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过去一年,全球雅思考生数量突破首次300万人次。(将“突破”和“首次”对调)
B. 通过家长给孩子的自律性进行评分可见,得分越高的学生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强。(删去“通过”)
C. 新技术融入教育后,老教师更担心自己能否赶上年轻教师的脚步,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将“不能”改为“能否”)
D. 长期在盲校从事计算机课教学的老师表示,目前国内盲校基本都普及了计算机教学。(删去“都”)
2、下面句子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 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谁规定了它的下场非得是宁折不弯?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荷盘中的一汪水,被荷叶摇成一颗亮晶晶的玉珠。
C.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D.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雕镂(lòu) 簌簌(shù) 丘壑(hè) 潜滋暗长(qiǎn)
B.隧道(suì) 婆娑(suō) 秀颀(qí) 长途跋涉(bá)
C.遒劲(jìn) 簇拥(cù) 蹒跚(mán) 春寒料峭(qiào)
D.寻觅(mì) 记载(zài) 地穴(xuè) 一丝不苟(gǒu)
4、下列词义的范围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拱桥——石拱桥——桥——中国石拱桥
B.桥——石拱桥——拱桥——中国石拱桥
C.中国石拱桥——桥——拱桥——石拱桥
D.桥——拱桥——石拱桥——中国石拱桥
5、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1】下面各句采用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宝塔山下留脚印
B.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C. 延河滚滚喊“前进”
D.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2】诗中运用了叠词,表现了陕北口语的特色。叠词可分别用来:A.表示事物 B.表示数量 C.表示情态 D.表示颜色。请摘抄这节诗的叠词,并标上相应的序号。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
【3】“枣园的灯光照人心”指的是________
【4】这一节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
6、援古诗文默写。
(1)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3)烈士暮年,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龟虽寿》)
(4)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
(5)《雁门太守行》中,诗人借用典故,写出守边将士誓死报效祖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7、真、善、仁、爱是人性美的重要因素。请从《朝花夕拾》《红星照耀中国》《海底两万里》中选择两个人物(出自不同作品),结合内容说说他们身上体现了哪一种共同的人性美。(100字左右)
8、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眷恋那棵老柿树
赵宏欣
⑴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公文包,神色庄重。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没有言语。
⑵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朴的山峦,在旭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片醒目的土黄。
⑶突然,那少尉说话了:“请你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⑷我一听,忙说:“行。”
⑸换过座位,我问他:“路过家乡不停停?”
⑹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⑺“看样子,你很久没回过家乡了吧?”我又问。
⑻他点点头,说:“三年了。”言语中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界。窗外起伏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一闪过。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⑼不一会儿,他扭过头来满脸兴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⑽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而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和淳朴。
⑾“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这道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自豪极了。
⑿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⒀“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峦。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⒁此刻,少尉一直沉默着,凝望着窗外。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蓬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远远的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的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⒂“就那棵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扭地问那少尉。
⒃少尉没有说话。这时候,我发现他哭了。
⒄“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⒅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的那位老人了吗?那是我母亲。”
(有改动)
【1】依据选文内容,下列依次对文中描写少尉动作情态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神色庄重——兴致勃勃——深情地注视——沉默凝望哭了
B.神色庄重——深情地注视——兴致勃勃——沉默凝望哭了
C.兴致勃勃——深情地注视——沉默凝望哭了——神色庄重
D.兴致勃勃——神色庄重——沉默凝望哭了——深情地注视
【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常普通而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写出了少尉家乡的贫穷。
B.少尉“眷恋那棵老柿树”,实际上是对家乡、母亲,和自己美好童年的眷恋。
C.作者通过对少尉家乡的描写,表明我国还有很多地方处于贫困状态,还有待加强经济建设。
D.文中多处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达了久未归家的少尉对家多的思念之情。
【3】下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眷恋那棵老树”为题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本文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写,能使叙事更生动,使少尉的故事更具真实性,少尉的形象更深入人心。
C.文中的少尉是个眷念故土,重亲情,思念母亲而又忠于职守的人。
D.文中对母亲的描写虽然不多,却给人印象深刻,她送儿参军报效国家,自己却承受着思儿的孤独,承受着生活的重担,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9、文题:我家的节日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