一特点,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所以,如果你有好多问题要处理,最好交替进行,以免过度疲劳,耗尽精力。
⑥如果你的精神超级紧张,不妨尝试去做点儿有挑战的事。心理学家发现解除精神紧张的方法,是去处理需要精神紧张才能解决的问题。曾经有一位精神即将崩溃的总经理找到一位医师,想获得有效的治疗建议。结果他得到的处方是去动物园当驯狮师,一个月以后竟然完全康复。所以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你可以为自己再找份工作,但不要和你的职业类似。比如去孤儿院做义工,或者去一个复杂的机械工厂做学徒,或者做一道超级复杂的数学题等。
⑦可见,变换思考和活动的内容,的确是针对脑力劳动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它调整了我们的生活状态,让我们重新找回生活的热情和工信的动力。
【1】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选文第③段中加横线的“极度”一词为什么不能删去?
【3】选文第④段的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9、根据下面材料和要求作文。
一群人外出旅行,走了一段路后,一人大喊:“好渴。”同行人就安慰他:“再走几步路,树林里有个湖泊,就有水喝了。”抵达树林后,大家便让他赶紧去取水喝。过了好一阵,都不见他回来。当大家找到他时,他已经在湖边渴得奄奄一息,同行人不解地问:“你不就是来喝水的吗?为什么这一湖清水你不喝呢?”只听他以微弱的声音回答:“湖水那么多,我怎么喝得了,既然喝不完,就干脆不喝了。”大家不禁摇头叹息:“哎,湖水虽多,只要喝上一口。不就解渴了吗?”
事实上,类似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有的人一想到书籍那么多,永远看不完,就索性不看了;事情太多,做也做不完,就干脆不做了 ……
要求∶①紧扣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③不得抄袭、套作;④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⑤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