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不同的角度会带来别样的体验。小说《社戏》通过外来少年“我”的新奇眼光,让我们感受到了水乡敦厚和睦的民风;《一滴水经过丽江》的作者化身一滴水,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B.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作为一篇事理说明文,《被压扁的沙子》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
C.诗文中蕴含着古人的情怀。《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讲述了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直接表露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D.学习是永恒不变的追求。《虽有嘉肴》是儒家论著《礼记》中的一段。文章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最终得出了“教学相长”的结论,语言精炼,逻辑严密。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束缚 平流层 花香鸟语 消声匿迹
B.恬静 生态学 大彻大悟 海枯石烂
C.瞳仁 物侯学 周而复始 偷偷摸摸
D.闭塞 马前卒 目空一切 嘎然而止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盛开,美不胜收,让人叹为观止。
B. 这篇小说语言优美、人物形象丰满,美中不足的是情节一过高潮就戛然而止了。
C. 许多科幻书对地球的前景都抱着一种悲观的态度,这并非杞人忧天,如果我们不注意保护环境,科幻书中所描绘的情景就会成为可怕的现实。
D. 为了给失学的孩子筹建“希望小学”,他呕心沥血;新学校落成时,这位钢铁般的汉子也流泪了。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宋朝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B.《回忆我的母亲》选自《朱德选集》,作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C.《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D.新闻中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
5、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曹操所作乐府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首,这是曹操赤壁兵败、理想受挫之后的诗作。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采用了诗歌常见的起兴手法。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说明诗人深受封建宿命思想的影响,思想消极。
D.《龟虽寿》《观沧海》从整体看,都直抒胸臆,故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作结。
【2】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
【3】请赏析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
6、文化积累。
穿过历史的烟云,有多少诗人在荆楚大地吟唱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诗文。在长江之滨望荆门,和李白一起欣赏“山随平野尽,①_____”的雄浑景象;在黄冈泛舟游赤壁,和杜牧一起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②_____”的无限感慨;到承天寺和苏轼一起赏月,在“庭下如积水空明,③_____,盖竹柏影也”中感受闲适的心境……
7、王树增的《长征》一书中,附有一首《十送红军》的民歌,这首歌曾广泛传唱,读过这首歌歌词后你有什么感想?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冠状病毒那些事
①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在1965年被分离出来,但人们目前对它们的认识相当有限。由于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其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粒子突起,使其形态看上去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命名为“冠状病毒”。在2002年冬到2003年春肆虐全球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就是冠状病毒的一种。
②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菌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个小时。
③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2020年春节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还会那样猖獗呢?实际上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④新型冠状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经口液、喷嚏、接触传染,并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病毒对热敏感,紫外线、来苏水、0.1%过氧乙酸及1%克辽林等都可在短时间内将病毒杀死。对付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制是有可能的,但需要时间较长。不过卫生部已经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效治疗方案,并提供了预防该疾病的措施,分别为勤洗手,常开窗,通风,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眼睛、鼻子和嘴巴,勿过度疲劳及勿接触病人,尽量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等。
(作者:佚名。有删改)
材料二: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速率为1.4^2.5,远超SARS病毒,但在病毒性致死方面要弱一些,在可以人传人的病毒中,我们熟知的SARS病毒的致死率为9.6%,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致死率为34.5%。
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各个防控主体坚持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坚持精准施策、做好协同配合。比如,救治感染患者,就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将重症病例集中到综合力量强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又如,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源头控制,对车站、机场、码头等重点场所,以及汽车、火车、飞机等密闭交通工具,采取通风、消毒、体温监测等必要措施。无论是个人、社区,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讲究科学方法、注重精准施策,让各项防控举措更加有力、更加有效。
(摘编自《财经》《人民日报》,有删改)
【1】结合材料一谈谈: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并归纳其主要特征。
【2】材料一选文第②段画线部分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材料一选文第③段“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根据材料二,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面对疫情防控,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答出三点即可)
9、作文
林清玄在《月到天心》中写道:走一段路,抬起头来,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
请以“心中一片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喜剧除外);(3)字数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