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上)攀枝花市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名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在阅读《傅雷家书》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B. 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的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

    C. 写好钢笔字既是语文课的教学要求,也是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D. 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lòu) (zhǎo) (qiè)   萝(téng)

    B. 眼(zhuó)   (páng)   若(tǎng)   影(shè)

    C. 心(chèn)   (jiàn) 峋(lín) (wēi)

    D. (hè)   (xiè)   (mó)   叠嶂(lán)

     

  • 3、小明的笔记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B. 奥地利——茨威格——《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C. 《列子》——《愚公移山》

    D. 西汉——司马光——《史记》——《周亚夫军细柳》

  • 4、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C.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秋浦途中

    唐·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押韵的韵脚是 _________

    2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3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古诗文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刘桢)

    (2)与君离别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王维)

    (5)人生在世不称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6)《酬乐天杨周处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杜牧《赤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是古典诗歌中颇为精彩的议论。

    (8)《送东阳马升序》一文中以细袍敝衣处在富家子弟之间却略无慕艳意,表明其原因的一句是: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在《昆虫记》的读书推介活动中,小明和小兰查到法国戏剧家罗斯丹对法布尔及《昆虫记》的评价:“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请概括说明下面语段是怎么印证这个评价的。

    横向翅脉略显橙红颜色,它是最主要的部件,说白了就是琴弓。虫鸣大作之际,两片鞘翅始终高高抬起,其状宛如宽大的纱罗布船帆。两片翅膜,只有内侧边缘重叠在一起。两支琴弓,一支在上一支在下,斜向铰动摩擦,于是支展开的两个膜片产生了发声振荡。上鞘翅的琴弓在下鞘翅上摩擦,同样,下鞘翅的琴弓在上鞘翅上摩擦,摩擦点时而是粗糙的胼胝,时而是四条平滑的放射状翅脉中的某一条,因此发出的声音会出现音质变化。这大概已经部分地说明问题了:当这胆小的虫类处于警戒状态时,它的鸣唱就会使人产生幻觉,让你以为此时声音既好像从这儿传来,又好像从那儿传来,还好像从另外一个地方传来。

    (选白《昆虫记•意大利蟋蟀》,王光详)

    ①他善于像哲学家一般地想,如:

    ②他善于像美术家一般地看,如:

    ③他善于像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如: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海洋中塑料垃圾去哪儿了

    ①众所周知,塑料在自然界中降解是非常缓慢的。因为绝大部分塑料分子结构稳定,常温下不易氧化,也不溶于水、酸、碱等,也不会与自然界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自塑料发明以来,产生的垃圾塑料绝大多数依然留存在自然界中,其中一部分又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了海洋。

    ②但是多年前科学家在海洋中考察时发现,目前漂浮在洋面上的垃圾塑料远比预料的要少,只及原先估计的10%。那么,其余的垃圾塑料到哪儿去了?

    ③有人说,一部分被海洋中的大型动物吃掉了,比如鲸。2017年2月,挪威西南海岸,人们发现一头鲸不停往陆上扑,想上岸。最终,人们对它实施了安乐死。经过解剖,发现它体内,有大约30个大小不一的塑料袋。

    ④鲸鱼吞吃塑料的后果可谓触目惊心,不过从数量上来看,被它们吃掉的塑料应该不会太多。因为,目前在海洋中,鲸鱼的数量已经非常有限。

    ⑤在长年暴晒和海浪的作用下,大多数塑料已被分解成米粒般大小(直径在5毫米以下)的塑料微粒,2015年的某调查表明,90%以上的海洋塑料都是直径不超过10毫米的小碎片。其中的"主力"又是5毫米以下的塑料微粒。据估计,在全球海洋中塑料微粒数量可达15万亿到51万亿个,重量在9.3万吨到23.6万吨之间。

    ⑥正是这些塑料微粒最让人担忧。它们正被许多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大量吞吃,进入海洋食物链,并最终影响到人类海产品的安全。据统计,海洋中至少有100种鱼类和600种无脊椎动物在吞吃塑料,其中包括西方人制作比萨饼中的关键调料——凤尾鱼。被凤尾吞食的塑料微粒,其毒素将扩散到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甚至危及人类的食品安全。

    ⑦让问题变得更严重的是,最新研究表明,漂浮在水面的塑料微粒甚至会被带到深海,被深海鱼类吞食。而能够让塑料沉到海底的,是一种叫“幼形海鞘”的动物。幼形海鞘长不超过10厘米,看起来有点像蝌蚪,靠自身分泌的粘液过滤器捕捉食物。它们的过滤器直径可以长达1米,就像房子一样把自己罩在里面。它们用"房子"吸附漂浮在水里的颗粒物,然后吃掉。"房子"用久了,毛孔被堵塞,幼形海鞘就会把它抛弃,重新建造一个。被遗弃的“房子”则沉入海底,吸附其上的塑料颗粒也被拖入了海底。幼形海鞘一般平均每3小时更新一次"房子"。

    ⑧幼形海鞘是海洋中过滤海水最快的浮游生物之一。在快速吞进海水的过程中,水里的杂质,包括塑料微粒,也不可避免地被吞进去。塑料微粒经过不同程度的消化之后,未被消化的部分会随着粪便排出,沉入海底。通过这条途径,一部分塑料微粒就被带到了海底。

    ⑨幼形海鞘的粪便估计每天约300米的速度沉入海底,被抛弃的“房子”则以一天800米的速度下沉。这些结果表明,幼形海鞘的粪便和粘液过滤器可以快速地把漂浮在洋面的塑料微粒运输到深海海底。所以,幼形海鞘才是让海洋中大量垃圾塑料失踪的真正主角。

    (选自《科学之谜》,有删改)

    链接材料一

    据自然资源部报道,我国"蛟龙号"去年从大洋深处带回了海洋生物。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4500米水深下生活的海洋生物体内,竟检出了微塑料(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今年初,研究员孙承君等人在南极通过船载泵取得500升表层海水样本,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有小于0.3毫米的微塑料。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极海域发现微塑料。

    根据全球科技人员的实地调查发现,从近海到大洋,从赤道到极地,从海洋表层到大洋深层,海洋微塑料无处不在。

    (选自央视新闻报道,2018年9月4日,有删改)

    链接材料二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王菊英长期从事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研究。2017年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约76%的鱼类肠道、消化道都检出有微塑料。王菊英表示,微塑料是近年来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今后将从研究方案、加强监测、科学评估、社会参与、宣传教育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开展海洋微塑料污染防治;并应加强海洋垃圾监测,掌握海洋垃圾和微塑料分布规律,开展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更加科学地评估海洋垃圾的环境影响,特别是微塑料对海洋生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1第⑥段的加点词“多”可否删去?为什么?

    2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个人在防治海洋塑料污染方面应如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于作家吴伯箫而言,一盏小小的灯笼照亮了祖父夜归的路,温暖了稚子上下学的小小心灵,也给孤行客带来了心灵的慰藉,更使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了心中的爱国热情。人生道路上,也有一些人, 一些事,一句话,一则故事……在不经意间触动你的心,启迪你的灵魂,点亮你的心灵……

    请以“有一盏灯”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掌乐网(zle.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掌乐网,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掌乐网 zle.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21446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