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日那天,海内外五万多名清华学子重回母校,追忆青春岁月,共享天伦之乐。
B.京剧中,几个演员相互碰一下手中的木枪,吆喝几声,就表示打过一仗了,这对外国人来讲,是不可理喻的。
C.对于俄罗斯“和平号”的坠落,美国人应该高兴,因为强大的对手销声匿迹了,他们可以放下多年压在心头的石头了。
D.微博上,不同群体表现出的特征各异:“70后”好为人师,制造深度话题;“80后”从不袖手旁观,参与度较高;“90后”则基本上是娱乐。
2、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B.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C.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D.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在古诗词曲中,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由,翼彼新苗”,《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______。再就写景来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______,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______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______。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A.心旷神怡 活灵活现 轻描淡写 有板有眼
B.神思恍惚 活灵活现 浓墨涂抹 栩栩如生
C.心旷神怡 惟妙惟肖 轻描淡写 栩栩如生
D.神思恍惚 惟妙惟肖 浓墨涂抹 有板有眼
4、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A.这首词创作于作者被贬黄州之时,描写了深夜独自漫步时所见所感。
B.词的上阕“缺月”“疏桐”“漏断”,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
C.“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委婉含蓄地写了自己孤寂的心情。
D.“寒枝”隐喻朝廷高位,“沙洲”犹如卑荒的黄州,词人以孤鸿自喻,表达了自己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追求。
5、诗歌赏析。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诗中“____”一字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塞上燕脂凝夜紫”从____方面(角度)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2】简要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6、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__?(《诗经·式微》)
(2)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3)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法国剧作家罗斯丹这样评价法布尔:“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请结合《昆虫记》相关内容,参考示例,谈谈你对“哲学家一般地想”或“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的理解。
【示例】罗斯丹评价法布尔像“美术家一般地看”,是因为法布尔像美术家一样细致地观察昆虫,并在《昆虫记》中生动地描摹它们。例如他对螳螂外形的描述:“像亚麻裙似的寞阔薄透”的绿翼、“有美丽黑圆点,中心有白斑,圆点周围有细珍珠陪衬”的腰肢內侧、“宛如扁平的纺锤”的大腿。他对形状的精准把握,对色彩的敏锐感知,正如美术家写生一般详实而生动。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生活中要把握好“度”
①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是笼统而简明,西方人能写一篇论文的事情,中国人可能寥寥数语就讲完了。中国语言有时只几个字便彻照幽微,力透纸背,饱含玄机,令人思之无穷,比如“上善若水”。有时一个字便包含了无尽的智慧和韵味,如中国人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讲究要把握“度”,这个“度”便令人回味无穷。
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把握好“度”很重要。
③若把握不好“度”,事物的结果往往会走向预想的反面。例如,我们讲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如果一味放任自流,让其起全部作用,财富就会越来越集中,造成贫富差距畸大,引起社会动荡,最后还是会影响经济发展。我们讲要更好发挥政府在经济中的调控作用,但如果政府管得过多过死,全搞行政命令,就会影响经济活力,最终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关键是要把握好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度”。
④若把握不好“度”,好事就可能变成坏事。例如,父母关心爱护孩子是好事,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溺爱过度,就可能使孩子学坏,成为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我们平时教育做人要有骨气、有个性,不能逆来顺受,不能低三下四,不能生活在别人的影子里,但如果一个人过于清高孤傲就会惹人嫉恨,没有朋友,人至察则无徒。这样,反而不利于他在社会上的发展。
⑤若把握不好“度”,正确的就可能变成错误的。真理和谬误常常只有一步之遥。例如,我们要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搞适度规模经营和新农村建设,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尊重农民意愿,搞强迫命令,非法剥夺农民土地、赶农民上楼,这就犯了错误。又例如,有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幸福,过分干涉孩子的职业选择、婚姻自由,对孩子造成伤害,往往是好心办了错事。
⑥若把握不好“度”,有利的事情就可能变成有害的。例如,生了病要吃药打针,治疗疾病,但如果没按医嘱或没把握好用药的量,本该服一片,你为了早日治好病服了十片,这就会造成药物中毒,甚至导致生命危险。工作勤奋努力是好事,但若不注意劳逸结合,而过度劳神伤身,就会身心疲惫,积劳成疾,结果适得其反。
⑦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把握好“度”很重要。度就是分寸,就是好与坏、正确与错误、利与害的分界线。把握好“度”既是一个认识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光认识到把握好“度”的重要性,并不一定在实践中就能真正把握好“度”。把握好“度”是一个长期修养的过程,至少需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真功夫:
⑧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把握好“度”,首先必须对所面对的事物有透彻的认识,并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也就是说,要知道“度”在哪里。这就必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分析事物,研究事物,做到胸中有数,从而找到把握度的节点。
⑨要有超越功利的境界。这就是说要客观公正地对待事物,不能有私心,不能怀着个人目的去处理事物。人一受到功利的影响,必然会偏离事物原本的真相,必然不能按事物的本来面目而把握好事物的度,从而失之无度。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很高的道德修养,不为名利所动,不为权势所屈,不为困难所惧。有了这种淡定的境界,才能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做到“允执厥中”,不失其度。
⑩要有洞明练达的智慧。“非知之难,行之惟难。”把握好“度”,是学问,是智慧,它没有秘诀,是说不出、写不来的;说得出的、写得出的就不是它了。这种智慧是人的学问、实践、天赋、悟性等综合素质的体现。这种智慧是在实际生活的挫折中积淀和磨练出来的,是反思失败中悟出的,是苦难对人的回报。常言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即如是也。
⑪总之,所谓“度”,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恰到好处。正如司马相如形容绝代美人那样:“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如果对“度”把握到这个程度,那就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请分析第⑦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请结合文意,简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自己是如何把握好“度”的。
9、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个十四岁的“熊孩子”在两个月内,通过支付平台偷偷把父母缝了十年牛仔裤赚来的16万多元存款统统打赏给了直播平台女主播。一个月后,父母才发现情况。起初这孩子是迷上了手游,不顾学校反对,偷着带手机到学校。“感觉在游戏里面能找到一种刺激感,可以做自己的英雄。”今年暑假,他又对触手TV着迷了,他说打赏之后,女主播会说“谢谢”、“么么哒”等之类的话,让自己有种存在感。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