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句应插在下列哪一个位置( )
A.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
B.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C.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
D.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年轻人要学会真本事,未来发展才能海阔天空,自主选择。
B.张一鸣经常问老师和同学问题,他说:“我这叫不耻下问。”
C.在武汉新冠疫发展的关键时刻,全国人民都忧心忡忡。
D.小王做事拖拖拉拉。参加活动总是姗姗来迟。
3、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抖擞(sǒu) 着落(zháo) 酝酿(yùn) 拙拙逼人
B. 静谧(mì) 睫毛(jié) 鄙薄(pǐ) 花枝招展
C. 倜傥(tǎng) 蜷伏(quán) 料峭(qiào) 饥肠辘辘
D. 狭隘(yì) 闪烁(shuò) 虐待(luè) 大相茎庭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是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的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B.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其反映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C. 《骆驼祥子》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D. 《海底两万里》的主人公尼摩船长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体现作者对科学、社会正义和人类平等的不懈追求。
5、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B. 他们出发了,气喘吁吁地一路小跑,就像一群迷路的小狗。
C. 柳树的枝条就好像无数根绿色的丝带一样。
D.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6、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脑髓(suǐ) 花圃(pǔ) 酝酿(niànɡ) 倜傥(tì tǎnɡ)
B.沮(jǔ)丧 粼粼(línɡ) 菜畦(qí) 鸡毛掸(dǎn)子
C.嫉(jì)妒 丑陋(lòu) 蝉蜕(tuì) 弥(mí)漫
D.书塾(shú) 菡萏(dàn) 瞬(shùn)息 收敛(lián)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憔悴(jiáo) 分歧(qí) 狭隘(ài) 干涸(hé)
B.静谧(mì) 嫉妒(jì) 确凿(záo) 哄笑(hōng)
C.恍惚(huǎng) 怂恿(sǒng) 蜷伏(quán) 怅然(chàng)
D.称职(chèng) 缥缈(piāo) 解数(xiè) 对峙(zhì)
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兽有猱①,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久而成穴,虎殊快②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而以其余奉虎,曰:“余偶有所获, 腥不敢私,以献左右③。”虎曰:“忠战,猱也!”益爱近之。久之虎脑空,痛发,逐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④大吼,乃死。
(节选自刘元卿《猱》)
【注释】①猱náo:古书上说的一种猴。②殊快: 很舒服。③左右: 相当于“您”,敬辞。④跳踉: 跳跃。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猱徐取其脑啖之 (2)益爱近之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了“猱搔虎痒”的故事,篇幅虽短但寓意深刻,发人深思。
B.猱的经历告诉我们交友识人需谨慎,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C.虎的结局告诉我们不要沉湎于“搔痒”,不要被美言或美食迷惑。
D.这个小故事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刻画了虎和猱。
9、名句默写。
(1)天上的风雨来了, ,心中的风雨来了, 。
(2)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 !” 淡白的花儿和青年说:“ !”深红的花儿和青年说:“ !”
(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 。
(4)东风不与周郎便, 。
(5) ,江春入旧年。
(6)梅雪争春未肯降, 。
10、阅读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⑧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⑨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⑩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从选文内容来看,“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是:______。阿长是:______。
(2)阿长来问《山海经》,而“我”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仔细品味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4)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着重写了对阿长的讨厌之情,结尾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叫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1、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山桃花
李修文
①那满坡满谷的山桃花,不是一树一树,而是一簇一簇,从黄土里钻出来,或从岩石缝里活生生挤出来,渐成连绵之势,被风一吹,就好像世间的全部酸楚和苦难都被它们抹消了。我知道,在更广大的地方,干旱和寡淡、贫瘠和荒寒,仍然在山坡与山谷里深埋。但是,风再吹时,这些都将变成山桃花,一簇一簇现身。山桃花啊,满树满枝,几乎看不见一片叶子,唯有花朵,柔弱而蛮橫地占据着枝头。
②多年以前,为了写一部电影剧本,我一个人来到陕北角落里一座名叫“石圪梁”的村庄。站在村口,眼前景象让我欲说还休:干旱、风沙,村庄空寂,为数不多的老人。我住的那一口窑洞,满墙透风,窗户几近朽烂。到了夜晚,甚至会有实在挨不住寒冷的狐狸奔下山来,从窗外腾空跃入,跳到我的身边。
③多亏了那满坡满谷的山桃花!那一晚,北风大作,“倒春寒”明白无误地来临,雪粒子纷纷砸入窑洞,我心头生出一股巨大的悔意。我决定就此离开——不是等到天亮,而是现在就走。我拎起行李,爬上了窗外那座山的山脊。我大概记得,在山脊上一直走到天亮,就会看见山下公路上的大客车。就在此时,我看见那些司空见惯的山桃花好像被雪粒子砸得清醒了。雪粒子像携带着微弱的光,照亮了我身旁西坡上一片还未开放的山桃花,看上去,好似它们在天亮之前就会被冻死。我蹲在它们身边看了一会儿,叹息一声,接着往前走。哪知道,刚走几步,身后便传来一阵含混的轰鸣声。我回过头去,一眼看见途经的西坡好似蛰伏多年的龙王在此刻出世,沙块、黄土、断岩和碎石,瀑布一般,泥石流一般,不由分说地流泻、崩塌和狂奔……猛然间又平静下来。唯有尘土四起,穿过雪粒子,在山巅、山坡和山谷里升腾。
④也不知道为什么,尘雾里,我却心疼起那些快要被冻死的山桃花:经此一劫,它们恐怕全都气绝身亡了吧?我不禁返回去,走近山体滑坡的地方,想再看它们一眼。果然,那些山桃花全都被席卷而下,连根拔起,散落在地。我靠近了其中的一簇,伸手去抚一抚它们,看上去它们像是早已对自己的命运见怪不怪。。
⑤哪里知道根本不是——突然,像是雪粒子瞬时绽放成雪花,一颗花芭,对,只有一颗,轻轻地抖动了一下,然后,叶柄开始轻微地战栗,萼片随即分裂。我心里一紧,死死地盯着它看。我看着它吞噬了雪粒子,再看着花托竟然在慌乱中定定地稳住了身形。
⑥我知道,一桩莫大的事情就要发生了,即使如此,花开得还是比期待的更快:是的,一朵花,一朵完整的花,闪电般开了出来。在尘雾里,它被灰尘扑面;在北风里,它静止不动,小小的,但又是嚣张的。灾难已然过去,分散的河山,失去的尊严,必须全都聚拢和卷土重来!我看看这朵花,再抬头看看昏暗的天光,一时之间,震惊、激奋和仓皇全都不请自来。就在我埋首在那一朵花的面前时,更多的花,一朵一朵,一簇一簇,像是领受了召唤,更像是最后一次确认自己的命运,呼啦啦地开了。哪怕离我最近的这一簇,虽孤悬在外,也开出了五六朵,而叶柄与花托又在轻轻地抖动,更多的花,转瞬之后便要在这“倒春寒”的世上现身了。
⑦可是,就在此时,山巅上再次传来巨大的轰鸣声。轰鸣声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尘雾愈加浓烈,所谓兵荒马乱,所谓十万火急,不过如此。但我还是置若罔闻,屏住呼吸等待着发落——是的,最后那几朵还未开出来的花,我要等它们来发落我。
⑧它们终归没有辜负我:就在即将被彻底掩埋时,它们开了。我迅疾跑开,远远站在一边,看着它们盛放一阵子,随即,被轰隆隆滚下的黃土和碎石吞没。
⑨那一刻,我清清楚楚地知道,我目睹了一场盛大的抗争。也许,我也该像那最后时刻开出的花,勇敢地迎战。每个人都有必须面对的命运它来了,你就走不掉,必须面对。
⑩这么想着,天也快亮了,远远地,我又看见了我的窑洞。我的鼻子一酸,干脆发足狂奔,跑向了我的命运。
(选文有删改)
【1】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2】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3】品味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这场“盛大的抗争”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写下来。(不超出所给的120字的字格)
12、请你以“那一次我真的很棒”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真情实感。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邮箱: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