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月革命发生在( )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
2、面对列强侵略,尽管清政府腐败无能,卑躬屈膝。但是中国从不缺乏碧血丹心、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壮烈牺牲 B.邓世昌威海卫战役,壮烈殉国
C.义和团反帝反封,扬我国威 D.左宗棠收复新疆,名垂青史
3、《全球通史》中说:“在15世纪早期……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下列能支撑此说法的是
A.郑和船队下西洋
B.宋代海外贸易发达
C.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D.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4、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原族群和文化为中心,边疆族群和文化不断与中原族群和文化交流,中原族群不断壮大,中原文化不断丰富,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A.百家争鸣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秦统一六国
D.三国鼎立
5、1895年,光绪皇帝为一位在黄海大战中捐躯的爱国将领垂泪撰联:“此日慢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清廷还赐给这位将领的母亲一块“教子有方”大匾。这位为国捐躯将领是
A. 邓世昌
B. 丁汝昌
C. 李鸿章
D. 左宗棠
6、“新民主主义时期一直延续到1953年,这一年开展了一项社会主义改造计划,到1956年,一个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也就开始了。”该材料中“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的开始标志是( )
A.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7、《汉书·地理志》言:“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其内容反映的是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8、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两者最根本的相似之处是( )
A. 都是在战后经济困难时推行的
B. 都把对工业的调整作为中心措施
C. 都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D. 都采取了国家强制干预经济的方式
9、解放战争中,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A.辽沈战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0、恩格斯说“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笔触,“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的作品是
A.《悲惨世界》 B.《战争与和平》 C.《复活》 D.《人间喜剧》
11、iPhone6是美国苹果公司推出的一款时尚智能手机,该手机是由美国、中国、韩国等多国分工协作组装完成的。它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A.贸易自由化
B.经济全球化
C.经济区域集团化
D.资源一体化
12、人民版历史教科书这样描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议会:“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对英国这一现象产生关键影响的法律文献是
A. 《人权宜言》 B. 《权利法案》 C. 《独立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13、在德国,汽车时代的到来,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由此可见,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德国出现的人口移动趋势是
A.由农村向城市集中
B.由城市向郊区扩散
C.由德国向欧洲扩散
D.由大城市向小城市扩散
14、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以其在治愈疟疾方面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其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源自东晋葛洪的中医治疗学专著《肘后备急方》,与此书性质相同的著作是( )
A. 《伤寒杂病论》 B. 《齐民要术》 C. 《天工开物》 D. 《本草纲目》
15、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两次伟大实践。二者的共同主张有
A. 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挽救民族危机
B. 推翻君主制度
C. 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 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
16、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 政治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17、1991年底,苏联解体,冷战随之结束,这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A. 和平与发展
B. 改革与开放
C. 战争与和平
D. 革命与竞争
18、《岛夷志略》记载:澎湖“地隶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十一锭二十五两,别无差科”。据此可知( )
A.巡检司相对行省较独立
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C.便于加强中央与台湾地区的交流
D.巡检司主要职能是税收
1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美国家维护主权的斗争有
A.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B. 印度民族大起义
C. 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
D. 古巴革命
20、一战”后,印度、土耳其两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同之处是
A.有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C.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
D.以暴力手段为主
21、冷战的结束使世界形势发展的总趋势走向缓和,________与________成为时代的主题。
2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过程:________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____________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11月7日,这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成果:这次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________当选为主席。
23、和平交流有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1)现今国际通用的阿拉伯数字最初由 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
(2)唐代高僧 东渡弘扬佛法,为中日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3)郑和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 东海岸,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好交流。
24、以________为指导思想的文艺复兴,促进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1962年的________说明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战略优势在美国。
25、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985年,戈尔巴乔夫实施加快________改革的方案,效果不佳,1988年,转而进行________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________制,倡导“公开性”和“________”,这些措施使人们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随之加剧。
26、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1) 1949年召开的 ,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
(2) 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
(3) 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开始在国歌声中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正式成立。
27、(1)观察如图,请将下列条约中被破对外开放的地点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中英《南京条约》中位于最北端的通商口岸B、《马关条约》中位于最西边的通商口岸
(2)从中英《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的通商口岸的变化,指出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对我国的侵略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28、清朝,雍正帝时设立____,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_____。
29、万隆会议
背景 |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席卷全球 (2)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3)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________的共同问题。它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
召开 |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也就是________ |
内容 | 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
万隆精神 | 会议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________净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________” |
★作用 | 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中国提出的________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 |
30、开启中国第一次近代化的事件_____
31、习近平:“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的新成果是什么?请简述其伟大意义。
(2)抗战时期,重庆的戏剧达到很高水平,这些戏剧作品有何特点?请举一例。
(3)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邓小平理论的提出与建设社会主义有何内在联系?
32、埃及人民收回苏伊士运河的原因有哪些?
33、为什么海湾地区一再发生战争?
34、2019年3月两会期间,习主席多次要求全党更加自觉地增强制度自信。阅读有关材料,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汉书武帝纪》
材料三:相权、君权合一,提高了六部的职权和地位,直接对皇帝负责。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四:(军机房)即内中堂办事处也。凡内外大臣折奏有不交部即令中堂议覆者,洎廷寄托各省谕旨,始皆园值人为之。
——摘自《“大一统”之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何时首创?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思想的应用?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该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材料二表明西汉政府采取哪一方法解决王国问题?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官制的变化?该皇帝设立的哪一机构起了监视臣民的作用?
(4)材料四所设机构最早与哪一位皇帝有关?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5)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
邮箱: 联系方式: