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在萧山人民广场,一场以“爱的奉献”为主题赈灾义演晚会让每个人感动万分。 灾难袭来,崩裂的山体、倒坍的房屋和瓦砾中挣扎的生命,猝然刺痛了我们的神经!全区人民解囊相助,捧出一颗颗炽热的心,伸出一双双热情的手,为死去的灵魂祈祷,给活着人送去慰藉。
A.tāCù zhì jiè
B.tānCuì Chì jí
C.tānCù Chì jiè
D.tāCuì zhì jí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卧佛寺公园的荷花开了,赏花的人们摩肩接踵 ,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B.主播小阿雷经常长途跋涉到偏远地区捐助,为孤贫老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关怀。
C.新技术络绎不绝地更新,推动了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
D.各地旅游部门因地制宜,推出多项举措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迂回 霎时 弛骋 怒不可遏
B.黧黑 懈怠 蠕动 穿流不息
C.逗留 浮燥 缭绕 名副其实
D.矗立 眺望 映照 目眩神迷
4、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爱我母亲”一句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B.从文章所记叙的事件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能干、宽厚、仁慈、坚强、有远见的人。
C.本文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经线,以时间为纬线,将所记的典型事例巧妙地编织起来,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D.本文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扬了母亲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要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5、诗词鉴赏。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历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以仙人驾鹤而去的传说入笔,营造了神秘、优美而空灵的意境。
B.诗歌从“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多个角度描绘了登黄鹤楼所见的景色。
C.颈联“萋萋”句实写眼前之景物。描绘了一个凄切、伤感的画面。
D.诗歌描写了登临黄鹤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漂泊的伤感与乡愁。
6、古诗文名句填空。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汉乐府《长歌行》)
(2)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
(4)中无杂树, , 。(陶渊明《桃花源记》)
(5)历代以来,乡愁的表达形形色色,崔颢在《黄鹤楼》中以“ , ”诗句,表达了思乡情怀。
(6)王绩在《野望》一诗中写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意而归的诗句是: , 。
7、楼适夷曾评价《傅雷家书》“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请结合书中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权利的傲慢
①耶路撒冷有一间名叫“芬克斯”的酒吧,面积仅30平方米,却连续多年被美国《新闻周刊》列入世界最佳酒吧的前15名。酒吧老板是个犹太人,罗斯恰尔斯。一天,正在中东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来到耶路撒冷,公务结束后,基辛格博士突然想光顾一下酒吧,朋友推荐了“芬克斯”。
②博士决定亲自打电话预约,自报家门后,他以商量的口吻说:“我有10个陪同,届时将一同前往,能否谢绝其他顾客呢?”按说,出于安全考虑,是可以理解的,何况这样的政要造访,对一家商户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幸事。谁知老板不识抬举,他接受了预约,但对国务卿的附加要求却不接受:“您能垂幸本店,我深感荣耀,但因您的缘故而将他人拒之门外,我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博士几乎怀疑耳朵听错了,气冲冲挂了电话。
③第二天傍晚,“芬克斯”的电话又响了,博士语气柔和了许多,对昨天的失礼致歉后说,这次只带三个同伴,只订一桌,且不必谢绝其他客人。
④“非常感谢您的诚意,但还是无法满足您。”
⑤“为什么?”博士惊愕得要跳起来。
⑥“对不起先生,明天是礼拜六,本店例休。”
⑦“但,我后天就要离开了,您能否破一次例呢?”
⑧“作为犹太人后裔,您该知道,礼拜六是个神圣的日子,礼拜六营业,是对神的亵渎。”
⑨博士闻后,默默将电话挂上。
⑩读完这则故事,我默然良久,为那栋叫“芬克斯”的小屋怦然心动。我想,基辛格博士是不会轻易忘掉这件事的。
⑪这样的事既令人沮丧,也令人鼓舞。人人生而平等,人最重要的权利即拒绝权力的权利……博士从这位傲慢店主身上领教到的“公民”涵义,从一份商家纪律中感受到的“尊严”与“权利”,比那些镌刻在纪念碑、印在白皮书上的,显然更深刻,更有分量。
⑫权利,面对权力,应该是“傲慢”的。
⑬后来,我竟莫名地打量起它的真实性来,会有这等“傲慢”发生吗?
⑭很快我明白了,疑心完全是“以己推人”的结果。是对自己和周围不信任的结果。是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和制度环境中深陷太久的结果。无论地理还是灵魂,耶路撒冷,都太遥远了,像一抹神话。一件小事,仔细品味却那样陌生,那般难以企及。从开始到完成,它需要一个人“公民”意识的长期储备,需要一种对尊严和规则牢固的持有决心,需要一个允许这种人、这种性格、这种人生——安全、自由、稳定生长的环境……
⑮坦率地说,我曾经对这等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不抱信心。即使这个故事让我倍受激励,假如我有一间“芬克斯”,便能重复那样的“傲慢”吗?或许我陡然想对权力说不,但该念头是否顽固到“不顾世情”“不计弹性”的地步,是否有足够的决绝以抵御惯性的纠缠——而绝无事后的忐忑和反悔?我真是一点信心没有。
⑯我是我环境的产物。我的表现常常受固化思维支配。从现在开始,我决定拿出有别于过去的“异样”来……
(文/王开岭,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第②段中,博士为什么“几乎怀疑耳朵听错了”?请简要概括。
【2】第⑪段“这样的事既令人沮丧,也令人鼓舞”中,“令人沮丧”和“令人鼓舞”分别指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第⑬段中,作者为什么“竟莫名地打量起它的真实性来”?
【4】作者认为:面对权力,权利应该是“傲慢”的。请联系上下文思考:怎样做,权利才能够傲慢起来呢?请分条概括。
9、按要求完成作文。
成长路上,有花团锦簇,也有断壁残垣;有星月满天,也有狂风骤雨……这一道道风景让你历经得意与失意,喜悦与哀伤,泪水与汗水……但每经历一处风景,你就会拥有一份宝贵的阅历,人生将会多一份精彩。
请以“路上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⑵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⑶书写工整规范。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