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位武汉网友写了一段向外省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致谢的话。下列对文段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一月的湖北格外阴冷。①环湖大道上,秀颀的红杉孤立湖畔;树木掩映中,雄伟的黄鹤楼寂寞伫立;滔滔江水上,宏伟的长江大桥黯然神伤……
②后来,你们来了!你们来了!③抱着不胜不还的誓言而来,如磐石,像泰山!你们用力量把力量传递,用生命把生命点燃。那防护服下有最美的面孔;那白衣之下有一颗颗滚烫的心!④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也有可能把自己搭进去,你们知道吗?是的,你们知道!之所以义无反顾,是因为有责任,有使命,更是因为有着拳拳的爱国之心!
如今,困局已破,归期将至。千里驰援,你们用温暖的手点亮荆楚大地;万里相送,我们用虔诚之心感念英雄。来年春日,相约武汉,看樱花烂漫,叙兄弟情长!
A.第①句运用拟人和排比,表现了冬天的武汉色彩丰富、气象雄伟的美丽景象。
B.第②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人们在援汉医疗队到来后的喜悦与激动。
C.第③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医护工作者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念。
D.第④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援汉医护人员的义无反顾与爱国之心。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大气污染影响了农作物的播种、培育和收获。
B. 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事。
C. 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等配制而成的。
D.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这个节目对我非常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B.扶贫攻坚活动深入人心,基本彻底解决了贫困家庭日常生活、子女教育、疾病就医、文化娱乐等一系列问题。
C.通过在遂宁举办的2019年万人国际马拉松比赛,吸引了数万名观众前来观看,感受到了运动员们昂扬的斗志。
D.仔细观察多彩生活,广泛阅读文学名著,适时记录生活点滴,是提高我们语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4、选出下列词语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气氛(fēn) 镌刻(juān) 订书器(dīng) 惮精竭虑(dān)
B.着陆(zhuó) 翘首(qiáo) 灶王爷(zào) 畏罪潜逃(qiǎn)
C.挑剔(tī) 锃亮(zèng) 绯闻(fēi) 矫揉造作(jiǎo)
D.匕首(bǐ) 嶂碍(zhàng) 黝黑(yǒu) 正襟危坐(wēi)
5、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读书
陆游
归志①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②。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③蝇头二万言。
注释:①归志:归家隐居的志向。②元元:指人民。③课:诗中指阅读。
小语:这首诗开篇两句就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1)_____,文中(2)____一词把诗人内心深处对黎民百姓的牵挂表达得淋漓尽致,也 显示诗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操。
小文:是啊,后两句诗中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个随着年龄增大视力大不如前的诗人依然(3)_____的画面,自然地体现出作者忠于人民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尽管明白如话,浅显平淡,但却浅中有深,平中有奇。
小语:诗言志,诗歌是诗人对人生的歌咏。这首七绝,既反映了诗人在年老时仍坚持学习的情况,又表明了他学习是为平民百姓而并无他求的可贵精神。
小文:对,从这首七绝中,我发现陆游不但在诗歌创作上继承了伟大诗人屈原的现实主义风格,同时也继承了屈原(4)_____的爱国主义精神品质。
6、根据课文默写
① ?怅望青田云水遥。(白居易《池鹤》)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③翅湿沾微雨, 。(葛天民《迎燕》)
④乱我心者,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⑤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
⑥故园渺何处? 。(韦应物《闻雁》)
⑦ ,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⑧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根据《红星照耀中国》要求完成小题。
【1】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作者斯诺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章,是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长征精神”已经成为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牢记“长征精神”。
为了宣扬“长征精神”内涵,我校拟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请写出两种具体可行的活动形式。
例:长征故事分享会
【2】在斯诺的笔下,毛泽东是什么样的人?(答出三条及以上并结合内容做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纸梯
①你说,你不像别人的父亲那样有本事,你只是个纸梯,纸梯什么也做不了。我愿意,我愿意带着纸梯一路前行。
②去年冬天,你陪我在北京求学。雪雨纷飞的日子,你一手提着一袋腊肉,转乘了几趟车来到老师家门口,你和老师点头哈腰说话的样子和那双被冻裂的大手,我至今记忆犹新。临走的时候,你一个劲儿地拜托老师多关照我,似乎把一辈子的“谢”都在那会儿道尽了。
③你陪我去购买寄宿用的衣物,结账时我发现少拿了一件东西,于是叫你守着购物车排队等着。回来时,发现你竟坐在一旁的椅子上,伏着购物车睡着了,侧仰着头,轻声地打着鼾。往返拿趟东西只不过三分钟而已,你竟已如此疲惫。那一刻,我久久站在你身边,凝望着你,不忍将你叫醒,嘈杂的超市在我心里突然也寂静了。
④十八年来,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察你——那个在我出生时第一个抱我的男人,那个在我生病时鞍前马后照顾我的男人,那个对母亲说“如果你生个儿子,我们爷俩保护你;如果你生个女儿,我保护你们娘俩”的男人……如今,随着我的成长,你已经年近半百。
⑤想到此,我被“年近半百”这个词语吓倒了,我无法想象几十年后,你口吐不清、吃饭都困难的日子。不知何时开始,你竟变得爱说重复的话,爱随手关灯;每年都要提醒我,记得母亲的生日;你开始变得邋遢,变得一久坐身体就痛;你的额头变宽了,皱纹也变深了。你曾那么英俊挺拔,我的成长似乎建立在你的衰老上,我成长的养分似乎来自你年轻的生命活力。
⑥“秋风秋草正离离”仿佛就是你的写照。昔日那个将我扛在肩上的男人,如今连提桶水上楼都会气喘吁吁。
⑦你是一个完美的父亲,我却是一个不完美的女儿。我尽全力让自己更加完美,只是为了告诉别人,我配做你的女儿。此刻,我在考场上写下你,我知道,你一定在学校门口焦急地等待着我的凯旋。我给了你太多希望,我不想让你失望。
⑧你曾经跟我说过,你不是大官,也不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你不能像别人的父亲那样,当个铁梯子,让孩子越爬越高,顺风顺水。你说,你甚至连个木头梯子也算不上,你只是一个纸梯,纸梯,什么也做不了。
⑨我想说,谢谢“纸梯”,让我比别人坚强,让我变得更优秀。我愿意带上纸梯,一路向前。
【1】作者采用第______人称写作,便于向父亲直抒胸臆。选文详细记述了“我”对“父亲”的观察:父亲赶车时的情境、父亲______的情境、父亲______的情境,这些平凡的生活琐事体现了父亲是一个______人。
【2】“纸梯”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简要分析它出现在①⑨段的作用。
【3】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②段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你和老师点头哈腰说话的样子和那双被冻裂的大手,我至今记忆犹新。
【4】选文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5】经典之作总是以其内蕴的魅力引发读者的感动。《背影》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其感人之处自是不难体会。请你指出选文《纸梯》作者的动情点在哪里,并写下你受到的启发。
9、作文。
不管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生活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情。每一次走进自然的行动,总会给你留下一些难忘的记忆:也许是观赏万顷的碧波,也许是漫步田间的小路,也许是仰望皓月当空,也许是谛听枝头蝉鸣……自然的美妙让你流连忘返,心醉神迷。
请以“陶醉在自然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